摘要:目的 探討重癥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HLA-DR的表達及部分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對其免疫抑制狀態(tài)的診斷價值。方法 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27例重癥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HLA-DR的表達,用CBA技術檢測血清細胞因子IL-10等的水平,同時追蹤患者相關感染指標。結(jié)果 27例重癥患者中HLA-DR表達率<40%者5例,IL-10(7.603±4.123)pg/mL,HLA-DR表達率40%~85%者10例,IL-10(7.368±9.995)pg/mL,HLA-DR表達率>85%者12例,IL-10(2.248±1.556)pg/mL。結(jié)論 重癥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HLA-DR表達率低于正常對照,監(jiān)測HLA-DR的表達及相關細胞因子水平對判斷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tài)有較好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重癥患者;免疫抑制;HLA-DR;細胞因子;CBA
重癥患者易發(fā)生免疫抑制,如不能及時糾正,死亡率會大大增加[1]。因此,正確評估重癥患者免疫狀態(tài)十分重要,但目前尚未明確指標能確定患者發(fā)生了免疫抑制。大量研究表明,大的手術、創(chuàng)傷及器官移植可造成HLA-DR表達下降,且與其后的感染并發(fā)癥及膿毒癥有一定的相關性[2-4]。也有研究者圍繞著免疫反應涉及的細胞因子,提出了一系列監(jiān)測指標[5]。本文擬以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外周血單核細胞HLA-DR的表達及部分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對免疫抑制狀態(tài)的診斷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組:27例 為2012~2013年本院ICU收治的外科創(chuàng)傷患者。對照組:27例為2012~2013年本院體檢中心的健康人群
1.2試劑與儀器 熒光素標記單克隆抗體及同型對照檢測試劑,流式細胞儀均為美國BD公司產(chǎn)品。
1.3方法 所有患者在ICU內(nèi)接受常規(guī)監(jiān)測和治療,記錄患者一般情況。抽取患者外周血檢測HLA-DR,檢測結(jié)果以表達HLA-DR的單核細胞占全部被檢單核細胞的百分比表示。并同時留取血清標本檢測細胞因子。
1.4數(shù)據(jù)分析及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檢測數(shù)據(jù)均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 HLA-DR在CD14+單核細胞上的表達 健康對照組HLA-DR表達率>85% ,重癥組為(66.8±28.1)% 。以HLA-DR表達<40%和>85%作為界值將重癥患者分為三組,見表1。
2.3細胞因子檢測結(jié)果 重癥組與對照組 IL-4、IL-6、IL-10 的平均水平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4 HLA-DR表達率和細胞因子水平的關系 第Ⅰ組和第Ⅱ組的IL-4、IL-6水平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第Ⅰ組和第Ⅲ組的IL-4、IL-10水平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第Ⅱ組和第Ⅲ組的IL-6水平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圖1。
圖1
注:橫坐標為HLA-DR的表達率;縱坐標為IL-4、IL-6、IL-10檢測值的對數(shù)。
圖1顯示隨著HLA-DR表達率的升高,血清IL-4水平呈上升趨勢、IL-10水平呈下降趨勢、IL-6水平則呈現(xiàn)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
3討論
足夠的HLA-DR表達對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系統(tǒng)功能都是十分重要的[4]。已有許多研究表明,大手術后、嚴重創(chuàng)傷、腫瘤及器官移植等情況可造成mHLA-DR表達的下降,并且這種下降與其后的感染并發(fā)癥及膿毒癥有一定的相關性[6]。本實驗也發(fā)現(xiàn)重癥患者HLA-DR的平均表達率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說明在重癥患者單核細胞表面HLA-DR抗原表達受到抑制。HLA-DR表達強度不僅因人而異,且與疾病或衰老等密切相關[7]。有研究表明,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HLA-DR的表達和IL-10呈顯著的負相關性[8],本實驗也得到了相同的結(jié)果。 但IL-10是否是HLA-DR表達降低的直接原因尚不能完全肯定。實驗還顯示IL-6水平隨著HLA-DR表達率的增加出現(xiàn)先升后降的變化,而非單純線性關系,IL-4水平則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這表明血清細胞因子在發(fā)揮網(wǎng)絡調(diào)節(jié)作用時的復雜變化。
綜上所述,重癥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HLA-DR表達率低于正常對照,監(jiān)測HLA-DR的表達及相關細胞因子水平對判斷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tài)有較好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姚詠明,柴家科,林洪遠.現(xiàn)代膿毒癥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402-443.
[2]Volk HD,Reinke P,Doecke WD.Clinical aspects:from systemic inflammation to immunoparalysis'[J].Chem Immunlo,2000,74(1):162-177.
[3]Lekkou A,arakantza M,Mouzaki A,et al.Cytokine production and monocyte HLA-DR expression as predictors of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severe infections[J].Clin Diagn Lab Immunol,2004,11:161-167.
[4]王曉東,李維勤,虞文魁.創(chuàng)傷患者單核細胞表面人白細胞抗原-DR表達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6,22(8).
[5]寇麗,尤勝義.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HLA-DR表達與部分細胞因子水平的觀察[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14(3).
[6] 林洪遠,郭旭生,姚詠明.CD14+單核細胞人類白細胞抗原-DR預測膿毒癥預后及指導免疫調(diào)理治療的初步臨床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3,15(3).
[7]Klava A,Woodhouse LF , Windsor A , et al . Interleukin 10 inhibits endotoxin induced mono cyt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 upregulation after surgery[J].Br J Surg, 1996,83(5):688.
[8]Tatsumi H,Ura H,Jkeda S,et al.Surgical influence on Th1/Th2 balance and monocyte surface antigen ex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 to infection complicatios[J].World J Surg,2003,27:522-528.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