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急癥的治療方式及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7例進行的臨床治療及護理進行臨床監(jiān)測及綜合調查和分析。結果 采取有效治療后,針對其治療前后的心率、舒張壓及收縮壓指標對比,患者發(fā)病后2h內的心血管急癥均有所緩解,且具備顯著學差異(P<0.05),治療前與治療后相比,心率分別為(119±27)與(89±18)次/min;舒張壓(117±22)與(81±24)mmHg;收縮壓(182±37)與(137±21)mmHg。。結論 通過常規(guī)護理、心理調節(jié)、針對低血壓、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采取專項救治,能夠及時有效患者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臨床急癥。
關鍵詞:心血管;急癥;護理
近年來全世界范圍內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已成為是威脅人類尤其是老年患者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本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的同時,由其所導致的心、腦、肺、腎等臟器的損害和并發(fā)癥也在逐年升高[1]。心血管疾病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病,具備著起病急、發(fā)病程度深的特點,時常會危及到患者生命甚至造成猝死。因此需要針對心血管疾病進行及時準確的急癥治療,以期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減少臨床并發(fā)癥并有效改善預后[2]。為探討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急癥的治療方式及效果,本文選擇本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7例進行的臨床治療及護理進行臨床監(jiān)測及綜合調查和分析,并將臨床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7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包括男性58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為59歲~78歲,平均年齡(68.4±6.3)歲;患者均為在本院進行血液透析并發(fā)各種心血管急癥的患者。臨床表現為低血壓39例,高血壓17例,心律失常14例,心力衰竭7例?;颊咴谢A疾病均為腎部疾病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41例,多囊腎18例,糖尿病腎炎12例,痛風性腎病6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因各類腎病選擇進行常規(guī)血液透析方法亦即碳酸氫鹽透析法,透析頻次為2~3次/d,4~5h/次。透析所用儀器為費森血液透析機(德國生產)。
血管通路情況:依照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使用積極措施進行從股靜脈經動靜脈的直接刺穿方式治療。一旦發(fā)生凝血時間變長或有出血現象的患者,需要使用相關藥物進行及時有效救治?;颊咴谕肝鲞^程中需要關注與心血管相關癥狀的報告。
1.3治療臨床注意事項
1.3.1常規(guī)護理 所有護理人員在治療前對患者身體指標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掌握,確保精神狀態(tài)、身體狀況、血壓等臨床指標良好。
1.3.2心理調節(jié) 整個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通過與患者主動積極地交流和溝通,對患者的機體感受與心理狀態(tài)進行掌握,通過開導舒緩其情緒。
1.3.3專項急癥治療
1.3.3.1低血壓 低血壓是血液透析中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生概率約可占到25%~30%。針對此類急癥醫(yī)護人員應注重透析液溫度的調節(jié)與控制,改善患者的自主感覺神經功能,進而增強自身免疫能力及激素的分泌,達成增高血壓的終極目的。針對血壓陡降致使的頭暈、乏力等癥狀應及時治療或終止透析。
1.3.3.2高血壓 高血壓主要因自身激素分泌紊亂失調所致,因此患者血壓高于某一數值時必須口服心痛定等藥物進行積極的救治,并調節(jié)血液中鈉離子含量注射鎮(zhèn)靜劑。
1.3.3.3心力衰竭 主要采用密閉回輸法,保留血管通路暢通以便及時輸入藥物進行急救,并全程采用心電監(jiān)護儀進行監(jiān)控管理。采用此法可以將原本在體外循環(huán)的血液輸送回患者體內。操作時首先將血泵關閉并打開補液通道,再通過生理鹽水的作用將血液回輸完畢后,采用緩和的血液流速回輸生理鹽水。全過程中應同時采用心電監(jiān)護儀對進行監(jiān)控和管理以確?;颊叩男呐K的各項特征恢復正常。
1.3.3.4心律失常 當臨床發(fā)現心動過緩等心律失常癥狀時,醫(yī)護人員應及時積極緩速供氧,降低血液流速促進患者心律恢復。一旦患者危及生命則給予心律失調藥物治療。
1.3.3.5其他危急情況 患者發(fā)生意識恍惚、面色慘白、虛汗或脈搏弱緩的情形,應急速進行血壓心電監(jiān)護及血糖監(jiān)測,判定為低血壓休克或低血糖后再依癥治療。 同時需要對此類患者再次進行超濾量或超濾率是否適當的評估,檢查其體外循環(huán)管路是否存在脫出失血,患者是否發(fā)生內出血,以及外科術后患者的引流管是否暢通。將引流管擠壓下以確認引流管有無被血凝塊堵塞。觀察引流液的顏色狀態(tài)并及時向醫(yī)生匯報異常處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5.0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針對其治療前后的心率、舒張壓及收縮壓指標對比,患者發(fā)病后2h內的心血管急癥均有所緩解,且具備顯著學差異(P<0.05)。
治療前VS治療后:心率 (119±27)與(89±18)次/min;舒張壓(117±22)與 (81±24)mmHg;收縮壓(182±37)與(137±21)mmHg。見表1。
3 討論
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由于其多變性和突變性的特點,存在急發(fā)性。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暴飲暴食、氣候寒冷、天氣突變或者過度疲勞、各種感染等都會誘發(fā)此病[3]。而高血壓、低血壓等易于誘發(fā)心力衰竭與心律失常則是臨床心血管急癥的重要原因,有時甚至發(fā)生在病情已獲改善的情況下[4]?,F代社會中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種高新技術和設備正在逐漸應用于到人們的醫(yī)療生活中來。在現代醫(yī)學中臨床選用血液透析法對后期腎病尿毒癥治療的最有效和最先進措施。尿毒癥患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由于其自身的素質或者其它的遺傳病史使得其在透析過程中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的比例遠遠高于其他病癥。已經有權威調查資料表明尿毒癥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在臨床的各種發(fā)病率中居于首位,這是導致他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對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7例為研究對象,臨床治療及護理進行臨床監(jiān)測及綜合調查和分析結果顯示,針對其治療前后的心率、舒張壓及收縮壓指標對比,患者發(fā)病后2h內的心血管急癥均有所緩解,且具備顯著學差異(P<0.05),治療前與治療后相比,心率分別為(119±27)與(89±18)次/min;舒張壓(117±22)與(81±24)mmHg;收縮壓(182±37)與(137±21)mmHg。
綜上所述,通過常規(guī)護理、心理調節(jié)、針對低血壓、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采取專項救治,能夠及時有效患者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臨床急癥,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心血管急癥的分析及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3,32(11):154-155.
[2]尚小玲.心血管急癥院前急救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5):155-156.
[3]張京.血液透析并發(fā)心血管急癥75例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13):65-66.
[4]蘇登科,劉小平. 院前急救在心血管急癥患者中的應用[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3(3):137-138.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