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全面精細化護理模式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進行腹股溝疝擇期修補手術治療的6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術后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全面精細化的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在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術后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差別。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術后并發(fā)癥、不良反應均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腹股溝疝修補手術患者中實施全面精細化護理模式,可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費用負擔,減少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關鍵詞:腹股溝疝;精細化護理;并發(fā)癥
腹股溝疝(inguinal hernia)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區(qū)的缺損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稱\"疝氣\"。根據疝環(huán)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腹股溝疝分為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兩種,以腹股溝斜疝較為多見,約占腹股溝疝的95%,右側比左側多見,男女發(fā)病率之比為15:1[1-2]。疝修補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常用方法,在臨床應用較為成熟,預后較好,但若治療不及時不規(guī)范,或護理不得當,也可能導致病情延遲,甚至引起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3]。本文通過對31例疝修補術患者實施全面精細化護理模式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進行腹股溝疝擇期修補手術治療的62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9例;年齡19歲~81歲,平均年齡59.6歲;第1診斷為腹股溝疝,均為單側,其中斜疝58例,直疝4例。均行擇期疝修補手術治療。合并慢性支氣管炎3例,冠心病1例,高血壓7例,前列腺肥大3例,糖尿病2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兩組間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規(guī)疝修補手術治療,均1次手術完成,手術時間35~55min。術后對照組實施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后平臥,雙腿彎曲膝下墊枕,指導患者術后下床恢復輕微活動,術后8h可恢復飲水,進半流質飲食,術后1d可進普食,觀察手術切口是否滲血、敷料是否清潔,給予相應處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更為全面和精細化的護理模式,包括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術后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先兆,觀察大、小便情況,以沙袋壓迫手術切口12~24h,詳細介紹術后各類注意事項,進行疼痛控制、術后加強飲食和營養(yǎng)護理,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咳痰,進行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宣教,進行詳細的出院指導等。
1.3觀察項目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術后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等。
1.4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術后并發(fā)癥、不良反應均少于對照組,見表1。其中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為切口滲血1例,陰囊水腫3例,皮下積血1例;不良反應為術后疼痛2例,傷口異物感6例。觀察組術后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不良反應為術后傷口異物感2例。
3 討論
腹股溝疝修補手術方式相對簡單,術后一般恢復較快,患者預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理質量。本文實施的全面精細化護理模式,是針對患者群體進行的包括檢查、用藥、體位、術后活動、飲食指導,知識宣教、出院計劃等項目的綜合護理日程方案,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不僅僅是盲目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護士和患者共同探討并完全了解護理工作的計劃和目標,促使患者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增強其協(xié)作意識和能力,因此能達到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
3.1護士儀容和操作 護士作為臨床一線工作中與患者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人群,其儀容形象不僅代表自己,也代表了整個科室和醫(yī)院?;颊邅淼结t(yī)院,面對手術和醫(yī)護人員,首先內心就存在著畏懼心理,護士通過得體的儀表,和藹的語言,溫柔的操作,積極主動的工作,以微笑的服務,友善、富有親和力的外在形象取得患者充分的信任,使其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將會大大有助于促進患者配合護理工作的主動性,增強其對于手術治療和術后康復護理的協(xié)同性,并提升其對于醫(yī)院和醫(yī)務工作者的滿意度。
3.2心理護理 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病情和手術的必要性,介紹麻醉、手術和術后護理等方面的知識。介紹醫(yī)生的技術和同類型已做手術的患者,提升患者對醫(yī)院的信任度和對術后恢復的信心。注意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態(tài),術后患者可能出現(xiàn)傷口疼痛、排尿或排便困難、惡心、嘔吐,害怕咳嗽咳痰等,護士應盡力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耐心傾聽并表示理解,盡力滿足患者的要求,為患者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幫助他們順利康復。
3.3體位護理 無張力疝修補術一般需術后平臥6h,傳統(tǒng)疝修補手術后3~6d方可下床活動。臥床時,患者采取雙腿屈曲平臥位,膝下墊枕使腹部松弛,可減少傷口的張力。1~2d后,可將病床床頭抬高15°~30°。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鼓勵術后盡早活動,既可減輕術后長時間臥床的不適感,又可降低手術切口的感染率和腸粘連的發(fā)生率。但早期只可進行輕微活動如短距離行走、下床排便等,較激烈的活動應至少在手術后3個月才開始進行。
3.4健康宣教 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咳痰,培養(yǎng)患者定時解大便的習慣,告之患者吸煙、便秘等不良習慣可導致使腹內壓增高,不利于術后康復,可誘發(fā)或復發(fā)腹股溝疝。對于便秘者,可給予通便藥物或肥皂水灌腸,告知患者勿用力排便,以防切口開裂和腹股溝疝復發(fā)。囑患者術后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咳嗽而影響切口愈合。
3.5病情觀察 術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手術切口有無滲血,用沙袋壓迫切口0.5~1d,有助于切口愈合[4]。對于男性患者,因陰囊比較松弛且位置較低,若有滲血容易積聚于此,為促進淋巴回流,且避免陰囊內積血,術后可應用\"T\"字型托帶將陰囊托起,或者以小枕抬高陰囊[5],必要時可給予5%硫酸鎂濕熱敷。及時查看并更換浸濕的敷料,防止切口發(fā)生感染。絞窄性疝手術后,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變化,給予靜脈輸液及應用抗生素,必要時輸血。
3.6飲食營養(yǎng)護理 一般患者術后8h可恢復飲水,逐漸可進流質、半流質飲食,如米湯、稀藕粉、菜汁、果汁等。術后1d可進軟食或普食,如軟的米飯、面條、雞蛋糕、切碎煮熟的菜及魚肉等,注意多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易消化清淡飲食。
3.7并發(fā)癥護理 一般的疝修補術屬于無菌小切口手術,術后發(fā)生感染的幾率不高,但絞窄性疝行腸切除、吻合術者,切口容易發(fā)生感染。術后應關注患者的體溫、脈搏,切口有無紅、腫、疼痛等感染征象,一旦出現(xiàn)異常應盡早進行相應處理。術后觀察患者有無血尿、尿外滲,以防膀胱損傷。
3.8出院指導 囑患者出院后多吃維生素和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粗糧、大豆、新鮮水果等,有助于保持大便通暢。出院后注意休息,可適當做一些保健操、打太極拳、跳交誼舞、散步等運動,出院后3個月以上方可進行重體力勞動。少吸煙,注意防寒保暖,減少呼吸道感染咳嗽的機會。有排尿及排便困難者,需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謹防腹內壓增高導致疝復發(fā)。
總之,在腹股溝疝修補手術患者中實施全面精細化護理模式,可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費用負擔,減少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John T Jenkins, Patrick J O. Dwyer. Inguinal hernias[J]. BMJ,2008, 336 (7638): 269-272.
[2]陳孝平. 腹外疝/外科學[M].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440-450.
[3]段海瑛,黃松.護理路徑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進修雜志,2011,36(9):777.
[4]張麗紅,姜文. 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股溝疝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12,10(5):1186-1187.
[5]張艷軍. 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護理體會[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7,9:11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