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一種的內分泌代謝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脂肪和繼發(fā)性水、電解質紊亂,臨床上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癥狀,嚴重的有可能發(fā)生血管、神經等系統(tǒng)或部位的慢性并發(fā)癥以及酮癥酸中毒等急性病發(fā)癥。因此,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掌握糖尿患者的護理非常重要。
關鍵詞:糖尿病; 護理 ; 健康指導; 飲食 ; 運動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疾病,其特征是患者血糖慢性提高[1]。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化和工作方式,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使得居民飲食結構大幅度改變,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以及運動量的減少,使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大幅度上升,糖尿病已成為繼發(fā)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的第三大殺手[2]。目前,全球約有3.82億人患有糖尿病,中國約有9840萬糖尿患者,若加上潛在人群,中國受糖尿病威脅的總人數已達到1.14億,預計到2035年中國糖尿患者數將上升到1.43億人[3],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衛(wèi)生問題。為此,有必要對糖尿病的危害和護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1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威脅著人們的健康,我國又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早、最多和最嚴重的國家[4],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一下糖尿病的危害。
1.1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狀態(tài),有利于細菌在體內生長繁殖,同時也抑制了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使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見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
1.2酮癥酸中毒 它多發(fā)生于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未經治療、治療中斷或存在應激情況時。一方面與胰島素的絕對不足有關,另一方面與胰島素拮抗激素的相對或絕對增加有關。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嚴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進入肝臟氧化,其中間代謝產物酮體在血中的濃度顯著升高,而肝外組織對酮體的利用大大減少,導致高酮體血癥和尿酮體[5]。由于酮體是酸性物質,致使體內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酮癥酸中毒時,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嗜睡、昏迷、呼吸急促深大、口唇櫻紅、呼氣有爛蘋果味、血糖升高,血酮升高,尿酮體陽性,血ph下降,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
1.3糖尿病腎病 是糖尿病常見而難治的微血管并發(fā)癥,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1.4心臟病變 糖尿患者發(fā)生冠心病的機會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常見的有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糖尿病患者的陰莖動脈很容易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導致管腔狹窄,血管內血流速減慢,陰莖不能充分勃起導致陽痿。因為陰莖的血管比較細小,所以出現性功能減退的時間遠遠早于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很多男科學者認為性功能障礙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先兆。
1.5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6]。在高血糖狀態(tài)下,神經細胞、神經纖維易產生病變。以周圍神經病變和植物神經病變最常見。早期的周圍神經病變以手指尖、腳趾尖端的麻、刺痛來表現;有些癥狀不明顯的,則會覺得皮厚厚的,赤腳踩在地上并不覺得是赤腳,而會覺得中間隔了一層皮。臨床表現為四肢末稍麻木、灼熱感或冰冷刺痛,重者輾轉反側,徹夜不眠; 植物神經病變表現為排汗異常,腹脹、便秘或腹瀉,站立位低血壓,心動過速或過緩,尿不盡或尿失禁。在所有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陽痿中,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原因。
1.6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病變與血糖控制不佳有密切關系[7]。輕度的視網膜病變可隨血糖的控制而好轉。如果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大部分患者會合并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常見的病變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內障等。
1.7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經病變,下肢供血不足及細菌感染,常會引起足部疼痛、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統(tǒng)稱為糖尿病足。
2 糖尿患者的護理
2.1健康教育
對患者進行積極的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多進行知識宣講,鼓勵患者心理放松,積極治療,樂觀面對 [8]。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變了,生活環(huán)境也變了,同時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療,也就意味著要求患者改變自己多年來形成的生活習慣[9]。要讓患者家屬了解糖尿病的知識,使他們在了解糖尿病知識的基礎上,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使其同樣樹立長期治療疾病的信心。讓患者達到生理與心理平衡,從而為長期治療疾病做好心理準備,
2.2飲食護理 飲食治療的宗旨是控制血糖,維持正常的體溫,改善酯類代謝,通過合適的營養(yǎng)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合理控制熱能。嚴格遵照醫(yī)囑的要求進食,并保證營養(yǎng)成份比例適當,定時定量。使初期患者正確認識飲食治療在控制病情、防治并發(fā)癥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飲食治療的具體要求和措施,長期堅持。飲食療法目的是減少胰島素細胞的負擔,降低血糖,同時控制肥胖者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不論病情輕重,均需長期控制飲食,應限制煙酒、少食多餐,易進低脂、低糖、高纖維素食品。對一時控制主食不習慣,可多食白菜、青菜、苦南瓜及豆制品等充饑。在蔬菜中碳水化合物小于5%的有南瓜、青筍、油菜、西紅柿、冬瓜、黃瓜、茄子、大白菜等,體重過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少食動物內臟、蟹黃、蝦子、魚子的含膽固醇高的食物,三餐熱量供給一般為1/5、2/5、2/5,四餐熱量供給一般為1/7、2/7、2/7、2/7。三大營養(yǎng)系占全日熱量的比例為蛋白質15%、脂肪30%、碳水化合物55%。教會患者計算每日熱量,休息時每日每公斤體重給熱量25~30kcal以上,兒童、孕婦、乳母營養(yǎng)不良和消瘦伴有消耗性疾病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情減少,但對使用胰島素的患者,避免低血糖,應作必要的調整,可與兩餐中或睡前加餐,但應包括在總熱量[10]。
掌握對合并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腎臟疾病的患者應該控制脂肪和鹽的攝入。飲食治療原則,嚴格按要求進食。低糖、高蛋白、高維生素、適量脂肪,注意營養(yǎng)搭配。每日總熱量=體重(kg)×20-40kcal,熱量分配,早餐和晚餐各40%?;蛘呙坎推骄峙洹V魇骋悦罪埢蛎媸碁榧?,消瘦患者在不減輕體重的情況下,每日可食米飯300~500g中等體型患者主食250~400g,肥胖患者的熱量供給低于正常人的5%~10%,以控制體重。
2.3心理護理 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異常心理是對自己患糖尿病持否定、懷疑心態(tài),因而延誤了早期治療的機會及必要的飲食控制。也有患者對糖尿病存有恐懼心理,認為本病會終生不愈,早期治療及并發(fā)癥的預防上采取消極態(tài)度。因此,要注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要幫助患者樹立長期與疾病做斗爭的思想,正確對待疾病,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講解血糖也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響,從關心的角度要求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并說明這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要經常與患者談心、交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幫助患者樹立具有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11]。
2.4運動治療的護理 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應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每天定時、定量、避免過度勞累。運動時間宜在餐后30min~1h左右,不宜空腹過多運動,運動強度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12]。運動前最好進行一下血糖的自我監(jiān)測,血糖過高或者血糖過低,都不能進行運動,否則會引起代謝紊亂,要補充一定數量的水分,以保證身體運動的需要,然后首先做5~10min的準備活動或熱身運動,此外運動時尤其外出運動時,為了避免低血糖發(fā)生,最好選擇在飯后血糖較高時進行,在活動時應注意周圍環(huán)境是否安全,并攜帶甜點,及寫有姓名、家庭住址、親人電話號碼和病情卡以應急需[13]。
2.5皮膚護理 糖尿病患者的皮膚及血液內含糖量較正常人高,細菌繁殖力強;機體形成抗體能力較正常人低,且白細胞殺菌與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現皮膚瘙癢與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復[14]。做好皮膚護理防止感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長期臥床的患者應建立床頭翻身卡并進行局部按摩,2~3次/d,30min/次,不要亦足走路防止糖尿病足的發(fā)生 [15]。
2.6并發(fā)癥的護理
2.6.1發(fā)生低血糖的護理。在使用胰島素時要密切觀察和預防胰島素的不良反應。常見有低血糖反應與胰島素使用劑量過大、飲食失調或運動過量有關,多見于Ⅰ型糖尿病患者。表現為疲乏、頭昏、心悸、出汗、饑餓,重者可引起昏迷。當患者出現強烈饑餓感,伴軟弱無力、惡心、心悸甚至意識障礙時,或于睡眠中突然覺醒伴皮膚潮濕多汗時,均應警惕低血糖的發(fā)生。發(fā)生低血糖時,采取的措施包括:①絕對臥床,保持環(huán)境安靜。②及時測血糖,可采集血標本送化驗室檢測注明采集時間。③對低血糖昏迷的患者,重癥有意識障礙者按醫(yī)囑給予50% 葡萄糖40 ml~60 ml靜脈推注。一般用50%葡萄糖液50 ml可升高血漿葡萄糖1.94 mmol/L~19.4 mmol/L(35 mg/dl~350 mg/dl),平均升高濃度在8.33 mmol/L(150 mg/dl)[16],并給予吸氧,同時予以靜脈滴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然后轉送至上級醫(yī)院以求進一步診治。④若有驚厥、抽搐時,除給予糖外,還可使用鎮(zhèn)靜劑,如地西拌10mg,肌注或口服。⑤嚴密觀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壓等變化,認真做好病情記錄。根據病情監(jiān)測血糖,觀察其變化調整用藥。⑥積極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抽吸胰島素劑量準確,注射準時,注射后半小時內及時進食。胰島素一般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血糖、尿糖變化及時調整用量。
2.6.2酮癥酸中毒的護理 如果發(fā)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應立即補液,在補液時注意:建立兩條通路準確記錄24h出入量,一般根據失水情況24h可進3000~5000ml,但要求密切觀察并發(fā)癥發(fā)生如心衰及肺水腫。
3 糖尿病護理的重要意義
目前糖尿病還沒有根治方法,血糖的高低和持續(xù)時間及嚴重程度與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只有在控制血糖為出發(fā)點,才能阻止糖尿病的病理進程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護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患者有效摒棄不良生活習慣和方式,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康觀念,提高遵醫(yī)行為,促進患者健康,降低醫(yī)療費用;同時也可以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樹立長期與疾病做斗爭的信心,從而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有效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4結論
糖尿病是一種目前我國的常見、多發(fā)疾病,危害著人類的身心健康,影響其治療因素很多,患者的情緒、疾病防治知識的掌握、飲食控制、運動等行為習慣是控制患者血糖的關鍵。因此對糖尿患者的護理要特別細心、耐心和精心。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注意隨時調整患者的食譜、餐量與餐數。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讓其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時華云,李俊霞,胡愛娣.糖尿病護理中人性化服務作用[M].中外健康文摘,2012.40.
[2]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北京:人們衛(wèi)生出版社 ,2010.
[3] 吳綺.淺談糖尿病的護理[J].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0):46-47.
[4]王文萍,梁惠,張靜.糖尿病護理中的健康教育應用中外健康文摘,2012.40.
[5]唐秀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護理要點[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08.04.
[6]劉喜明,魏軍平.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4):148-151 [7]徐桂華.內科護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8.
[8]程連心.糖尿病的護理,時珍國醫(yī)國藥[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09.
[9]劉紅英.糖尿病的護理[J].哈爾濱醫(yī)藥,2006,26(6)74.
[10] 孫耐芳.老年糖尿病的護理[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3,10(4):375.
[11] 劉志梅,王娟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實踐與體會[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12(13):1452.
[12]吉梅.糖尿病之友,2013.03.
[13]李秀均,錢榮立.胰島素抵抗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9,7(2):163.
[14]于翠鳳.《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
[15]任寰,董穎越,劉鴻艷.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2):397.
[16]蔣國彥.實用糖尿病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06.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