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評價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后的流行病學效果。方法 收集接種人群,每年新入托接種乙肝疫苗的兒童,收集接種兒童血清標本,檢測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Bs,并與接種初期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后,由接種前攜帶率由11..82%降至0.38%。結論 給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新生兒;乙型肝炎疫苗;接種率;預防與控制
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新生兒出生24h內(nèi)接種首劑乙肝疫苗,對阻斷乙肝母嬰傳播起著重要作用,且接種越早,阻斷效果越好[1]。農(nóng)九師168團新生兒普遍接種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疫苗已經(jīng)20余年,現(xiàn)對168團兒童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后,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等進行調查分析,以評價其流行病學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 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數(shù)據(jù)來自疾控中心乙肝疫苗接種的報告。
1.2兒童乙肝血清學檢測資料 歷年以來新入托接種乙肝疫苗的兒童,采用新入托接種兒童血清標本,檢測項目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Bs。
1.3乙肝疫苗及免疫程序 新生兒:1991年168團疾控中心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使用過血源乙肝疫苗、乙肝基因疫苗、酵母性乙肝疫苗,按照國家規(guī)定免疫程序0、1、6接種,出生24h內(nèi)必須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母親是乙肝攜帶者出生兒童必須在2h內(nèi)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為了保證乙肝疫苗接種有效性,168團疾控中心把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保償制,每月定時下基層連隊巡回接種,困難家庭給予免費接種乙肝疫苗,確保疫苗接種的成功率和及時率。
2結果
2.1兒童乙肝疫苗接種情況 兒童乙肝疫苗接種率:自1991年全團乙肝疫苗接種率90.5%到1994年接種率100%率,見表1。
2.2 HBsAg攜帶率與疫苗接種初期比較,見表2。
3討論
新生兒及3歲以下嬰幼兒感染乙肝病毒后,絕大多數(shù)將成為慢性HBsAg或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一部分將發(fā)展成為急性和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2]。168團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20余年來,乙肝疫苗接種率和HBsAg攜帶率調查,表明乙肝疫苗的預防效果顯著[3]。自開展乙肝疫苗免疫一來,168團新生兒疫苗全程接種率一直在99.00%以上。90年代前,0~14歲人群HBsAg攜帶率為11.8%, 91年以后出生兒童每年入托接種兒童進行HBV血清學檢測,共檢測791人,HBsAg攜帶率為0.38%,提示乙肝疫苗在預防乙肝,特別是在降低接種兒童HBsAg攜帶率上起著重要作用.
總之,為了減低本地區(qū)HBsAg攜帶者,我們的做法是:①婦幼科:從婚檢、孕期保健做起,認真篩選孕婦HBsAg攜帶者;②新生兒出生在24h必須接種上乙肝疫苗,母親是HBsAg攜帶者應在2h內(nèi)接種上乙肝疫苗;③計免科:保證疫苗冷鏈,嚴格按照乙肝疫苗接種程序0.1.6接種,下基層及時為兒童接種乙肝疫苗(包括其它基礎疫苗)。④接種兒童入托后進行種兒童血清標本,檢測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Bs,評價歷年兒童接種乙肝疫苗的效果評價,制定本地區(qū)乙肝防治措施[4]。
參考文獻:
[1]迮文遠.計劃免疫[M].第2版.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496-514.
[2]吳曉普,馬法光,張男.乙型肝炎[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0-63.
[3]Torresi J, Earnest-Silveira L, Deliyannis G, et al. Reduced antigenicity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HBsAg protein arising as a consequence of sequence changes in the overlapping polymerase gene that are selected by lamifudine therapy[J]. Virology, 2002, 293(2):305-313.
[4]McMahon BJ, Holck P, Bulkow L, et al. Serolog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1536 Alaska Natives chronically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J]. Ann Intern Med, 2001, 135(9):759-768.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