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單純性肛瘺患者術后采用辨證施護方案,從而使患者早日康復。方法 將129例患者分為治療組(66例)和對照組(63例),分別給予辨證施護和常規(guī)護理。結果 治療組痊愈率(82.5%)與對照組(47.6%)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辨證施護能促進肛瘺患者康復,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方法。
關鍵詞:單純性肛瘺;辨證施護;護理
肛漏是指肛管與肛門皮膚相通所形成的一種異常管道。中醫(yī)辨證來說,多因肛癰潰后,余毒未盡,蘊結不散,血行不暢,瘡口不合,日久成漏;亦有虛勞久咳,肺、脾、腎虧損,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膿,潰后成漏。漏管久不收口,邪氣留連,耗傷氣血。肛漏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氣血、臟腑、經絡等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肛漏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占肛門直腸病的1.67%~3.6%[1],本病不分年齡,男性多于女性,發(fā)病季節(jié)以夏、冬兩季節(jié)為多,其反復發(fā)作,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我科2013年 1~10月對129例單純性肛瘺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注重整體觀念,采用了中醫(yī)的辨證施護方案,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納入標準 ①符合肛瘺統(tǒng)一標準分類:以外括約肌深部劃線為標志,瘺管經過此線以上為高位,在此線以下為低位;只有一個的內口、瘺管、外口的稱單純性肛瘺;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口、瘺管、外口的稱復雜性肛瘺。②入選時年齡在13~65歲,根據(jù)診斷標準符合單純性肛瘺,患者知情同意并依從性好③具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及血液病患者;年齡<13歲和>65歲;患有嚴重精神及神經疾??;腫瘤患者和有嚴重機會性感染串者;患者依從性差,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者。
1.2一般資料 本組129例單純性肛瘺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6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38.00±1.35)歲;平均病程(11.5±7.5)個月;濕熱下注型35例,正虛邪戀型 18例,陰液虧虛型13例。對照組63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38.05±1.32)歲;平均病程(11.7±7.8)個月;濕熱下注型31例,正虛邪戀型 17例,陰液虧虛型15例。以上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和中醫(yī)辨證分型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關檢查,行肛漏掛線手術治療。術后予以消炎,止痛,換藥等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辨證施護。
1.3.1.1常規(guī)護理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進行疾病相關的健康宣教,指導其飲食清淡,宜消化,忌辛辣刺激、海鮮、發(fā)物、煙酒等,做好心理護理,完善術前準備。術后予監(jiān)測生命體征,保持大便調暢 ,便后熱水或藥液坐浴 ,注意肛門局部衛(wèi)生,按時換藥。
1.3.1.2辨證施護
1.3.1.2.1濕熱下注型 證見肛周有潰口,外口胬肉高突,經常溢膿,膿質黏稠,色黃或白,局部紅、腫、熱、痛明顯,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可伴納呆,或有嘔惡,渴不欲飲,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①情志護理:《內經》曰:\"善診者,必先醫(yī)其心,而后醫(yī)其身\", 護士應多與患者交流,給予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早日康復。②生活起居:病室溫濕度適宜,告知患者勿汗出當風。發(fā)熱患者指導其臥床休息,鼓勵患者多飲水,熱甚者,給予物理降溫。③用藥護理:患者予中藥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以清熱利濕:湯劑口服1劑/d,服藥時指導其溫度不宜偏高,服藥時間宜午后。便后指導患者用本院自制痔瘺熏洗方:以大黃、虎杖為主藥,佐以五倍子、荔枝草、魚腥草坐浴后予黃芩油膏紗條換藥,以清熱利濕解毒。④辨證施膳:熱偏盛者,宜食清熱解毒之品,如馬齒莧黃花菜湯、四豆湯(赤豆、綠豆、扁豆、蠶豆)、香醋拌苦菜;濕偏盛者,宜食健脾利濕之品,如綠豆薏苡仁粥。⑤中醫(yī)特色護理:術后出現(xiàn)尿潴留,可予車前子泡茶飲,或予耳穴埋籽,取穴取穴腎,膀胱,尿道,并配合艾灸,取三陰交、足三里、天樞、關元、陽陵泉以溫通經脈,以通利小便,可緩解膀胱頸及尿道括約肌的痙攣[3]。濕熱下注而至肛周濕疹者,可予加味黃芩油膏或青黛散外涂。切口疼痛較甚者,可囑其進食黃芪桃仁粥、紅花甘草茶以行氣活血止痛,或予耳穴埋籽,取穴直腸、神門、皮質下。
1.3.1.2.2正虛邪戀型 證見肛周肛周有潰口,外口皮膚色澤暗淡,流膿液,膿液稀薄 ,肛門隱約作痛,漏口時潰時愈;按之質較硬,或有膿液從潰口流出,且多有索狀物通向肛內;伴神疲乏力、面色無華、氣短;舌淡,苔薄,脈濡。此型患者身體虛弱,治療則宜扶正固本。①情志護理:《素問》曰:\"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護士要隨時掌握患者心理變化,情志變化,避免過度的情志變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以補養(yǎng)真氣。②生活起居: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可以適當體育鍛煉,如太極拳、氣功等,以增強體質。③用藥護理:患者予托里生肌中藥湯劑(黨參、白術、黃芪、當歸、甘草)口服1劑/d,分2次溫服。便后指導患者坐浴后,用紅外線治療儀局部傷口照射20~30 min/d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再予瘡靈夜或生肌玉紅膏換藥。④辨證施膳:飲食宜指導益氣養(yǎng)血、扶正祛邪,宜清淡,高營養(yǎng),可食用參杞燉龜肉 、糯米阿膠粥、八珍豬肉墨魚湯、銀耳蓮子羹、紅豆粥等;脾胃虛弱者,可食用山藥粥等以育陰和中。⑤中醫(yī)特色護理:協(xié)助患者每日順時針腹部按摩,15~20 min/次;創(chuàng)口久不收斂者,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yǎng),多食瘦肉、魚、豆腐??捎命h參、黃芪各30 g,紅棗20枚燉豬肉。
1.3.1.2.3陰液虧虛型 證見肛周潰口,外口凹陷,周圍皮膚顏色晦暗,漏管潛行,膿出稀薄,局部常無硬索狀物可捫及;伴有形體消瘦,口干,潮熱盜汗,心煩不寐,食欲不振;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①情志護理:此型患者多數(shù)屬陰虛火旺的體質,病久遷延不愈,應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積極治療,保持心情舒暢,以利疾病恢復。②生活起居:保持病房安靜,整潔,入睡前可服用熱牛奶或溫水泡腳。③用藥護理:患者予養(yǎng)陰清熱中藥煎劑(青蒿、鱉甲、生地、知母)1劑/d,分2次偏涼服,時間入夜為宜。便后使用溫水或中藥湯劑加水坐浴后,用紅外線治療儀局部傷口照射20~30 min/d,再予換藥。④辨證施膳:飲食宜少量多餐,多食養(yǎng)陰生津的食物,如獼猴桃汁、百合銀花茶、地黃煮鴨蛋、枸杞乳鴿、青蒿鱉甲湯、銀耳蓮籽湯等。⑤中醫(yī)特色護理:失眠患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埋籽神門、心、交感等穴位,以鎮(zhèn)靜安神。大便干結者,可予黑芝麻蘸香蕉,白蘿卜蜂蜜汁以潤腸通便。
1.3.2療效判定標準[2] 痊愈:肛瘺瘺管消失,腫痛流膿癥狀消失,手術創(chuàng)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正常;好轉:肛瘺腫痛流膿癥狀減輕,手術創(chuàng)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基本正常;無效:肛瘺腫痛流膿癥狀依然。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通過 SPSS 16.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治療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3討論
肛瘺屬于祖國醫(yī)學的\"肛漏\"范疇,總的病因病機為臟腑本虛,陰陽失調,外邪侵襲,濕邪內阻[4]。宋代《太平圣惠方》云:\"夫痔瘺者,有諸痔毒氣,結聚肛邊,穿穴之后,瘡口不合,時有膿血,腸頭腫痛,經久不差,故名瘺也。\"[5]肛瘺患者的護理要因人而異,從整體觀念出發(fā),針對不同的癥型和患者的個體差異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中醫(yī)辨證護理措施。從情志護理、生活起居、辨證施膳、辨證中藥、中醫(yī)特色等方面進行整體護理,從而縮短了治療的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減少了醫(yī)療費用,提高療效。本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治愈率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說明對肛瘺患者進行中醫(yī)辨證施護,對肛瘺的治愈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提高了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陸德銘,陸金根.實用中醫(yī)外科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8.
[2]何清湖.中醫(yī)外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03-304.
[3]黃仕蕓.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肛瘺的護理心得.內蒙古中醫(yī)藥[B].2013:152.
[4]Baum M,Priesm T,West RR,etal A comparision of subjective responses in a trial companying endocrine with cytotoxic treatment in advaced carcincma of the breast[J]. Eur J Cancer,1980,16 223-226.
[5]徐春甫.古今中醫(yī)大全(下)[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40.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