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yī)藥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方法及療效。方法 將116例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治療組67例,采用中藥湯劑內服治療;對照組49例,采用單純口服西藥治療。治療1個月后進行療效觀察。結果 治療組治愈53例,好轉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對照組治愈21例,好轉9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61.2%。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 中藥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療效顯著。
關鍵詞:血管神經性頭痛;中藥治療
血管神經性頭痛屬于中醫(yī)學的\"頭風\"、\"偏頭痛 \"、\"厥頭痛\"等范疇,\"頭痛\"一詞首載于《黃帝內經》。祖國醫(yī)學認為,血管神經性頭痛多屬中醫(yī)內傷頭痛,風、寒、濕、熱、瘀、痰均可成為病因,但一致認為\"瘀血阻絡\"是本病的主要發(fā)病因素[1]。本人在臨床實踐中根據中醫(yī)藥基本理論從活血化瘀、祛風止痛、平肝熄風等方面進行了辨證分析,自擬中藥湯劑對67例患者進行了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目前血管神經性頭痛的治療方法很多,西醫(yī)治療多采用對癥處理,如鎮(zhèn)痛、鎮(zhèn)靜、激素或非激素類抗炎藥物及手術治療,但療效均不理想,易反復發(fā)作,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副作用增加,療效減退,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痛苦。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頭風診斷標準[2],經X線拍片、頭顱 CT或MRI檢查未見異常,排除腦部器質性病變。臨床表現(xiàn):先兆癥狀為雙側的視覺變化如黑蒙,一側或雙側劇烈疼痛,多為跳痛、脹痛、昏痛、裂痛,或波及前額或后腦作痛、還可有短暫性遺忘、眩暈、耳鳴、伴有惡心嘔吐、舌質暗或有瘀點,苔白,脈弦。每次發(fā)作可持續(xù)數分鐘、數小時、數天或間歇性發(fā)作。
1.2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共116 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7例,男12例,女55例;年齡17~49歲,平均38.2歲。對照組49例,男21例,女31例;年齡13~52歲,平均32歲。兩組病程均在1年以上,均有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狀,經X線、頭顱CT或MRI檢查排除了高血壓、急性腦血管病,頸椎病等所至頭痛,所有病例腦血流圖均顯示為腦部血管痙攣或腦供血不足導致一側或雙側劇烈疼痛或為跳痛、脹痛、昏痛、裂痛,或波及前額或后腦作痛。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對照組 采用單純口服尼莫地平片20 mg,2次/d;鹽酸氟桂利嗪膠囊,10 mg/次,1次/d,谷維素每次10mg,2次/d。1個月為1個療程。
1.3.2治療組 采用中藥湯劑治療。處方:天麻10 g、川芎15 g、白芷10 g、羌活10 g、全蝎6 g,地龍10 g、防風12 g、白芍10 g、蒼術12 g,鉤藤15 g(后下)、僵蠶9 g,細辛3 g、甘草5 g。1劑/d,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具體根據臨床癥狀加減,惡心嘔吐者加半夏、竹茹;失眠者加棗仁,遠志等。治療1個月為1療程。
2結果
2.1療效標準 治愈:頭痛癥狀完全消失,各項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頭痛癥狀減輕,發(fā)作時間縮短或周期延長,實驗室檢查改善;無效:頭痛程度無明顯減輕。
2.2治療結果 治療組治愈53例,好轉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對照組治愈21例,好轉9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61.2%。兩組治療后比較,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治療組頭痛發(fā)作次數、持 續(xù)時間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3討論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各種不同的刺激物可影響皮層、丘腦、下丘腦,然后刺激腦干;腦干的興奮導致皮層功能改變,出現(xiàn)癥狀,以后引起血管擴張,刺激三叉神經,最終導致頭痛[3]。血管神經性頭痛是腦血管痙攣收縮和擴張引起血流改變和障礙造成附近的組織血液瘀阻牽涉痛覺神經纖維而致。中醫(yī)認為風、寒、暑、濕、燥、火均可導致頭痛,一般以風邪致病較為多見?!端貑枴诽柦浽籠"傷于風者,上先受之\",又云:\"風為百病之長\"然又多夾濕,夾熱,夾寒從而導致各種類型的偏頭痛,屬于中醫(yī)內傷頭痛范疇,其發(fā)作是由情志、環(huán)境、疲勞、體質等原因刺激所致。筆者根據其臨床癥狀辨證采用平潛肝陽,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等藥物進行加減治療,全蝎、
蜈蚣等蟲類藥物具有通絡搜風、豁痰開竅的作用;白芷、羌活散寒祛風、勝濕止痛,現(xiàn)代研究表明川芎對動物中樞神經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其內含成份能改善腦血管循環(huán),增加血流量,舒張腦血管,防止血栓形成;天麻、地龍等可以調節(jié)血管運動中樞擴張周圍血管,具有抗驚厥、鎮(zhèn)痛作用。臨床觀察結果表明,中藥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療效肯定,且復發(fā)率低,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且長期用藥不會產生耐藥性及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張德蘊.復方芎芷湯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06,28(9):669.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2-23.
[3匡培根,吳衛(wèi)平.偏頭痛發(fā)病機理治療與預防的新進展[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0,6:1-4.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