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治療是防止、減少致殘的有效手段,是腦卒中治療的重點,而肌肉力量的恢復則是促進運動功能恢復的關鍵。早期康復護理時必須對重病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也可以針對患者情況做預防性和對癥性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偏癱患者肌體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護理能促進肢體功能恢復,降低致殘率,提高生存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關鍵詞:腦卒中 ; 早期 ;肌力訓練 ; 護理
腦卒中又稱為腦血管意外,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和高復發(fā)率的特點。我國腦卒中的發(fā)病率趨向年輕化,許多患者雖然挽救了生命,但殘障率卻明顯升高[1]。據(jù)統(tǒng)計,約有70%~80%的腦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言語、認知功能等功能障礙,其中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地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的能力。因此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治療是防止、減少致殘的有效手段,改善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是腦卒中治療的重點,而肌肉力量的恢復則是促進運動功能恢復的關鍵。卒中后有針對性的肌力訓練,能有效的恢復肌肉功能,保護關節(jié),防止繼發(fā)性損傷,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1 腦卒中后肌力下降的原因
腦卒中后患者肌肉力量的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肌肉的神經(jīng)調節(jié)、肌肉的生理結構和肌肉的力學特點。任何影響這個三個方面的因素均可以導致肌力的受損。有研究認為,腦卒中后早期肌力的下降可能主要是由神經(jīng)因素引起。腦卒中后中樞募集的運動單位數(shù)量與正常人相比大大減少,從而使肌力大小及產(chǎn)生的速度顯著下降。同時協(xié)同肌與原動肌之間的失同步化導致肌肉的疲勞度降低及過度用力。而腦卒中后恢復期肌力的下降可能與患者的活動能力下降、制動及退行性變引起的肌肉橫截面積減小有關。
2 肌肉訓練的基本原理
在腦卒中患者肌肉力量的訓練方法中必須遵守以下兩個基本的原理:超量恢復和神經(jīng)適應的原理。而在具體的訓練原則中則要依據(jù)抗阻訓練、超負荷訓練和適度疲勞的原則進行實施。其中抗阻訓練是增強肌力的重要原則之一,阻力是肌肉產(chǎn)生應力的基礎,是保證肌肉形態(tài)和功能的必要條件??棺栌柧殨r要選擇適當?shù)倪\動強度、持續(xù)一定的運動時間和掌握合理的訓練頻率和運動間期,并以產(chǎn)生肌肉疲勞但不過度為原則。訓練前需向患者說明肌力訓練的目的,并對訓練方法給予正確的講解和指導,讓患者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努力訓練才能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3 腦卒中康復護理與時間
目前,腦卒中康復護理重視在發(fā)病24h內進行[2]。也有提倡在腦梗死后3d,腦出血后3~5d進行。多數(shù)意見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志清楚、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不再惡化48h或72h后再進行康復介入[3],但在早期康復護理時必須對重病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也可以針對患者情況做預防性和對癥性早期康復護理訓練。
4 腦卒中患者在護士指導下的肌力訓練方案
研究表名,當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神經(jīng)癥狀不再發(fā)展48h后就可以開始開始實施康復訓練??祻陀柧氶_始的越早,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大,預后就越好。因為腦卒中后除了神經(jīng)方面的因素外,制動和肌肉適應性的改變都會引起患者肌肉橫截面積的變化,導致運動單位數(shù)目的減少,從而加速肌力的下降。
目前的肌力訓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輕度腦卒中患者,主要是因為該類患者的肌力一般都≥3級,具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在對該類患者肌力訓練的方法是進行抗阻訓練。常用的訓練方法如下:
4.1 訓練強度 訓練時的強度要達到1RM的60~80%,每1~2w評定一次。對于使用自身體重訓練的患者,可以提高臺階及障礙物的高度、降低椅子高度等來增加難度;如以重物為阻力,可依據(jù)患者的情況增加。同時在訓練過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有無不適,及時檢測患者的心率和血壓。
4.2 訓練時間 肌肉力量訓練持續(xù)時間在1~6月不等,主要以1~2月較多。訓練時間為60~90min/d,這其中包括熱身運動、抗阻訓練、耐力訓練、整理活動等。
4.3 訓練頻率 訓練的頻率一般為6~10次/組,2~3組/d,2~5d/w。但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jù)訓練的強度和每天的訓練時間做調整。比如,如果訓練的強度較大、每天的訓練時間較長,可適當?shù)慕档皖l率。
4.4 訓練形式 訓練的形式應結合生物力學特點做出相應的選擇??梢赃x用向心收縮與離心收縮訓練,開鏈與閉鏈訓練,等速或等長肌力訓練的方法。肌力為1~2級的訓練 可以采用輔助主動訓練,又稱助力運動方法訓練。也就是在患者的肌肉進行主動收縮的同時,依靠部分的外力來幫助患者完成關節(jié)的運動和肌肉收縮,以達到增強肌肉力量的目的。輔助的力量可以由治療師、患者的健側肢體來提供,也可以借助運動器械等。在輔助主動訓練的同時要注意強調以患者的主動運動為主,外力為輔的原則,防止為被動運動所代替。常采用的輔助主動訓練方法有:徒手輔助主動訓練、懸吊輔助主動訓練、滑面輔助主動訓練等。
肌力0~1級的訓練 常采用被動運動訓練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被動運動訓練誘發(fā)肌肉的收縮,傳遞神經(jīng)沖動,延緩肌肉的萎縮,引起癱瘓肌肉的主動收縮。被動訓練的方法包括推、柔、拿、捏等。
5 肌力訓練時的注意事項
①正確評定肌肉功能,選擇恰當?shù)挠柧毞椒āT诩×τ柧毲?,要對肌肉功能水平和肌肉周圍環(huán)境進行評估,并應依據(jù)不同患者的疾病特點、功能需要和訓練的價值,選擇訓練方法和制定訓練計劃。②對于腦卒中患者應在訓練前測血壓,對血壓超正常30mmHg患者應停止訓練。應慎用強度較大的訓練方法,以防止血壓升高、心肌缺血、甚至出現(xiàn)腦血管意外。要處理好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xù)時間的關系,遵循人體生理疲勞和超量恢復的原理,避免肌肉過度疲勞的產(chǎn)生。③防止代償運動的出現(xiàn),腦卒中患者主動肌和拮抗肌的協(xié)調性差,在進行肌力訓練時,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代償性的運動。護士應采用固定或施加外力的方法,抑制患者的代償性運動,提高肌力訓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萬霞,趙輝.早期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7,21(Suppl 2):1516.
[2]霍焱,張莉琴,張永文.腦卒中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3,;18(12):944 6
[3]盧青英、王秀玲、張圓鳳,等. 35例重癥腦出血進行分期康復護理效果評價[J].中國康復,2000;15(2):115.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