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我國血脂異常的人群趨勢呈上升的狀態(tài),有非常嚴峻的挑戰(zhàn)。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是多危險因素引起的一類慢性疾病,血脂異常是誘發(fā)此疾病病發(fā)的重要因素。而根據(jù)大量臨床證明,他汀類藥物是最常用且療效最有效的一種調脂藥物,目前也是唯一一種可以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降低的調脂類藥物。盡管它的作用得到了重視,但是其在臨床應用誤區(qū)仍很明顯,對于其的合理利用有很大的干擾性。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心腦血管疾病;他汀類藥物;使用誤區(qū)
隨著醫(yī)療水平以及技術的不管提高和應用,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也采用了血管的重建治療方法,使治療效果得到極大改善,但是其的應用在臨床上卻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必要以血管新生為出發(fā)點尋求更實用、方便且有效的藥物來代替生長,而他汀類藥物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預療效果,明顯的可以使疾病的發(fā)生幾率及死亡率降低。
1 他汀類藥物適用對象誤區(qū)
根據(jù)有關的研究提出他汀類藥物會提升患者空腹其血糖的水平,所以,有些人會覺得他汀類藥物并不適用于糖尿病類患者,但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目前的大量研究已經證實了他汀類藥物并不會提高患者的血糖,反而對于空腹血糖非正常、糖耐量降低以及糖尿病類患者的預后有較明顯的改善,使這類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在其患者的一級及二級預防發(fā)揮積極效果。所以,他汀類藥物影響血糖正常代謝水平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試驗證實。
2 他汀類藥物調脂療效的誤用
相關的臨床試驗證明,他汀類藥物被大量的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及二級預防。專業(yè)性不太強的一些醫(yī)師,在對患者調脂藥物的應用所參考標準為血脂的化驗,如果血脂表現(xiàn)為正常,則會認為調脂藥物的不適用。但是血脂所檢查的指標對于不同患者而言,水平也是有差的?;颊卟煌膊∑涫欠癜橛行哪X血管的危險因素,其血脂的標準也是不同的。比如LDL-C舉例,正常人應在4.6mmol/L之下,而若患有高血壓患者則應低于3.38mmol/L,冠心病患者或心肌梗死病患則應低于2.6mmol/L??梢钥闯?,對于健康的人而言其標準的血脂范圍,對于患有冠心病、糖尿病或者心肌梗死疾患者群而言已經超出正常范圍了,因此,應對其應用他汀類藥物來進行調脂的相關治療。
3 他汀類藥物調脂治療時主導方向的誤區(qū)
血清TC指的是血清中的脂蛋白其含有的各類膽固醇的總和,也包括膽固醇酯以及游離膽固醇。一般情況下,血清TC等于HDL-C與LDL-C與VLDL-C之和,而血漿中的膽固醇70%都位于LDL,單純的高膽固醇血癥,其血漿中膽固醇的濃度降升是同血漿的LDL的水平為一致性。而高TC血癥其最大的危害是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及動脈粥樣硬化;低TC 血癥則主要是慢性消耗類疾病的誘因。而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同樣也屬于慢性炎癥疾病,LDL則是其得以維持的最基礎的要素。LDL可以由血管內皮入侵到血管壁內,而在內皮滯留下的LDL則被氧化,巨噬細胞會將其吞掉而促使泡沫細胞的形成,繼而增多且進行融合,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質的核心。而LDL的代謝是較簡單的,并且膽固醇的含量占50%左右。大量研究得知LDL-C的降低是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的至關點,在對于患者采用調脂治療的時候,應該將首要目標定位于LDL-C的降低,同時也要了解病患是否同時存在有除LDL-C之外的其他危險因素。只有對此進行綜合性考慮,才可以判斷出患者其病情狀況,合理調整其LDL-C值 。
4 調脂藥物對于HDL-C影響的認識誤區(qū)
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調脂藥物有他汀類、貝特類藥物和煙酸、膽酸隔置藥劑。煙酸作用于降低肝臟對于高密度脂蛋白的清除,且可以使肝酯酶其活性降低,血漿含有的 HDL-C其分解和VLDL合成都可以得到減少[1]。人體內的VLDL其合成的減少可以使HDL中的膽固醇酯交換到VLDL而達到減少的目的,從而可以使HDL-C得到提升。膽酸隔置劑本身是可以促使載脂蛋白合成作用,并且可以使腸道內新生的HDL-C刺激其合成。貝特類藥物的提升HDL-C能力是與其TG水平降低有關聯(lián),而且貝特類藥物也可以使血漿脂蛋白酯酶其活性得到增加以及載脂蛋白刺激其合成,從而達到HDL-C提升目的。他汀類藥物則是利用膽固醇酯及轉運蛋白的活性的降低來使HDL-C值提升。上面所描述的這4類調脂類藥物都可以達到HDL-C 水平提升的目的,但是其療效也是有所差別的,依次排序如下:膽酸隔置劑作用為5%,他汀類藥物達10%,而貝特類藥物為20%,煙酸則達20%~30%。而煙酸的使用會有一些不良反應狀況發(fā)生,比如面紅耳赤,而胃腸道對其的反應更加使患者很難堅持長時間的服用,臨床上目前最常用的藥物為貝特類用以提升HDL-C的水平。如果是患者單純的只是 HDL-C偏低,則應首選藥物為貝特類或者是煙酸進行治療;而患者為升高其TG,降低其HDL-C為主要目的,則選用貝特類調脂藥物來進行治療;若患者目的為 LDL-C及TC水平的提升、降低其HDL-C水平,則他汀類調脂藥物為首選治療[2]。而在對患者調脂類藥物應用的過程里對于其所服用的劑量以及其不良的諸多反應應得到重視。而他汀類藥物應用的同時也應該最大可能性的避免與其他比如環(huán)孢霉素、紅霉素及其他調脂類藥物的共同服用,后果會使他汀類藥物的代謝受到影響,有可能導致肌炎、急性腎衰竭疾病的發(fā)生[3]。
總而言之,我們應立足于他汀類藥物良好臨床應用效果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對于此類藥物的更多認知和了解,對其進行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使其的臨床功效發(fā)揮到最極致。
參考文獻:
[1]楊清玲.他汀類藥物在腦血管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09:64+66.
[2]那開憲,張桂云,徐文拓,等.他汀類藥物在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中的誤區(qū)[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2,01:3-7.
[3]那開憲,張桂云,余平.他汀類藥物臨床應用誤區(qū)與思考[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2,07:3-7.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