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改變以往文科院校計算機課實例單調及傳統(tǒng)的“一刀切”教學模式造成學生對計算機課興趣及積極性喪失的現(xiàn)狀,提出了基于項目的分層分組教學法,并將該方法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實踐,良好的效果及學生的高歡迎度證明,該方法對文科院校計算機課的教學是適用的。
【關鍵詞】項目教學 分層分組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
一、引言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大多數(shù)文科院校開設的一門計算機公共基礎課。它的教學目標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能夠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里,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現(xiàn)代化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然而,在文科院校多年對該門課的授課經(jīng)驗中發(fā)現(xiàn):一、該門課的實例單調,基本是圍繞知識點,沒有做到實例與學生的專業(yè)相結合,因此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的起點不一:由于計算機、網(wǎng)絡普及程度的提升,一些中小學已經(jīng)開設了計算機課程,各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和教學設施設備的差異,造成了院校新生入學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而陳舊教學模式大都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策略上搞“一刀切”,無法發(fā)揮學生個性及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改善以上兩種情況,適應《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目標,基于項目的分層分組教學法應運而生。
二、項目教學法與分層分組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屬于建構主義學習、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和情境學習理論概念范疇,是一種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型教學/學習模式,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分為項目的準備、實施和評價三個階段。項目教學法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及對自身負責意識。
分層分組教學法是將班級教學制與小組教學制兩種教學組織形式有機結合,在不改變班級制的前提下,把同一班級的學生,按照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差異,分成若干個層次,將各層次的學生混合搭配組合,實施分組合作學習。對同一教學內容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來實施教學,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層分組教學實質就是對學生因材施教,確保教學與各層次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相適應。
三、基于項目的分層分組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學“以老師為主體,以課程、課堂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活動、實踐、探究為中心”的根本性轉變。但如果對學生不分基礎好壞 “一刀切”地以一個標準進行教學,必然導致基礎薄弱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覺得教學進度慢的這種“差生吃不了,優(yōu)生吃不飽”的現(xiàn)象?;陧椖康姆謱臃纸M教學,就可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項目的基礎上分層分組包括以下內容:(一)對項目實行分層分組:根據(jù)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結合各個專業(yè)領域知識設計項目,把同一教學內容分為N個大項目,再把每個大項目分為M個小項目上,對每個小項目實例又實行遞進式分層。(三)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組:參考學生的各種因素,把學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為優(yōu)生(A層)、中間生(B層)、差生(C層)。A、B、C層學生按一定數(shù)量分成組交叉學習,學生的分層是動態(tài)變化的,比如C層學生通過努力可轉化為B層學生,B層學生通過努力可轉化為A層,當然,也可逆向轉化。(四)項目實施分層分組: C層學生完成基礎項目, B層學生完成基礎及提高項目, A層學生除完成基礎、提高項目外還要完成綜合項目。各層學生在完成自己項目后可嘗試完成高一層的項目,高層學生可以不完成低層項目,但必須完成本層項目。(四)對輔導進行分層:高層學生可輔導低層學生,教師輔導所有學生。(四)對評價分層: 各層學生的評價以完成本層的項目情況來衡量,A層學生還輔以根據(jù)小組進步的情況的加分機制。當然,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會隨著學生分層的改變而改變。
四、實驗過程
確定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行基于項目的分層分組教學方法后,對其中的WORD部分進行了實踐。
首先是項目準備及分層。根據(jù)教學大綱將WORD分為5個大項目:基礎格式、表格處理、圖文混排、長文檔排版、郵件合并;再將每個大項目分為若干個具體的小項目,如基礎格式分為:字體段落、邊框與底紋、分欄與編號、查找替換;再搜集各個專業(yè)領域資料設計項目實例為基礎、提高、綜合三個部分,比如查找替換設置為:基礎為文字、格式的替換,提高為特殊格式的替換,綜合則既有文字、格式的替換,也有特殊格式的替換,項目實例設計盡量結合專業(yè)貼近生活。項目載體是網(wǎng)頁,即將各個層次的項目目標、項目實例以網(wǎng)頁的形式讓學生下載學習,既體現(xiàn)了知識的連貫性,也方便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彌補前面未完成的內容及完成本次課學習內容后繼續(xù)學習后續(xù)內容。
其次是對學生分層。通過計算機入學水平測試將學生分成優(yōu)、中、差即A、B、C三層。通過考核發(fā)現(xiàn),A、B、C層學生在數(shù)量上基本成1:2:1的比例,再按照這個比例編排座位或對座位進行調整,課后作業(yè)寢室為一組互相幫助完成。。學生分層依據(jù)評價而動態(tài)改變。
對項目的實施、輔導分層及對評價分層按照前面闡述內容實行,這里不再贅述。
通過對WORD項目分層分組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的精神面貌得到了質的飛躍改變,學習計算機課的興趣也空前高漲,學習風氣也較以往濃厚。通過調查得知,學生對此教學方法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五、結論
實踐證明,對文科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實行基于項目的分層分組教學既解決了學生入學前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又讓學生能學習到本專業(yè)領域內的一些計算機實用技術。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與參與這門課的興趣和積極性,成績較往也有較明顯的提高,真正作到了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梢灶A測,這種方法也同樣適用于文科院校其他計算機課的教學。
參考文獻:
[1] 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征及對老師的要求[J].職教論壇,2010年17期
[2] 張志霞.項目教學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03
[3] 王慧明.“分層、分組”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