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Mirizzi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特點。方法 對36例經手術證實的Mirizzi綜合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術前作出擬診16例,行單純膽囊切除21例,切開膽總管取出結石置T管引流10例,膽囊切除后修補瘺口置T管引流6例,行Roux-en-Y膽腸吻合3例。結論 B超及彩超對診斷有一定幫助,正確選擇術式是提高治愈率、術中仔細解剖、減少并發(fā)癥以及醫(yī)源性損傷的關鍵。
關鍵詞: Mirizzi綜合征;診療;體會
Mirizzi綜合征是指因膽囊結石位于膽囊頸部或膽囊管結石嵌頓壓迫肝總管,引起梗阻性黃疸、膽絞痛、膽管炎的臨床癥候群,是特殊的膽囊結石,在膽囊切除術中非常少見,處理也相當棘手,故常出現(xiàn)術中措手不及的現(xiàn)象。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齡36~72歲,平均50.2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6.8年,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右上腹部或上腹部疼痛,34例伴有一過性或持續(xù)的不同程度黃疸,占94.4%。血清膽紅素高于正常值34例(占94.4%),AKP、SGPT、r-GT高于正常值30例,占83.3%。按Csendes分型[1-2]本組中Ⅰ型25例,Ⅱ型8例,Ⅲ型2例,Ⅳ型1例
1.2 診斷 術前肝功能檢查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膽紅素、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谷氨酰轉肽酶升高; 本組36例術前確診16例,術前均行B超或腹部彩超檢查提示膽囊結石,其中20例膽囊萎縮,16例膽囊積液、增大;提示膽囊頸部或膽囊管結石嵌頓24例,合并膽總管結石10例,左肝外葉膽管結石1例,膽總管結石與膽囊頸部或膽囊管結石無法區(qū)分2例,肝總管擴張19例,肝內膽管擴張16例。術前行CT檢查30例,5例CT片上肝外膽管中段2~3個層面顯示膽管腔消失,遂高度懷疑Mirizzi綜合征,后經術中證實。36例患者均經術中證實為Mirizzi綜合征,術中見該組患者膽囊頸或膽囊管均有結石嵌頓,肝總管均有不程度擴張或管壁增厚。
1.3方法 Ⅰ型25例,行微創(chuàng)小切口膽囊切除術12例,開腹膽囊切除10例,膽囊部分切除3例,其中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10例;Ⅱ型8例,行膽囊或膽囊大部切除加膽管直接修補或膽囊瓣修補T管引流6例,瘺口直接置入T管引流2例,并肝左外葉切除1例;Ⅲ型2例和Ⅳ型1例均行膽管空腸Roux_en_Y吻合。術中膽道造影或膽道鏡檢查26例。
2 結果
36例手術中未發(fā)生嚴重膽管損傷事件。切口裂開3例,經換藥2w后出院。2例術后出現(xiàn)膽瘺,每日引出膽汁約150~200ml左右,1w后逐漸減少,3w后拔管出院。全部病例術后黃疸消退,肝功能恢復正常。
3 討論
3.1診斷 文獻報道Mirizzi綜合征發(fā)生與膽囊管解剖變異有關[3],其發(fā)病的解剖基礎是:①膽囊管開口過低或平行于膽總管;②相鄰的兩管壁有時缺如,僅間隔一層覆有膽管上皮的薄纖維膜;③有時周圍組織形成一鞘樣結構,將膽囊管與肝總管一并包裹在內。這樣膽囊結石如嵌頓在膽囊管內,易壓迫肝總管使之狹窄,以致形成內瘺。Mirizzi綜合征無特異性診斷措施,術前診斷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對Mirizzi綜合征膽囊三角結構異常認識不足及過于依賴影像學檢查。往往確診有賴于手術,在解剖膽囊三角過程中明確診斷,但有時易發(fā)生膽管損傷。對有反復上腹部疼痛、黃疸及膽管炎病史,或表現(xiàn)為梗阻性黃疸但B超或彩超提示肝總管、膽總管上段擴張的病例,要考慮Mirizzi綜合征的存在,應用CT檢查、有條件的行MRCP、ERCP等檢查,可提高術前診斷率,防止術中膽管損傷的發(fā)生。本組資料及結合文獻[4],我們體會有以下情況應考慮Mirizzi綜合征:①膽囊結石合并不同程度的黃疸:②B超提示膽囊萎縮、結石嵌頓,肝總管擴張;③ERCP、PTC檢查膽管受壓,肝總管右側緣弧形壓跡、充盈缺損;④術中發(fā)現(xiàn)膽囊萎縮、結石嵌頓、Calot三角嚴重粘連,膽囊管過長與肝總管并行;⑤術中B超、膽管造影提示膽囊膽管瘺。
3.2 術中診斷及手術方法 處理Mirizzi綜合征主要是手術治療,原則是切除病變膽囊、取凈結石、解除梗阻、修復膽管缺損及通暢膽汁引流。由于膽囊結石嵌頓,引起炎癥常使膽囊三角粘連扭曲,解剖不清;形成膽囊膽管瘺后常出現(xiàn)膽囊萎縮,膽囊管縮短、擴張或不復存在,故難以分清膽囊管、肝總管、膽總管之間的解剖關系,在行膽囊切除時無論是逆行或順行法都極易損傷膽管,而且Mirizzi綜合征大都是在術中解剖才發(fā)現(xiàn)并明確診斷,常無思想準備,有時甚至已損傷到膽管仍無知覺。作者認為術中如發(fā)現(xiàn)膽囊管與肝總管難以解剖,并高度懷疑為Mirizzi綜合征時,應從膽囊底部開始解剖,逐漸向膽總管靠攏,不斷辨認膽總管與膽囊的關系。找到膽囊管的匯入部,插入造影管后作術中膽道造影,明確膽管無損傷、無結石無殘留后結扎膽囊管。Mirizzi綜合征的手術處理主要根據(jù)分型不同及術中所見病理損害來決定,療效比較滿意[5]。目前大家認可的處理方式是:①膽囊切除或部分膽囊切除術:Ⅰ型無內瘺存在,膽囊管或頸部與肝總管有間隙,小心分離可順利切除膽囊;值得注意的是,Ⅰ型雖病變程度最輕,但術中更易發(fā)生醫(yī)源性膽管損傷,由經驗不足的外科醫(yī)師施術時,由于術前診斷不明,重視不夠,遇膽囊三角區(qū)解剖結構辨別困難時強行解剖膽囊管,盲目分離肝總管與膽囊頸之間的致密粘連,容易誤傷膽管;若膽總管不擴張,易發(fā)生辨認錯誤,把膽總管誤認為膽囊管處理,往往造成大塊或一段膽管缺損,而且損傷部位高,甚至造成肝右膽管損傷,給手術重建增加難度;本組Ⅰ型25例中22例行膽囊切除術;3例行部分膽囊切除,保留的膽囊壁粘膜用石碳酸或電凝燒灼;②膽囊大部切除,保留膽囊頸管瓣或膽囊壁以修復膽管缺損,經瘺孔行膽管探查、造影或膽道鏡檢查,膽總管置\"T\"管引流術:適用Ⅱ型及Ⅲ型的患者;術中要注意無張力修補,提前保護好準備做修補用的膽囊壁,用于修補的組織血供良好;膽總管必須放置\"T\"管引流,最好不要放置在修補后的瘺口內,盡可能在瘺口遠端放置,\"T\"管短臂要越過瘺口起支撐作用,以防術后膽管狹窄[6];本組Ⅱ型6例選用此法,其中1例因合并肝左外葉膽管多發(fā)結石加肝左外葉切除術;③膽囊切除、膽管探查、膽腸吻合術:適用Ⅲ型及Ⅳ型膽管損傷嚴重、修補后可能會出現(xiàn)膽道狹窄或膽漏的患者。為防止術后返流,本組2例Ⅲ型及1例Ⅳ型患者均行膽管空腸RouxenY吻合術,術后效果良好。總之,如何診斷和治療是普通和肝膽外科醫(yī)師一直探討的問題,我們的體會是:①外科醫(yī)師和影像科醫(yī)師都要高度重視Mirizzi綜合征,爭取術前確診,充分做好術前準備;②對術前確診及高度懷疑此征的患者,主張采用開腹手術,這樣會帶來更多的安全性及獲得正確的處理辦法;術中處理膽囊三角區(qū)困難,無法辨認肝總管時應果斷中轉開腹,切忌盲目自信;③開腹手術中若膽囊三角粘連明顯,分離困難時,應逆行切除膽囊,或直接切開膽囊底部,吸凈膽汁取出結石,用細探針探明膽道結構,爭取術中經膽囊頸行膽道造影或膽道鏡檢查,以明確解剖關系,減少手術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1]張建希,張振寰,鄭朝紀.Mirizzi綜合征六例報告[J].中華外科雜志,1988,26(2):103.
[2]石美鑫,張延齡.現(xiàn)代外科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979.
[ 3 ]周旭,易繼林,陳強譜,等. 33例Mirizzi綜合征手術治療分析[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4):234-236.
[4] 莫曉東,楊敖霖.Mirizzi綜合征手術中膽管損傷的預防[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4,10(7):483484.
[5]栗光明,朱繼業(yè),黃磊,等.Mirizzi綜合征的診治探討[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8):494496.
[6]謝貽祥. Mirizzi綜合征臨床診治探討[J]. 肝膽胰外科雜志,2007,19(6):403-404.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