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兒下呼吸道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 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變化,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為預防和治療MRSA提供依據(jù)。方法 對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兒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痰液標本進行采集、培養(yǎng)、鑒定、藥敏試驗。結果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兒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痰液標本共分離出9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36株, MRSA檢出率40%; 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54株,檢出率60%,MRSA 耐藥率遠高于MSSA,金黃色葡萄球菌對14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最高是青霉素G為92.2%。萬古霉素、米諾環(huán)素、夫西地酸耐藥率為0。結論 MRSA檢出率較高,且有很強的多重耐藥性,在臨床上應引起的重視,加強其耐藥性的檢測,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可以延緩或避免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
關鍵詞:金黃色葡萄球菌;敏感性; 耐藥性;抗生素
金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SA) 引起醫(yī)院感染和社區(qū)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特別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已成為醫(yī)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和治療難題。為了了解SA 的耐藥狀況,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耐藥性發(fā)生。本文對我院2012 年1月~2013 年1月兒科住院患者兒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標本分離得到的90株SA 的耐藥性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標本來源 標本為2012 年1 月~2013 年1月,在我院兒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痰液標本,按無菌技術操作采集后送檢,在560個痰菌培養(yǎng)陽性標本中進行分離培養(yǎng)出金黃色葡萄球菌90株,其中0~6月患兒占72株,6月~6歲患兒占18株。
1.1.2藥敏紙片 為鄭州安圖綠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種類為青霉素、四環(huán)素、苯唑西林、米諾環(huán)素、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紅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萬古霉素、諾氟沙星、利福平、替考拉寧、夫西地酸。
1.1.3試劑血平板 購自鄭州安圖綠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1.4儀器 采用法國梅里埃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儀,為美國BD儀器公司產(chǎn)品。
1.2方法 細菌的培養(yǎng)及鑒定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 第3 版) 要求進行[1]。 藥敏試驗采用紙片擴散方法,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2009標準進行判定。
1.3結果
1.3.1檢出率 在560個痰菌培養(yǎng)陽性結果中有90個培養(yǎng)出SA陽性標本,其陽性率約16%,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36株, MRSA檢出率40%;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54株,檢出率60%
1.3.2藥敏結果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14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最高是青霉素G為92.2%。萬古霉素、米諾環(huán)素、夫西地酸耐藥率為0。對慶大霉素 、利福平、諾氟沙星、慶大霉素、替考拉寧有較高敏感率。MRSA 耐藥率遠高于MSSA,MRSA對多種抗生素有多重耐藥性(見表1)。
3 討論
金色葡萄球菌(SA) 能產(chǎn)生多種毒素和酶,是引起臨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社區(qū)獲得性金黃色葡萄球菌(CA-MRSA)引起的壞死性肺炎是兒童CA-MRSA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2]。1959年甲氧西林應用于臨床后曾有效地控制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產(chǎn)酶株的感染,可時隔2年,英國的Jevons就首次發(fā)現(xiàn)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至今,其引起的感染已遍及世界各國,其檢出率也逐年上升。MRSA的檢出率和在不同地區(qū)有很大差異,這主要與抗生素的使用狀況有關,隨著新型抗生素的的不斷出現(xiàn),抗生素使用率的不斷增加,患者的耐藥菌株亦不斷增加,形成抗生素使用現(xiàn)耐藥菌出現(xiàn)的惡性循環(huán)。
本組標本均來自于住院患兒支氣管肺炎的痰液中,其SA陽性率約16%,是兒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兒科SA感染患兒年齡大多都在5歲以下,其中0~6個月患兒占80.0%,說明低齡兒童由于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抵抗力差,是SA感染的易感人群。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細菌檢出率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40%,與文獻報道的MRSA 已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20%~66.7%[3-4]相符。在本組藥敏中,金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耐藥率最高,為92.2%。說明該藥物已不再適合本地區(qū)SA感染的患兒治療。MRSA對多種抗生素有多重耐藥性。慶大霉素、利福平、諾氟沙星、慶大霉素、替考拉寧有較高敏感率,與該幾種藥物在兒科少用有關。萬古霉素、夫西地酸、米諾環(huán)素耐藥率為0,萬古霉素是目前治療感染的首選抗菌劑,用藥時關注其不良反應。利奈唑胺是近年研制的一種分子量比萬古霉素小的新型抗菌藥物.美國FDA 2000年4月批準使用于成人.由于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2002年12月批準用于新生兒和兒童。所以目前治療兒童MRSA人感染也可以采用利奈唑胺。
臨床在確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應區(qū)別對侍甲氧西林敏感株和耐藥株,根據(jù)藥物敏感結果,及時、合理使用抗生素,減少和延緩耐藥菌的產(chǎn)生。臨床濫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對MRSA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擴散作用,因此在臨床上應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選擇抗生素時應慎重,以免產(chǎn)生MRSA菌株。有文獻報道,醫(yī)務人員辦公環(huán)境和手的MRSA檢出率較高[5],說明醫(yī)務人員手可能是患者與周圍環(huán)境及辦公環(huán)境之間的傳播媒介,因此對兒科住院環(huán)境及醫(yī)護人員手應加強清潔和消毒,并定期對空氣、物體表面、醫(yī)療儀器及醫(yī)務人員的手進行細菌學監(jiān)測,做到早發(fā)現(xiàn)病原菌,早采取預防控制措施。對住院患兒及時進行MRSA感染監(jiān)測,分析其感染情況及耐藥特點,了解感染的發(fā)生,發(fā)展趨勢。一旦發(fā)現(xiàn)感染病例,及時隔離治療,嚴格消毒和改善病房環(huán)境,減少MRSA在醫(yī)院環(huán)境中的傳播。
參考文獻:
[1]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 版.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761-762.
[2]杜飛.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防治[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10):788-790.
[3]郭天然,付艷霞,馮蘭英.984 株病原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監(jiān)測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2006,24( 4):263-264.
[4]李玉強,高克毅.我院1999-2005 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藥房,2006,17( 17):1325-1327.
[5]張堅磊,王瑋,徐翠翠.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的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0(2):151-153.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