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老齡患者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齡患者80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40例患者根據病情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路徑;對照組40例患者采取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手術時間、住院費用、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等方面。結果 觀察組的患者從手術時間、住院日、住院費用、護理工作滿意度等方面均要優(yōu)于對照組的患者(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對于老齡患者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有著重要的意義,使患者得到了良好的醫(yī)學護理服務,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護理路徑;臨床效果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模式,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健康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1]。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或等醫(yī)生指示后才為患者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颊咭嗔私庾约旱淖o理計劃目標,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增強患者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達到最佳護理效果,護患雙方相互促進,有效的減少了護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我院骨科對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間,施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齡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效果十分顯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齡患者80例,隨機分成兩組:40例根據病情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路徑的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21例(52.5%),女性患者19例(47.5%),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73±4.5)歲;40例采取傳統(tǒng)護理方法的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18例(45%),女性患者22例(55%),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4±5.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40例患者按臨床護理路徑的方法為患者制定出健康教育路徑:①入院第1d,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患者,必須安排在有拉環(huán)的床位,同時介紹主管醫(yī)師及責任護士、病房環(huán)境;和醫(yī)師一起為患者檢查;講解各項輔助檢查的注意事項及作用;大致了解患者及家屬對于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接受能力,做好心理護理。②入院第2d,給患者講解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手術意義,教會患者及家屬如何使用便器,放置時應避免擦傷皮膚,要保持病房的干凈、干燥、整潔,便后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鼓勵患者多喝水、適宜進食。飲水量最好不少于2500mL/d[2]。③入院第3d,對患者飲食方面予以指導:術前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選用富含營養(yǎng)的軟食,術后飲食主要為高營養(yǎng)、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以增加全身營養(yǎng),滿足骨痂生長的需求,如排骨湯、瘦肉、魚、動物肝臟、乳制品等,高鈣食物,如豆類、海帶、蝦皮、芝麻等,同時配合服用多維鈣片,以利鈣的吸收。忌辛辣、油膩的食物。④手術前1d,緩解患者的術前恐懼心理,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教會患者呼吸訓練的方法和有效的咳嗽咳痰,以清除肺殘氣及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墜積性肺炎發(fā)生。⑤術后1~3d,告訴患者術后要進行功能鍛煉的作用,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防止踝關節(jié)僵硬、足下垂、肌萎縮、下肢深靜脈栓塞等并發(fā)癥。患肢功能鍛煉在手術拔除引流管后開始,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踩關節(jié)主動伸屈和旋轉活動,功能鍛煉不能心急,要循序漸進,要求患者以最大的耐力維持。⑥術后4~6d,引導患者做健側足趾、踝關節(jié)和引體向上、直腿抬高等運動,以防止失用性萎縮。同時要指導患者做運動,用健側下肢屈膝支撐于床面,雙手吊住拉環(huán),臀部離床后停頓6~10 s再放下,也可用雙手墊在臀下并按摩骶尾部,骶尾部放置棉墊等[3],防止骶尾部壓瘡。⑦出院前1d,教會患者在家鍛煉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如繼續(xù)進行屈髓鍛煉挾拐行走,術后3個月患肢可逐漸負重,由雙拐一單拐一棄拐,不要盤腿[4]。評估患者對所學護理知識的掌握及運用情況,并繼續(xù)給予相應知識的教育與強化指導。觀察組通過以上路徑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對照組40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
1.3觀察項目 分別觀察記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手術時間、住院費用、護理工作滿意度、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2結果
見表1。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討論
老年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之一,隨著人的壽命延長,其發(fā)病率日漸增高,尤其隨著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隨著人工關節(jié)置換技術的提高,有關報道曾指出[5],應用臨床路徑可以提高老年人髖部骨折固定和手術治療。本次研究中,我院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參照醫(yī)療護理常規(guī)和標準為老齡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并加以實施,取得了良好的康復效果。本組資料顯示,觀察組無論是在平均住院時間、平均手術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82.5%。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高效、低成本的護理服務模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孫金釵.高齡患者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7(6):936~937.
[2]楊靈.老齡患者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7):321~322.
[3]陳穎,郭少敏,龔婷婷.淺談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康復與護理[J].健康必讀,2012,11(6):517.
[4]黃倩.老年般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J].健康必讀,2012,11(6):420.
[5]羊淑平.臨床路徑與整體護理整合趨勢[J].護理學雜志,2006,21(7):70.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