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榮
摘 ? ?要: 《機械基礎》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及其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其教學成敗直接影響學生能否學好本專業(yè)其他課程及將來從事本專業(yè)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強弱。針對這一實際狀況,如何在《機械基礎》學科教學中,把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建立興趣和學習自信心的同時自主學習、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是擺在職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 《機械基礎》 ? ?專業(yè)能力 ? ?教學設計
《機械基礎》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及其相關專業(yè)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內容包括機械原理、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及基本的設計計算方法。課程涉及面廣,知識點多,要求學生有比較強的邏輯思維和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中職生文化基礎知識較差,又缺乏機械方面的感性認識,面對《機械基礎》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圖表多的特點,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害怕學不了、學不好,從而對該門課失去興趣,更談不上主動性和進取心,對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對學習《機械基礎》課程也不利。針對這種實際狀況,如何組織教學及設計教學,才能把知識教育與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運用直觀化難為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通過直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厭學為樂學,積極主動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
《機械基礎》課程涉及許多常用機構的運動過程、機械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等,如果照本宣科,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更不用說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技術,綜合處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及視頻等多媒體信息,使傳統(tǒng)的“一張嘴巴、一支粉筆、簡單掛圖”的說教變成多感官刺激,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感性認識,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使抽象結構具體化,深奧原理形象化,教學內容變得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學生產生前所未有的深刻感受,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日常生活中的實例是教學的好素材,可以以學生熟悉的縫紉機踏板機構、汽車刮雨器、公共汽車車門啟閉機構、防盜門啟閉機構、風扇搖頭機構等實例,講授四桿機構及其演化形式的類型、特點、應用;以自行車后軸的飛輪引出棘輪機構;從汽車、摩托車映入齒輪及變速裝置介紹傳動類型及各自的特點。這些實例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學生認為既有趣又不陌生,從而可以提高學習興趣。
二、開展分層遞進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自信的,自信在成功者的經歷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個人一旦擁有自信,就會擁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就會勇往直前。
教育教學工作若采用“一鍋煮”的教學方法和“一刀切”的評價標準,勢必造成學生“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好,有的吃不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允許個體差異,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要和認知水平差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漸拉開檔次,在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中分層練習,讓學生找準自己的學習起點,可望又可及。還要及時肯定學困生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在肯定普通學生的進步和成功的同時,指出努力的方向,使他們不甘中流,積極向上;對優(yōu)秀學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例如在教學“軸和軸承的修理”這一內容時,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成六至八個小組,每組五人,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軸和軸承的修理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分組討論軸和軸承的修理方法時,學生的討論十分熱烈,各組紛紛要求交換實物,以便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課后要求學困生修理簡單難度的軸和軸承,普通學生修理中等難度的軸和軸承,優(yōu)秀生修理高難度的軸和軸承,從而促進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收獲,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三、精心設計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在教學中就要實施自主學習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例如在教學平面四桿機構知識時,知識點為繪制機構運動簡圖、判別機構的類型、畫機構受力圖。于是我讓學生根據知識點,通過自主學習、分組討論的方式,歸納機構運動簡圖和構件受力圖的畫法,判別機構的類型,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要求學生課余設計三折疊傘的機構運動簡圖,以鞭策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教學安排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提高了課堂效率,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立足社會打下了基礎。
四、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教育的創(chuàng)新,呼喚創(chuàng)新型的學習,利用課堂教學開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沒有“千里眼”、“順風耳”的想象,哪有今天的望遠鏡、電話;沒有大膽的想象,人類怎能登上月球、進入太空。只有想出新點子,才能創(chuàng)造新事物。
例如在教學平面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及分析時,可讓學生在實習室現場拆裝一些機械設備,然后動手測繪,給學生以充分的想象和發(fā)揮的空間,使他們學會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在教學漸開線齒輪的范成時,組織學生去工廠現場參觀齒輪加工,對插齒、仿形加工過程進一步加深理解,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增強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直覺和洞察力,誘發(fā)學生展開創(chuàng)新的翅膀。在教學減速器的結構分析及裝配時,可讓學生在實習室對生產實用減速器進行結構分析、拆裝等,當學生看到經過自己辛勤工作拆裝的機器能夠運作起來,都很有成就感,體驗到成功創(chuàng)新的喜悅。
總之,職業(yè)教育任重而道遠,專業(yè)基礎課是關鍵,所以一定要以良好的環(huán)境為基礎,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專業(yè)基礎課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在社會上走得更遠、更好。
參考文獻:
[1]邱根美.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機械基礎》的興趣[J].職業(yè),2009.12.
[2]孫向東.中職學?!稒C械基礎》教學方法探究[J].學園,2010.5.
[3]張九霞.機械基礎[M].北京:人民郵電,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