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嘗試“學案式”教學模式,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嘗試,總結得出了學案式物理教學的目的、實效、優(yōu)勢。對促進學生主動、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學案教學;自主學習;實效探究
一、學案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幾年前,在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引人思考的問題:
思考一:課堂教學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都是教師單向地傳授,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過程單一、枯燥、重復,學生學習成績卻沒有明顯的變化。
思考二: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濃,高三復習時面對綜合性的試題學生茫然,高一、高二學過的知識大部分被遺忘,學生的解題過程缺乏規(guī)范性和步驟性。
思考三:我校鄭海鵬同學,自學能力很強,在上海復旦大學參加國家物理競賽培訓了9個月,期間通過自主學習回校后參加市里三??荚?,竟然考了全年級第二名!高考考了683分!
這些問題使我認識到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觸動了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意識,使我走上了提高師生雙方能力、注重課堂實效的教研之路,我?guī)ьI物理組的同事們,在年級進行了學案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工作。一直到現(xiàn)在,取得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有幾次高二學生參加市里高三統(tǒng)一模擬考試,物理得了滿分,高考成績也非常突出!
二、學案式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施
1.什么是學案和學案式教學
學案就是導學方案。與教案含義不同,學案指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水準、學習方法特點和心理特征等具體情況,在教師的主導下,由師生共同設計,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完成學習任務使用的學習方案。學案式教學就是依托學案組織教學,學案既反映學習結果,又體現(xiàn)學習過程,是專門給學生看和用的教案。其著眼點在于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的是“學”。學案式教學是近年來中學教學改革的一個新亮點,幾年前,就設計了學案式教學雛形,每節(jié)課教學都配有學案,其內(nèi)容包括“課前預習”“知識結構”“課堂例題”“課堂討論”“課堂練習”“課后練習與反思”等內(nèi)容。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一思路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教學思想的價值追求,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會了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下就是我進行學案式教學的做法、體會。
2.開展學案式教學研究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我們備課組成員應從思想上達成共識,轉(zhuǎn)變教育觀念,統(tǒng)一教學思想,積極主動開展學案式教學嘗試,在教與學的關系中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格局,以導促學、以情激學、以教輔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生的向?qū)Вㄟ^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
但在實踐初期,部分教師觀念滯后,心存顧慮,害怕加重自己的負擔,擔心搞不好實驗影響學生成績,影響自己的聲譽,因而主動性不強。同時學生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沒有正確理解教師編寫學案的目的,仍然等待教師講的多,自主探究的少。在學案的編寫使用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與困惑:
(1)學案的編寫如何更好地吸納集體智慧,做到資源共享?如何發(fā)揮“骨干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
(2)如何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層次的預習問題,使學生各有所得?
(3)提前多長時間發(fā)放學案,學生什么時間預習,怎樣引導學生自學?
(4)學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使用?教師如何處理教案與學案的關系?
(5)學案的題量怎樣控制?學案中的課后練習講不講?什么時間講?
3.落實學案式教學法的措施
為了使學案式教學落到實處,解決這一系列的困惑與問題,我提出“教案加學案、知識變問題、訓練促能力”的建議。
首先,要明確學案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就是扎實了他們的基礎知識,養(yǎng)成其縝密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能力。學案主要是針對所學內(nèi)容設計的,包括基礎知識、學習方法、記憶方法、理解角度、探究運用及疑難問題的提示等。它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規(guī)律性的東西,逐步由“學會”變成“會學”。從教師的角度而言,促進了教師隊伍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本學期我們備課組所有的測試資料全部由自己編寫。在開展學案教學工作中,由“骨干教師”負責學案的編寫和審查工作,年輕教師參與校對,編輯存檔。通過學案教學,“骨干教師”和年輕教師能夠進行多方面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備課組的教學業(yè)務水平不斷提高。
其次,要轉(zhuǎn)變過去的教學思路,學案式教學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將新學的知識與已有知識經(jīng)驗形成聯(lián)結,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適當?shù)母街c,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學生對新學知識進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學生形成更為牢固的知識體系,另外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運用新知識的方式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必然發(fā)生質(zhì)的改變。
再次,要提前進行學案研究和編寫,我們要求提前兩周編好學案;提前一周進行教研;提前三天印刷。編寫過程中主要解決以下具體問題:
(1)學習目標是否科學、是否結合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需要。
(2)預習指導是否體現(xiàn)了學法的指導和基礎知識的落實。
(3)問題的設置是否體現(xiàn)了學習的目標、是否體現(xiàn)了學習的層次性和漸進性、重點難點是否突出。
(4)習題設置的難易程度和題量是否適中,測試體現(xiàn)了考綱的哪些要求,具體講評哪些知識點和答題的規(guī)范與步驟。
這樣的編寫程序,保證了教研與教學同步,保證了教師備課與學生學習同步,保證了學習與練習同步,保證了骨干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引導與培養(yǎng)。
三、學案式教學模式的成效與反思
在學案式教學的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學生擺脫了“等、靠、搬”的思維惰性,他們已經(jīng)逐步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心情愉悅,富于成就感。這是因為:
(1)學案促使學生課前、課中、課后有效學習。學案解決了以往學生不愿預習或想預習又無頭緒的難題,突出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學案促使個體主動探索。舊時的教學在課堂上往往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的時間少,不利于個體主動探究,學案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獨立探究的思維空間。
(3)學案促進了學生合作學習。提前下發(fā)學案后,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學習、獨立鉆研和同伴群體相互討論、相互合作的平臺,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
(4)學案讓學生學會建構知識體系。通過學案學習、課堂小結,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體系的能力,知識歸納也好,規(guī)律總結也好,通過學生動筆提煉語言、科學總結,把知識內(nèi)化成為能力。
通過學案式教學實踐,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重點、解決難點贏得了時間,練習增多,變知識成為能力,強化了知識落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中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思維得到了有效訓練,思考更積極主動、更科學,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明顯好轉(zhuǎn),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成績明顯提高,學案式教學不是趕時髦,是抓知識落實、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非常有效的形式,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今后我們要繼續(xù)改革并發(fā)展好學案式教學,通過編寫學案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通過用好學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大幅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汪孟敏.探究性學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探討[J].教育研究與實驗:新課程研究,2006(09).
作者簡介:唐雪林,男,1970年3月出生,本科,學士學位,就職于東北師范大學凈月實驗學校,研究方向:高中物理學法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