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摘要】在小學教學當中,英語和語文、數(shù)學一樣作為一門基礎課程。英語教學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進行培養(yǎng),而對于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教學,則更偏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側重對聽和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故事教學更能有效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提升英語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故事教學 ?小學 ?低年級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01-01
對于小學低年級而言,英語教學的內容雖然非常簡單,但是教學任務卻不簡單。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小,認知能力也不是很強,這階段的英語教學最主要的是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認讀能力。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教學關鍵,在小學低年級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認讀能力是很重要的。
一、分析當下小學低年級學生英語認讀能力的現(xiàn)狀
小學低年級英語認讀教學最主要的是強調學生對英語單詞和語句的一個整體的印象,比如:當學生遇到單詞“pig”時,能夠非常直接的讀出來,而不再需要分解字母來進行朗讀;看到一句完整的句子,例如“how do you do ?”的時候,就算不知道每一個單詞所代表的意思,也能夠知道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并且能夠很連貫順暢的將其讀出來。
目前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當中,很多學生還是依靠圖片來進行英語單詞的認讀,面對圖片或者卡片,能夠準確的說出相應事物的英語單詞,倘若一旦沒有了圖片的提示,而是直接面對英語單詞,大多數(shù)學生就認不出來了。比如,指著圖片上的蘋果和橘子,學生很容易讀出“apple”和“orange”,但是直接將單詞放在他們的面前,卻不知道每個單詞所對應的水果了。英語單詞上是這樣,句子上也是如此。學生能夠根據(jù)具體的情景和情境說出相對應的英語對話,但是沒有相關情境的提示,而是直接給出英語句子,學生就認不出來,混淆不清。另外,一些單詞比較形似,如“dog”和“fog”,“fox”和“box”等,面對這些單詞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會區(qū)分,認讀困難。而且,對于手寫體和印刷體,字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英語認讀,很多學生對于印刷體不能準確的進行辨認。
二、何謂故事教學以及將其應用于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所謂故事教學,其實就是一種教學活動,教師為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讓學生對聽到的故事進行一個再輸入和輸出,進行故事教學的前提必須是學生已經充分掃除了語言障礙。進行故事教學就是將一些比較分散零碎的語言上的知識點相互聯(lián)系起來,教師引導學生彼此間進行交流與合作,借此以使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能有所提高,而且故事的生動形象和情節(jié)性也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此階段的思維發(fā)展的特性,故事教學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目前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英語認讀方面的能力普遍有所欠缺,主要是因為基礎薄弱和思維能力。這階段的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對其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認知,掌握的英語詞匯也非常少。而且這時候的學生思維還處于發(fā)展和完善的時期,雖然有較強的形象思維,也能較好的理解圖片和實物,但是在抽象以及邏輯推理方面卻比較欠缺,對于直接給出的英語單詞和句子,理解上較差。除此之外,教學中教師對認讀的輕視以及學生對學習英語缺乏主動,缺乏專注性也是影響認讀能力提高的因素。對于小學生而言,故事更有吸引力,因而,將故事教學運用到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當中是很有必要的。
三、故事教學運用到小學低年級英語認讀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教學當中運用故事教學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新課標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目標上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的信心,形成良好的語感,提高語言的交流能力;課程實施時注重營造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習效率,注重參與到體驗的活動當中以及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評價英語教學時,重視學習態(tài)度以及活動的參與度等。第二,適合此階段低年級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這時期的孩子特別愛聽故事,將相關詞匯、語句以及對話等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英語教學,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加強理解,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四、故事教學法在英語認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第一,編故事,故事要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例如,教師在教I cant find my pen以及 book、pencil、ruler等時,可以將其編成一個生動的小故事來進行教學:
John:Tom,I cant find my pen. Can you see it ?
Tom:Yes,is this you pen?
John:No,it is a pencil.It is not mine.
故事中約翰的鋼筆不見了,詢問湯姆是否看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類似的對話,在情景對話中更好的學習英文單詞和句型,并且積極參與課堂,加強語感等。
第二,有效組織課堂。首先,教師對故事進行簡單的講解,在這過程中直接拎出新的單詞、句型和語法。其次,對于一些重要的詞匯和句型要進行鞏固。例如,在學習“What is the time? ”“Let me see.It is 8:00.”時,可以通過夸張的表演和模仿以及小游戲來多次練習,加強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熟悉故事。在學生認識和學習了故事當中的一些重要詞匯,并且也練習了重要句型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誦讀對整個故事進行再熟悉,以加強理解,加深記憶。例如,在之前的“詢問時間”的情景當中,可以進行角色互換,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第四,背誦故事。在英語的學習上,除了詞匯、句型和語法之外,語感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而反復誦讀和背誦對發(fā)展語感能夠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要求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對于學習英語是非常有好處的。
五、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在小學低年級英語認讀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1.故事的選擇要合適,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要符合他們的年齡和興趣,還要注意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融合進去。2.講故事要注意運用一些輔助物,如圖片、視頻或者音頻等。3.故事教學不是單純的講故事,而是要將特定的一些教學任務融進去,鼓勵全體學生參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故事教學法將一些重要的知識點通過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故事的聽取過程當中更好的理解英語詞匯、句型和語法等,同時也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讓他們更加善于表達,提高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沈月娥.用故事教學輔助小學低年級英語認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10):38.
[2]丁寧.用故事教學輔助小學低年級英語認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11,(2):142-143.
[3]張青,王佳琪.讓故事教學成為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催化劑——小學英語低年級故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13,(5):112-113.
[4]盧信瑜.低年級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23):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