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明
【摘要】我們教師都知道,在單位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定量的教學任務,那就必須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來完成,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就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聚焦點。就此,本文研究了導學案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它如同課堂教學的雙翼,提高了教學效益,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關鍵詞】導學案教學 ?自主 ?合作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61-02
一、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jù)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早就提出了面向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掌握學習理論。他認為只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并且找到幫助每個學生的方法,在理論上所有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的內容。建構主義理論也認為,學生是知識發(fā)生過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認知結構的建構者,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這些理論不僅符合今天我國所倡導的素質教育,也為政治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許多學生之所以未能取得優(yōu)良的成績和發(fā)展應有的能力,問題不在于學生的智力方面,而在于他們沒有得到適合各自特點所需的教學幫助和學習時間。政治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尋找使學生掌握政治學習的手段,即尋找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以幫助,讓學生找到自信感,擁有成就感,從而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
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青少年的認知水平正處于形式運算階段。首先,在感知客觀世界上,青少年的感覺已達到比較完善的程度,知覺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他們不僅能注意到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也能在觀察事物全貌的基礎上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這就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機理上的前提條件。其次,青少年在記憶活動中也一般不再機械的“死記硬背”,而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采用理解的記憶,并渴求在對知識的掌握過程中獲取成功的喜悅,這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實施提出了較為強烈的主體內在要求。
二、導學案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結合應用
導學案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載體,可以說,導學案編制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課堂教學的效益。為此在導學案的編制中,我們貫徹“明確、實用、高質”的六字方針?!懊鞔_”即師生要明確三維學習目標、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學生學習的環(huán)節(jié)與步驟;“實用”即講究學、寫、練、議、思的統(tǒng)一;“高質”即要注意質量和效果,結合學生實際,集中教師智慧,通過教師編制的學案的引導,激發(fā)學生思維,引領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編制的導學案包括課前預習案、課中探究案和課后提升案三個板塊。
(1)預習案——學生自主學習的“導航儀”
預習案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的前提。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在新授課教學之前,教師就要把設計好的學案在課前發(fā)給學生,并要對學生如何利用學案進行的學習、探究作適當?shù)闹笇Ш椭攸c強調,即“示案明標”,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對課本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即“據(jù)案自學”。同時,教師還要進行督促檢查,使學生能認真按時完成學案內容,保證自學、探究的質量和效果。預習案由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環(huán)節(jié)1: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確定要全面、具體、可操作,切忌空洞,要通過簡潔而具體的描述,使學生明確通過一節(jié)課學習在三維目標上應該達到的目標程度,引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2:自主探究
這部分是預習案的核心部分,學生能否順利自主學習,取決于在此部分教師能否給出引導性、啟發(fā)性、思考性問題及要求,讓學生通過文本學習、記憶、鉆研、解決問題等學習過程,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此環(huán)節(jié)包括四部分:
1.基礎知識梳理:依據(jù)預習學案通對教材進行知識梳理;勾畫課本知識并寫上提示語、標注序號,思考并熟記知識。
2.誤區(qū)警示:教師篩選出在選擇題中經常出現(xiàn)的易錯易混知識,提醒學生不要陷入知識的陷阱。
3.自我檢測:編制幾道比較容易的選擇題,一是幫助學生鞏固自學內容,讓學生擁有成就感,初步感受自主學習的快樂;二是檢驗自學效果,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便于課堂上交流討論。
4.我的疑問:將預習中不能理解的問題標出來,并填寫到“我的疑問”處,以備課上合作探究,討論、突破,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進入思考的世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2)探究案——學生合作學習的“助推器”
探究案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關鍵和核心,其實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能否實現(xiàn)。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俗話說,“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探究案的載體與核心是情景和問題,學生探究問題的思維過程是以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就不會產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知識。因此,在探究案的設計中,教師要給學生設置一些教學情景(要體現(xiàn)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要體現(xiàn)學科特色——貼進生活,關注社會的資源支撐)和問題(設計要科學,要有針對性、啟發(fā)性、遞進性),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調查、思考、討論等途徑去自主、合作探究,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概念。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學生獲得的知識才會理解得更透徹,掌握得更牢固。
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又強調:“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說明了彼此切磋技藝、交換心得,有助于個別學習。合作學習認為,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tǒng)中尚待進一步開發(fā)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師,互相幫助,這樣既幫助未掌握者深化理解,又幫助未掌握者找出錯誤所在并及時糾正。各方面都能通過合作從對方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填補自身在信息、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信息上的拓寬、知識上的增長和能力上的提高,從而達到讓學生學會的目的。這一學習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1:自主探究
合作學習并不能否定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在充分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合作學習效果才更好。在自主探究階段,要求學生靜心、動腦,認真閱讀探究材料,深入思考探究問題,讓自己知道哪些懂了,哪些還不懂,不懂的要用紅筆畫出來,以便討論時重點突破。
環(huán)節(jié)2:合作探究
學生自主探究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均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通過學習以及預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至今未解決的問題、合作探究內容中的疑惑,可集中在這一階段解決。合作探究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合作探究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合作探究能促進學生思想情感交流,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構建民主和諧氣氛,養(yǎng)成良好個性品質。以往組織課堂討論,主題不明確,時間不充分,氣氛不和諧,圖形式走過場多,討論探究效果很不理想,這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一定要引以為鑒的。學生如何開展合作探究?教師要給出明確要求。小組長要負責協(xié)調好分層討論,先一對一討論,然后組內共同討論,對自我探究答案進行糾正補充完善,并做好展示與點評的準備。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決不能放手,教師要巡視各組討論,也可以直接平等地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調控討論情況。同時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二次備課,為重點講評做好準備。
環(huán)節(jié)3:規(guī)范展示
學生在充分自學、合作交流后,解決了許多問題。這就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把討論的學習成果“曬”出來?!罢l”來展示?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把握優(yōu)、中、差展現(xiàn)的機會,尊重每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學生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口頭,也可以是黑板,黑板展示時要求學生用幾個關鍵詞或幾句話在黑板上再現(xiàn)解題的思路與過程。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提出明確要求,如口頭展示聲音要哄亮,言語簡明扼要,黑板展示書寫要清晰、工整等。在學生展示過程中,其他學生要學會傾聽,學會整理自己的答案,準備點評補充和質疑。通過展示,有利于學生暴露思維誤區(qū),也有利于等待去澄清錯誤認識,提高學生探究疑難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環(huán)節(jié)4:精彩點評
展示環(huán)節(jié)結束了,那么展示的對不對,全不全?這就需要對展示答案進行評價與點評。此環(huán)節(jié)是生生、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要對學生的點評提出具體要求,如點評時聲音哄亮脫稿,注重自己的“教態(tài)”;點評要講究方法,先評書寫、再評對錯,可加上自己的見解;點評要講究效率,言簡意賅。在學生的點評過程結束后,其他同學和老師可以對點評同學點評的內容進行質疑、評價,以求得對學生點評內容的深入討論。教師對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提出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問題給予表揚、鼓勵;對學生中不同的見解和意見進行評判與分析,對規(guī)律及思想方法進行揭示與提煉。通過學生與教師的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對知識的正確理解和掌握,對方法的感悟與認識。
環(huán)節(jié)5:當堂檢測
課堂鞏固練習用于及時鞏固強化講解評析獲得的正確認識,一般應要求學生當堂完成,以便及時提供反饋信息,對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的給予評析矯正。因此,檢測題的設計一定要圍繞新課學習的重點內容、核心內容,突出重點,圍繞目標,有針對性,要“精”、“準”。
環(huán)節(jié)6:反思與評價
反思是提高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反思,使學生在反思揣摩領悟中達到內化吸收和提高,鞏固學生學習的成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商崾緦W生:想一想,本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主要探究了哪些問題?通過本課學習得到哪些啟示,還有哪些疑問?可將啟示、疑問在學案上寫下來,或者當堂交流,或者在課后請教老師、咨詢同學。長期堅持這樣做,能夠逐步引領學生形成反思性學習的良好習慣。
陶行知說:“把學生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解放他們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說。”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改變,并且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掌握住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生能夠學會學習的方法。小組學習,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會讓學生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加全面。同時會增強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提升案——學生能力提升的“加速器”
教師應設計一定的達標練習,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這是學案導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在練習問題設計時,一般多采用變式練習,目的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形成技能。變式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進行,并注意其層次性和漸進性。
三、導學案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給課堂教學帶來的現(xiàn)實意義
將導學案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入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給思想政治課教學注入了一股活水,它打破了思想政治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具體表現(xiàn)為:
(1)樹立了正確的師生觀——熱愛學生,賞識學生
著名的教育家斯長特金說:“任何情感都要作用于學生的情感因素,要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學生的感受?!痹谶@種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課堂上,教師發(fā)揮情感的積極功能,把學生放到“人”的主體地位上,通過尊重、賞識、關愛、體貼、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人格,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尤其是關注“弱勢群體,事事處處為學生著想,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讓學生生活的幸福,學習的快樂,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信任感,點燃了課堂熱烈的氣氛,使枯燥的數(shù)學課堂變得生機盎然。
(2)減輕了師生的負擔——感受到教與學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前要大量備課,有的細到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時間都要認真設計,課后還要忙于批改大量的作業(yè),錯題還要讓學生再做再改,可以說累在了課前、課中、課后。而在導學案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下,只要教師能夠編寫出高質量的學案,為學生的自學鋪好路、搭好橋,學生的課堂講解就沒有多大問題,而通過學生的講解,就可以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也避免了課后不放心地、盲目地為學生布置來彌補課堂上的不足。而通過導學案教學后,學生將做課作業(yè)的時間變成了自學和討論學案,在上課之前,已經知道老師將要講解的內容,甚至已經知道了其學習的重難點等,打的是有準備之戰(zhàn)。因此,在課堂上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做,這使我們的講解成為了可能,也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下課堂沉悶的問題。
(3)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導學案教學、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會教材知識的同時,學會對自身發(fā)展進行有明確目標意識地規(guī)劃;學會對自己進行準確的自我評價,樹立科學的批判精神,敢于質疑;學會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整理、加工、提煉;學會思考、學會交流與合作,并完成自我調控,自我矯正,自我塑造,從而使學生主體性品質和基本素養(yǎng)得以不斷地發(fā)展,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4)優(yōu)化教學策略,使教師會教,學生會學,提高了課堂效率
導學案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既可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主導和主體達到和諧統(tǒng)一。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一改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學,學生講,教師聽,再教師講”,使教與學有機地融為一體,從而找到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獲得教與學的最大效益,使教學真正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