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慧
【摘要】隨著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漸入佳境。從起初的無所適從,到現在的有條不紊;從課堂的一片混亂,到如今的秩序井然;從每節(jié)的內容極少,到一節(jié)的容量擴大;從自學無從著手,到合作成功愉快;從評價空洞,到補充有聲有色,師生共同成長,共同收獲。
【關鍵詞】課堂教學改革 ?中學教學 ?經驗與收獲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09-01
眾所周知,英語教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能很好地“實踐”到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去。而衡量一節(jié)課好壞的標準,首先應該是看有無民主的氛圍,無論哪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都感到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間。但是在傳統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不可能有很高的情緒去學好英語,不可能將學好英語作為一件積極,主動的事情。而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相比,我校課堂改革要求轉換“學生”的角色,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致,能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需求兩者有效的結合,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通過在課堂的實踐教學以及同事的交流中,我深有感觸總結出以下三步實施這一教學模式的方法。
一、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是任何語言教學者的共識。Tarone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首先要在課堂上滿足學生的需要。Tudor也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的計劃中來,以便使課堂教學從內容和組織上更貼近學生的愛好和需求”。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前提是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研究,其指導思想則是在教學策略、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內容的安排等方面都必須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第一步——課前教學包括三個方面: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準備學習新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這一步驟有多種教學活動,例如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構造詞匯網,討論文章的話題等等。
第一,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內容列舉一些文化背景知識,也可以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其寫出他們知道的與話題相關的信息,然后再給學生時間匯總他們的信息。教師還可事先通過各種途徑(如上Internet等)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把它們制成幻燈片:可以關鍵詞出現,或以圖片形式展出。教師采用以介紹課文背景知識和相關內容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
第二,構造詞匯網。眾所周知,詞匯作為語言的三要素之一對掌握一門外語來說是至關重要,必不可少。
第三,討論文章的話題。討論與文章相關的話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fā)揮想象的平臺。學生通過自由討論,能很好的對話題進行了解。
二、課堂教學
第一步的教學策略是完全圍繞著學生的好奇心而開展的,那么第二步的教學則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而進行的。在課前教學中,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具體有下列活動可以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學策略:略讀、檢索讀、細節(jié)閱讀和小組閱讀。略讀是由閱讀的目的所決定的。學生不需要詳盡的理解所讀材料,只要了解閱讀材料的基本信息,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篇,領會主旨或者抓住主要內容。學生可以跳過細節(jié),跳過不重要的思想和例子。同略讀一樣,檢索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略讀是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獲得大意,其目的是了解閱讀內容的概要。檢索讀是從閱讀材料中尋找某些特定的信息。通過這兩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學生也可對教學的內容有個宏觀的把握。細節(jié)閱讀。在這一閱讀活動中,學生可以監(jiān)控自己的閱讀理解,使學生注意自己什么地方理解了,什么地方不理解。當學生能夠確定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時,可以通過這些方式來幫助理解:閱讀句子,尋找關鍵詞幫忙理解不熟悉的單詞;閱讀上下文,尋找線索,猜測詞義;尋找單詞的詞根,前綴和后綴,以助于理解。小組閱讀。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訓練閱讀技巧的教學手段,學生可以兩人一組閱讀,并在閱讀時互相解決疑問,共同探尋,共同理解。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時也訓練了學生提問能力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結合前兩種閱讀方式進行閱讀。通過這幾種閱讀形式,學生可以在大量的課堂閱讀時間中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這些閱讀活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機,滿足他們學習英語的成就感,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用英語思考,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三、課后教學
課后教學不僅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對所學內容的記憶。那么,在課后教學中,我是通過下列教學活動去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學策略的:文章小結與小組討論。文章小結需要學生能從文章內容中區(qū)分出中心意思,或者能識別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課后對所學文章進行小結就是把文章的內容和教師課上所講內容加以整理、歸納,是一個知識再現的過程,也是一個強化記憶的過程。通過這一活動,能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同時也鞏固了課堂學習的內容。小組討論。經過課堂教學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加入到團體活動中來,進行小組討論。這種活動可以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他們的靈感思維能力。小組討論作為學生同伴學習小組內的交流討論,一種班級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有著師生對話無法替代的作用。而且當學生需要交流感受時,當對所學的文章中討論的問題沒有正誤之分時,學生圍坐成一圈發(fā)言則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教學活動。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主要是創(chuàng)造一個十分安全的環(huán)境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毫無顧忌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應提供必要的語言幫助,最后還要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歸納。
成功的教學活動必然能夠讓學生以最高的效率掌握知識信息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形式上從教師滿堂灌的主講,到強調教師指導學生獲取語言知識,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解決了學習動機的問題,而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當然,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最完善的英語教學,只是對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還是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江永宇.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模式初探[J].海外英語.2011(01)
[2]李淑華.抓住新課改有利時機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