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
以廣西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古代小說很少,清代章回小說《五虎平南》可以說是填補了這個方面的空白。雖然《五虎平南》是站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去判定儂智高起義的性質(zhì),并把這個事件編成魔幻神話,但書中不乏廣西風(fēng)物,其中反映的廣西古代社會生活和文化,值得一窺。
求援遭拒絕,英雄無奈成草寇
《五虎平南》的作者站在北宋朝廷的立場上,把狄青等人描述成維護統(tǒng)一的英雄,而稱“交趾儂智高作叛,舉兵犯界”。這是有違歷史事實的。《五虎平南》通過廣西木偶戲、邕劇、采茶戲等地方文化載體的長期傳播,影響很大,因而,有必要還原該歷史事件的真實面目。
儂智高生于北宋安德州(今廣西靖西),后隨家族長期活躍于廣源州(今廣西靖西、田東一帶)。他的父親為宋朝廣西邊境上的一個部族首領(lǐng),經(jīng)常被交趾(今越南北部)欺壓,上書要求宋朝廷支持卻遭到拒絕,后被交趾人殺害。
儂智高繼位后,為擺脫交趾的控制,派遣使者到邕州(邕州治為今南寧市),請求宋朝給他一個掛名田州刺史,以方便對付交趾。朝廷斥責(zé)他為交趾叛徒,“卻而不受”。不久,儂智高又到邕州請求宋朝給他一個官號,怎么小都不計較,只要有一件官服穿就可以了。這時,廣西轉(zhuǎn)運使蕭固進諫宋仁宗趙禎“賜一官以撫之,且使抗交趾”。宋仁宗仍然不答應(yīng)。儂智高又一次被拒之門外?;实v二年(1050年),邕州指揮使亓赟私下答應(yīng)儂智高的請求,并上報朝廷,結(jié)果被朝廷以妄許儂智高朝貢,為國生事為名罷免職務(wù),降為都指揮使。此后,就再也沒有人敢為儂智高說話了。儂智高并不氣餒,愿意“貢金千兩”(比廣西當(dāng)時的貢金多一倍),請求宋朝準許在邕州邊界設(shè)立圩場互市,以利于地區(qū)的物資交流。
北宋朝廷三番五次地拒絕儂智高歸順的原因,得從宋朝的邊疆危機說起。宋的北部長期有遼、西夏、金的侵擾,相對而言,南方交趾的進犯就弱了很多,但問題依然存在。
宋太宗時,出兵討伐交趾黎桓,雖然宋軍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但因為大批將士死于炎瘴疾病,軍隊人數(shù)銳減,迫使宋軍迅速北撤,黎桓對廣西的威脅并沒有得到解決。這場戰(zhàn)役使宋朝對南疆的氣候望而卻步,最終改變了宋朝廷對交趾的態(tài)度。雍熙二年(986年),宋朝對黎桓改伐為撫,封黎桓為交趾郡王。但是,宋朝的安撫政策,沒有產(chǎn)生作用?!叭换感员緝春荩撟枭胶?,屢為寇害,漸失藩臣禮?!保ā端问贰ね鈬恢簜鳌罚┙?jīng)常到廣西的地盤來搶劫,危害日深。交趾對邊境上的儂智高是又打又拉。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廣州知州凌策主張討伐交趾,帝不欲“伐喪”,詔安撫。不久,曾經(jīng)出使安南的宋朝官員邵曄上奏《邕州至交州水陸圖》等四圖,再提加強對南疆的控制,可真宗說:“祖宗辟土廣大,惟當(dāng)慎守,不必貪無用之地,苦勞兵力?!保ā端问贰ふ孀诒炯o》)北宋在疲于應(yīng)付遼、西夏的侵擾,害怕南疆引起交趾事端的擴大,便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儂智高的求援。
宋朝指靠不上,與交趾又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孤立無援的儂智高為了自保就得壯大自己的力量,那就是擴大地盤。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初六,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儂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境)率5000人起義,沿右江東下,攻占橫山寨、邕州。
儂智高奪取邕州后發(fā)現(xiàn),先前請知州陳珙轉(zhuǎn)奏給朝廷的關(guān)于要求歸附宋朝的書函、金銀信物等,陳珙竟然密封不報。儂智高大怒:“我請內(nèi)屬,求一官以統(tǒng)攝諸部,汝不以聞,何也?”
五月,儂智高在邕州建立“大南國”,稱皇帝。后來,幾乎所有的史書都斥責(zé)宋仁宗的這個錯誤,“無故拒絕,激其背叛。”
當(dāng)然,儂智高稱皇帝更是一個大錯誤,時間、實力都不成熟,卻為朝廷的討伐提供了足夠的理由。皇祐四年(1052年)農(nóng)歷九月,宋仁宗不顧北疆空虛,任命狄青為節(jié)度使、宣撫使、都大提舉廣南經(jīng)制盜賊事,領(lǐng)兵開赴廣西。
儂智高在全州聞報,決定南撤邕州。在退回邕州的途中,儂智高仍然致書大宋軍營,要求給一個邕州、田州節(jié)度使之類的頭銜,即刻罷兵。這個時候,如果宋朝答應(yīng)儂智高的要求,一可以終止損兵折將耗財?shù)膽?zhàn)爭,二可以讓儂智高鎮(zhèn)守桂西,就不會發(fā)生后來交趾屠城邕州的慘劇??墒?,正當(dāng)仁宗有點心動的時候,卻“飛”出一只“烏鴉”——開封工曹梁適說:“若爾,嶺外非朝廷有矣!”仁宗又改變了主意,詔曰:“廣南能有捕獲智高者,授正刺史,賞錢三千貫,絹二千匹;獲智高母,授諸司副使,賞三千貫;獲賊將黃師宓、黃瑋,授東頭供奉官,賞錢一千貫。”就這樣,儂智高失去了最后一次機會。
而梁適卻受到仁宗的嘉獎:“向非適言,南方安危,未可知也。”升任參知政事。
狄青率宋軍于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抵達賓州?!端问贰さ仪鄠鳌氛f:“明日,乃整軍騎,一晝夜絕昆侖關(guān),出歸仁鋪為陣?!痹谡率巳赵缟希诬娡蝗怀霈F(xiàn)在歸仁鋪(今南寧三塘)。狄青說,儂智高“親率全軍,結(jié)為一陣,輕兵搏我,驕氣凌人?!本瓦@樣,戰(zhàn)爭地點選擇了歸仁鋪,兩軍對壘。義軍都穿著絳色的衣服,在綠色的原野上齊齊整整的站成一個三角形——三銳陣,甚是奪目。宋軍分前后左右中列陣,宋將孫節(jié)、祝貴為前,石全斌為左,劉幾為右,狄青、孫沔、余靖居中,李定殿后,依稀看到五虎的原型。狄青戴著一副銅制的面具(這是狄青作戰(zhàn)的習(xí)慣),甚為猙獰。儂智高身穿一件紅色的戰(zhàn)袍,馬大人高,忽然直沖而出,猶如一團飛舞的火焰。義軍一起吶喊,地動山搖。劉幾向狄青建議,使用騎兵沖擊義軍。這時,賈逵順山勢往下直沖,硬把儂智高的戰(zhàn)陣切開,分成兩塊。狄青看見,急忙命令張玉等率左右?guī)?000鐵騎出擊,發(fā)火箭命令繞行到義軍背后的騎兵先鋒和斌率騎殺出,左沖右突。義軍被分割夾擊,又缺乏對付騎兵的經(jīng)驗,大敗。軍師黃師宓、儂智高的弟弟儂智忠等57名將領(lǐng)被俘虜,傷亡5000多人,主力損失慘重。戰(zhàn)爭親歷者余靖所撰的《平蠻碑》有書:“是夕,智高焚營自遁,復(fù)入于蠻中?!?/p>
儂智高沿右江逃往云南,他的兒子儂宗旦等沿左江撤退。至和二年(1055年)四月,儂智高病死在大理。儂智高是大宋子民,他自始至終都想依靠中央政權(quán)守護西南邊疆。他本該是一位英雄,而歷史的潮流一再把他推向另外一邊,拒絕他執(zhí)著的追求,使他無奈地成為中央政權(quán)討伐的“逆賊”。他的人生,悲哀地驗證了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名言。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北宋在事實上卻認可了儂智高的請求,楊文廣、蕭注等將領(lǐng)進入左、右江地區(qū)招撫了大批壯族酋長,在左、右江地區(qū)設(shè)寨駐軍,實施管理,設(shè)立圩場、學(xué)校。到嘉祐三年(1058年),廣西轉(zhuǎn)運使王罕致信儂宗旦:“汝父外為交趾所仇,內(nèi)為邊將希賞之餌,非計也。汝歸服,擇利而為之?!保ā端问贰ね醌晜鞲酵鹾眰鳌罚┯谑牵瑑z宗旦接受招撫,歸明出宋。熙寧二年(1069年),儂智會(智高弟)上書歸附,被任命為古勿峒同知;同年九月,儂智會被授以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這樣,至宋哲宗時期,左、右江各族人民都先后踐行了儂智高的遺志,順應(yīng)民族融合的趨勢,接受宋朝中央的管理,體現(xiàn)出廣西人追求統(tǒng)一的心理特征。
狄青南征,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戰(zhàn)爭。朝廷認為儂智高是交趾叛徒,不過是茍且偷安的托詞?!段寤⑵侥稀凡捎帽彼纬Υ齼z智高的政治態(tài)度,書中不乏對儂智高的污蔑之詞,不過也直書儂智高逃往云南,死于大理的歷史事實。
西毒如刀,一針見血可封喉
《五虎平南》第三十四回“狄元帥計斬孟浩,達摩祖毒陷宋軍”里編造了達摩道人口噴毒氣,毒殺數(shù)員宋將的情節(jié)。第三十六回又繼續(xù)渲染達摩道人的毒器,指便大力鬼王“帶鬼兵十萬,將毒水溪之水,連夜運進宋關(guān)中井泉下”,次日,大宋將兵“大早飲食了此水,未到午晝,從染病”。此事或是作者根據(jù)廣西土著善使毒藥的民俗,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寫出來的情節(jié)。
毒箭是廣西土著的利器,是廣西給宋朝廷的貢品之一。見血封喉,其實是一種樹的名字,又稱箭毒木,是木本植物里毒性最強的一種,很早就被人們提煉出來制作毒箭。見血封喉的白色樹汁具有迅猛的毒性,只要進入人的血液,就會使人的心跳迅速放慢,片刻之間便使心臟停止跳動,“黯然銷魂”。見血封喉及其衍生的毒器在當(dāng)時的廣西各地均有出售。宋太宗時期,邕州知州侯仁寶曾經(jīng)上書皇帝,說見血封喉上市交易貽害人民,流毒天下,應(yīng)當(dāng)斬木除根,以絕后患。北宋朝廷還真的下了這樣一道詔令:盡砍見血封喉。但廣西毒器令人聞風(fēng)喪膽的功效,也令朝廷欲罷不能。數(shù)年后,宋朝廷又要求廣西進貢毒箭。宋朝的周去非用他在廣西做官時的見聞,寫成地理專著《嶺外代答》,其中之《藥箭》曰:“溪峒弩箭皆有藥,惟南丹為最酷……是矢也,度必中而后發(fā),茍中血縷,必死。惟其土人,自有解藥?!?/p>
宋真宗時期,邕州知州曹克明遇到一個獻藥的土著,土著呈上一盆藥丸,說:“這是溪峒神藥,專門對付見血封喉。如果被見血封喉毒箭射中,口服此藥,能解箭毒?!辈芸嗣饔悬c懷疑:“見血封喉真有那么恐懼?”土著說:“請知州用一只雞或一條狗來試驗便知?!辈芸嗣髡f:“不好。雞狗太小,應(yīng)該用人來試驗?!痹捯魟偮?,曹克明已拿起毒箭扎進那位獻藥者的屁股。上水,服藥,解藥還沒有嚼爛,人已癱軟倒地。小刀是解除箭毒的又一種技法。《嶺外代答》之《蠻刀》記:“忽遇藥箭,急以刀去其肉,乃不死?!?/p>
除了帶毒的常規(guī)冷兵器,廣西民間還有大量的迷藥?!段寤⑵侥稀返谖寤卣f到,段紅玉“靈符迷將”,控制飛山虎劉慶的言行。這種“迷人魂魄”的法術(shù)原型,大概就是源于迷藥的使用。周去非是這樣描述曼陀羅花的:“廣西曼陀羅花,遍生原野,大葉白花,結(jié)實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藥人草也……使人醉悶?!苯裉?,廣西有些地方依然流傳著用具有毒性的灌木,熬成毒水,去把河里的魚蝦毒暈后捕捉食用的方法,一個大水桶的毒液能把兩三百米河段里的大小魚類迷倒?!稁X外代答》之《葫蔓草》記:“廣西多產(chǎn)惡草……有藤生者曰葫蔓,葉如茶,開小紅花,一花一葉。揉其葉漬之水,涓滴入口,百竅潰血而死矣……朝廷每歲下廣西尉司除葫蔓,此亦人代天工之意,勿謂其不可去而一不問也?!笨梢?,朝廷對見血封喉、葫蔓藤等廣西毒物很恐懼,《五虎平南》的漢溪毒水所言不虛。
桂女情烈,龍虎不敵結(jié)婚狂
從文章篇幅而言,《五虎平南》并沒有把儂智高放到重要的對立面來描述,也沒有展現(xiàn)狄青五虎足夠的分量,反而大書段紅玉、王蘭英的愛情波折與戰(zhàn)功。
女主角段紅玉、王蘭英都有沉魚落雁之容,同是終南山金針洞云中子的徒弟,修得半仙之體,練就飛天遁地、隱形變化、撒豆成兵、迷人魂魄的法術(shù)。在《五虎平南》里,除狄青主帥外,其余四虎的作用,或者說戰(zhàn)功并不大, 而段紅玉、王蘭英的戰(zhàn)功遠超四虎。
在《五虎平南》中宋軍攻占蒙云關(guān)、蘆臺關(guān)、竹枝山等3個重要關(guān)口,和攻破先天純陽陣斬殺王和尚,打敗達摩道人等這些關(guān)鍵戰(zhàn)役中,段紅玉、王蘭英二人功勛卓著,高蓋四虎。
書中的段紅玉、王蘭英二人的反叛和積極立功助宋,都是為了一見鐘情的愛。
段紅玉第一次看見宋將狄龍,是在刀槍相對的戰(zhàn)場上。但狄龍的英俊燦若朝陽,一上場就眩暈了段紅玉的鳳眼,傾倒了她的芳心,心想:“好一個風(fēng)流小將,美貌郎君!倘若得我匹配了此人,風(fēng)流一世!”“就死瞑目!”第一次擒獲狄龍之后,段紅玉喝到:“狄龍,你今被擒,我刀一下就身首分開。你只管打算來,若還應(yīng)允婚事,我就饒你;如有一句不字,枉送你性命!”狄龍無法,假裝應(yīng)允,脫身后反罵紅玉無恥,兩人又打?qū)⑵饋?,結(jié)果,狄龍又被紅玉擒拿,又被迫應(yīng)允婚事,沮喪回營。段紅玉想愛就愛,兩擒狄龍,以命逼婚。
段紅玉欲火高燒的愛情,深深感染了王蘭英。當(dāng)王蘭英遇見“眉清目秀俊雅風(fēng)流”的狄龍的孿生兄弟狄虎時,心想姐姐如此,我“又何妨訂約于狄虎”,說“你我不若聯(lián)了婚姻,同心協(xié)力以滅南蠻,不知意下如何?”
“你愛我嗎?不愛就殺了你!”這出刀光劍影中的求愛,要比吊腳樓前的繡球輕拋,山歌聲里的“連就連”來得更加猛烈驚心。
段紅玉、王蘭英武功高強,敢做敢為,想愛就大聲說出來,是古代廣西婦女的真實寫照。她倆的愛情故事在上個世紀的廣西可說是家喻戶曉。采茶戲、木偶戲等廣西地方文化載體不斷神化這段歷史。
往事如煙,金石明證竹枝關(guān)
《五虎平南》中,4個發(fā)生主要戰(zhàn)事的地點蒙云關(guān)、蘆臺關(guān)、竹枝山、昆侖關(guān),在廣西地方文化中都可以覓見它們的影蹤。
有書為證,玉林天堂山脈之中,直到明朝晚期,都是瑤族人民的家園。廣西玉林等地的地方志記載著這樣的傳說,竹枝山是容縣天堂山,騎著桃紅寶馬的段紅玉鎮(zhèn)守的蒙云關(guān)在天堂山的西面(今北流市新豐鎮(zhèn))。段紅玉的父親段瑤王占據(jù)天堂山東北面的都嶠山。狄青率兵前來攻打,結(jié)果被段紅玉圍困于都嶠山香爐峰和丹灶峰之間的黑風(fēng)寨,直到段紅玉愛上狄青的兒子后才予以解圍。這和《五虎平南》的情節(jié)非常吻合。都嶠山中有巖石名銅鼓巖,是瑤王埋藏銅鼓的地方。山下有一塊水田是段紅玉訓(xùn)練士兵的場地。天堂山麓的靈山鎮(zhèn),有一個地方今天還叫竹枝關(guān),又名祝枝關(guān)、峽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古堡城墻尚存,當(dāng)?shù)亓鱾髦仪嘣诖俗鲬?zhàn),女英雄寧死不屈跳崖自盡等故事。
在廣西上林縣也流傳著類似的傳說。從北起雙羅的云蒙村,東至洋渡,南到大豐的云蒙村,西及西燕的云蒙村,這一帶的群山峻嶺據(jù)說也是宋代的蒙云關(guān)范圍。王蘭英鎮(zhèn)守的蘆臺關(guān)在賓陽蘆圩。在今天南寧市的昆侖關(guān),仍然傳唱著狄青“上元三鼓奪昆侖”歌謠。
可見,《五虎平南》的作者曾搜集了宋明兩代廣西地方流傳的故事,移花接木到其小說里。
小說里的段紅玉、王蘭英是能夠騰云駕霧的仙人。但是,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情卻讓王蘭英這位“神仙姐姐”從天上回到了人間:1971年4月的一天,在竹枝山里的容縣黎村公社六勝大隊山口生產(chǎn)隊的社員們在一個叫月亮塘崗的山坡上鋤地種茯苓,社員陸振炎一鋤下去,咚的一聲,碰到了異物,社員陸振添、陸振耀過來一起幫忙,把東西挖了出來:原來是一面銅鼓。他們擦去泥土細細查看,鼓身上赫然鑄刻著8個字:祝枝關(guān)王蘭英戰(zhàn)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