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 要:路遙雖然離開我們已經(jīng)20余年了,作為陜北乃至全國知名的作家,如日中天的年齡不幸驟逝,令人扼腕。20多年過去了,重讀他的文章,苦難、平凡的黃土高原上的人生依然讓我們熱淚盈眶。路遙的景物描寫才能也是令人贊嘆的,他筆下的景物簡約而樸素,但充滿豐富而熱烈的情感內(nèi)容,他將景物與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緊緊地聯(lián)系起來,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既給人一種置身其中的現(xiàn)場感和氛圍感,又包含著令人感動的內(nèi)在力量。
關(guān)鍵詞:苦難;現(xiàn)實主義;景物描寫
路遙,陜北作家,在他筆下,遼闊、粗獷的黃土高原是一塊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幾無平地、春風不度的貧瘠土地。破開綠地,底下是黃土,風刮起黃土,底下還是黃土。然而就是這塊土地,孕育了勤勞、樸實、憨厚的勞動人民,他們?yōu)樯钇D苦奮斗著,命運的波折、人生的痛苦時??M繞著他們,但他們又勇于拼搏、志向遠大、浪漫多情。路遙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從他的小說《人生》可見一斑。
“一個陰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熱鬧紛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來,連一些最愛叫喚的蟲子也悄沒聲響了,似乎處在一種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沒有一絲風塵,河里的青蛙紛紛跳上岸,天悶熱得像一口大蒸籠,黑沉沉的烏云正從西邊的老牛山那邊鋪過來。地平線上,已經(jīng)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閃電,但還沒打雷?!盵1]這是全文開篇第一段,之所以選擇一個雷雨到來之前盛夏的夜晚作為開篇,是為了給主人公高加林被解雇這場暴風驟雨作鋪墊。自然環(huán)境和人物內(nèi)心如此契合,同時這也是高加林命運的第一個轉(zhuǎn)折。當加林的父母得知是大隊書記高明樓之子三星頂替了自己兒子的民辦教師一職之后,老兩口“木然了,滿窯死氣沉沉的”?!巴饷嬗挈c已經(jīng)急促地敲打起大地,風聲和雨聲逐漸加大,越來越猛烈。窗戶紙不時被閃電照亮,暴烈的雷聲接二連三地吼叫著。外面的整個天地似乎都淹沒在一片混亂中”。[2]暴風雨的喧囂、山洪的爆發(fā),使高加林心里也異常不平靜,他也像與三星拼命,可奈何不了人家“關(guān)系通天”,在承認自己無任何背景后,淚水終于從高加林的眼里涌出了。“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時候停了,只聽見大地上的淙淙的流水聲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聲混交在一起,使得這個夜晚久久地平靜不下來?!盵3]雨停了,加林心里也平靜了。
從民辦教師到普通農(nóng)民,加林眼中的農(nóng)村是這樣的:“天藍得像水洗過一般,雪白的云朵靜靜地漂浮在空中。連片的玉米綠氈似的一直鋪到西面的老牛山下。更遠的天邊彌漫著一層淡藍色的無愛。向陽的山坡大部分是麥田,所有麥田里復(fù)種的糜子和蕎麥都已經(jīng)出奇,泛出一層淡淡的淺綠?!盵4]如此明媚的陽光,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徒弟,仿佛給了加林一絲曙光,當農(nóng)民沒什么地位,但起碼能自給自足,吃穿不愁。轉(zhuǎn)眼到了秋天,“黃土高原八月的田野是極其迷人的。山坡上,蔓豆、小豆、黃豆、土豆都在開花,紅、白、黃、藍,點綴在無邊無涯的綠色之間。莊稼大部分都剛鋤過二遍,又因為不久前下了飽墑雨,濕潤潤、水淋淋、綠蓁蓁,看了真叫人愉悅和舒坦。”[5]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只要勤勞,就一定能致富,可高加林,哪里是干得來農(nóng)活的人呢。為了生計,只能上縣城去賣饃?!扒f稼人大都是肩挑手提;擔柴的,挑菜的,吆豬的,牽羊的,提蛋的,抱雞的,拉驢的,推車的;秤匠、鐵匠、木匠、石匠、篾匠、氈匠、箍鍋匠、泥瓦匠、牲口販子……都紛紛向縣城永遇樂,山根的公路上,蹚起了一股又一股的黃塵?!盵6]好一派縣城集市的熱鬧景象!莊稼人勤勞,手藝人憑本事掙得一分半厘,換來米面糧油,可加林這個教書秀才不行?!八嶂麴x籃子,頭盡量低著,什么也不看,只瞅著腳下的路,匆匆地向縣城走。路上,他想起父親臨走時囑咐他,要吆喝,他的臉立刻感到火辣辣的發(fā)燒,天哪,他怎能喊出聲來!”可偏偏就在這時,他的高中同學,現(xiàn)在縣廣播站播音的黃亞萍和她男朋友——副食門市部主任張克南朝他走來,加林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家庭背景的迥異造成生活的巨大反差,夕陽西下,加林一個饃也沒賣出去,是巧珍幫忙把饃都送出去了?!拔鬟叺奶焐巷w起了一大片紅色的夏朵,大馬河兩岸所有的高稈作物都在出穗吐纓。各種豆類作物都在開花,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清淡芬芳的香味。富麗的大地,在傍晚顯得格外寧靜而莊嚴?!盵7]縣城傍晚的美景襯托出巧珍這個農(nóng)村姑娘金子般的心靈。命運的安排,加林和巧珍,這兩個原本是兩條生活道路上的人走到了一起,此為加林人生第二個轉(zhuǎn)折。
隨著高加林的叔父高玉智的探親回來,好運又一次垂青了高加林,他幸運地進了“縣通訊組”當通訊干事。他又回到自己高中的校園,“過去生活的全部詩情都浮現(xiàn)在眼前了。手風琴的醉心的聲音,學校運動會上的笑語喧嘩,也在耳邊喧響起來?!盵8]是的,縣城才是高加林的歸屬,盡管鄉(xiāng)下有更新鮮的空氣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可文化環(huán)境和人的素質(zhì)還是比不上縣城,而且在這里,還可以和志同道合的老同學黃亞萍朝夕相處。“城市在這一刻給人一種異常輝煌的景象。城外黃土高原無邊無際的山嶺,像起伏不平的浪濤,涌向了遙遠的地平線……”,加林的人生第三個轉(zhuǎn)折。
可就是當加林與黃亞萍的戀情如火如荼之時,影響了亞萍的男朋友克南,克南的母親揭發(fā)加林工作是“走后門”得來的,使加林被撤離其工作崗位,再次返鄉(xiāng)當農(nóng)民。他走在回鄉(xiāng)的路上, “橋下,清清的大馬河在黎明前閃著青幽幽的波光,穿過橋洞,匯入了初秋漲寬了的縣河里,縣河渾黃的流水平靜地繞過城下,流向了看不見的遠方”。“黎明不知什么時候已經(jīng)靜悄悄地來臨了,大自然在一種自然柔和的光亮中脫去了夜的黑衣裳,時令已進入初秋,山頭和川道里的莊稼、樹木、綠色中已夾雜了點點斑黃?!盵9]同樣的秋天,在經(jīng)歷了命運第四個轉(zhuǎn)折的高加林眼中是如此憂郁、荒涼和蕭瑟。得知已嫁馬栓的巧珍還在央求明樓讓加林去教民辦時,“他撲倒在德順爺爺?shù)哪_下,兩只手緊緊抓著兩把黃土,痛苦地呻吟——我的親人哪”,全文結(jié)束。
《人生》這部小說可以說是路遙自己的寫照,雖然他的命運沒有高加林那樣波折,但的確反映了在社會急劇變革中,農(nóng)村青年向往到城市發(fā)展,而又找不到歸屬的那種苦悶和無奈。《人生》中的景物描寫不僅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向前發(fā)展、渲染氣氛、襯托人物心理,同時也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感情。路遙贊美天空、大地、美好事物,他熱愛生命、熱愛人民,尤其愛那些處于社會底層的“受苦人”,[10]路遙可以將遠山近水、疏星淡月,寥寥數(shù)筆,躍然紙上,而且讓人如在眼前,悠然心會,并且久久難忘。他筆下的景物描寫簡約而樸素,但絕不冷漠,而是充滿豐富而熱烈的情感,以達到物我交融、置身其中,有現(xiàn)場感、氛圍感和畫面感。如果說路遙筆下的景物描寫反映出一種精神的話,那或許就是“黃土高原型的精神氣質(zhì)——雄渾的力量感、沉重的苦悶感、淳樸的道德感和浪漫的詩意感。”[11]路遙對土地的熱愛從他自己的話中可以看出,“初春的時候,走在山里,滿目黃土,忽然峰回路轉(zhuǎn),崖上立了一只粉紅色的桃花,這時候,眼淚就下來了?!辈恢硖幾鲄f(xié)的路遙坐在臘梅樹下的那張破藤椅上,腦海中是否經(jīng)常浮現(xiàn)出這一朵粉色的桃花呢。從心理角度看,路遙的這種鄉(xiāng)土情感牢牢地植根于他饑餓貧困的童年,苦難的經(jīng)歷讓這個農(nóng)家子弟對養(yǎng)育他的土地和人民深深感恩,路遙就是抱著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莊嚴的歷史使命感,用凡人最崇高的向往和方式塑造著一個個凡人的堅韌和剛強,不斷地激勵著我們,直到永遠。
注釋:
[1]-[9]路遙精選集[M].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P164,P167,P171,P172,P177,P181,P200,P277,P356
[10][11]李建軍、邢小利,路遙評論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P5,P2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