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紅忠 吳維平
傳統(tǒng)體育教學以“三基”為指導思想,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以學生掌握運動技術為主要目標,這就造成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分追求運動競技的成分,追求運動技能學習的精確度、速度、高度、遠度,教學過程總是從講解動作要領和示范動作開始,然后再進行輔助練習、分解練習,最后進行完整練習和反復練習直至掌握動作要領。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教學在完成運動技能目標上程序清楚、技能教學到位,教師對出現(xiàn)的錯誤動作,糾正也很及時,因此學生對運動技能掌握較好。很多專家和學者認為,這種教學過分重視技能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了對知識的理解,忽視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等,學生在學習中難以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傳統(tǒng)體育教學只注重傳授技術而沒有考慮學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們興趣的需要,是一種“灌輸式”的指導者的角色。
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學校體育的目標從傳統(tǒng)的技能教學轉(zhuǎn)向了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強化了學校體育的健身功效,弱化了學習技能的教學目標。在這一時期學校體育的教學對運動技能要求不高,更注重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改變了以往教學態(tài)度,以學生為主體,更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會,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情景教學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快樂體育教學,更多的將游戲引入了學校體育教學中。這一時期也可以說是體育教師創(chuàng)作的時期,體育教學的形式呈現(xiàn)出多樣化,而忽視了運動技能學習。更有甚者認為,只要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達到健身的目的,體育課“玩”什么都無所謂,因而造成了部分體育教師教學浮躁,不注重運動技能教學,過分注重教學形式的形式主義體育課。
在體育教學中存在兩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體育教師和學生,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認為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體育教學活動圍繞著教師這一主體展開,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而現(xiàn)在則更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又過分強調(diào)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造成有些老師認為只要學生在練習,老師就可以不干涉教學。其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的,在教的過程中,教師是主體,起到講解示范、帶領糾錯和啟發(fā)思維的作用;而到了學練階段,學生就成了主體,學練和掌握動作,教師這個時候僅僅只提供指導。因此,有些專家和學者認為,教學是雙主體活動,也即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中,主體角色發(fā)生了變化。
新課標提出體育教學的目標有運動參與目標,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等五大目標。各個目標在體育教學的不同階段不是平行的,是有層次,有所側重的。
體育一詞,“Physical E ducation”即身體的教育,因此,應把身體教育目標放在首位,即身體健康目標,而身體健康目標的實現(xiàn)又是通過體育技能完成的,一個人只有正確掌握了跑、跳、投的基本技能,才能通過跑、跳、投鍛煉身體,采用不同的技能使鍛煉身體的形式豐富多彩,因此想要通過打籃球鍛煉身體就需要教給學生打籃球的正確方法和技巧;想要通過健美操鍛煉身體就需要學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和手臂動作。因此,技能目標也是體育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目標。參與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不是體育教學最直接的目標,而是在體育教學中需要發(fā)展的目標,它們不能獨立于另外兩個目標而單獨實現(xiàn)。試想一個身體不夠健全的人,或一個沒有掌握技能的學生對體育會有更高的參與要求嗎?
因此,參與目標是身體健康目標和技能目標結下的種子,而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也是在身體健康和技能目標完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的。
新課標沒有給體育教師規(guī)定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而是鼓勵教師們自己選擇內(nèi)容,即“一切能夠?qū)崿F(xiàn)目標的內(nèi)容皆可行”,這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一項重大的改革,同時也為廣大體育教師帶來了些許困惑,即“教什么?”的問題。如果體育教學內(nèi)容確定不好,就會出現(xiàn)盲目選內(nèi)容的現(xiàn)象,容易造成今天練這個,明天學那個,最后學生哪個也沒掌握。因此,體育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首先要具有固定性,即在某個學段內(nèi)主要學練一個內(nèi)容或項目,作為主項內(nèi)容,達到某一層次的標準。這樣,便于保持內(nèi)容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可以使學生更加專一地掌握一項技能,從而通過技能的練習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當然,更應講究內(nèi)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在以主項內(nèi)容為主的體育教學中,拓展其他教學內(nèi)容,豐富體育教學的形式,做到內(nèi)容固定,靈活多變。
學習某一項技能往往有很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可以選用,尤其是在體育教學的公開課上,有些體育教師為了博取評委的青睞,追求新的教學方法,追求花樣繁多的教學形式,將體育課上的跟花兒一樣。如果只看外表和形式,不加深思的話,似乎這樣的課堂是很好的。但是,其初衷本身就是錯的,我們變換教學形式不是為了讓課更好看,而是為了體育教學本身,是為了教授學生體育技能,達到鍛煉身體,身心健康的目的。
如果單純的從技能教學來講,重復練習肯定是獲得技能最好的途徑,體育教師之所以不是滿堂課都進行技能的重復練習,是因為考慮到了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需求,出發(fā)點是以學生為本,服務于學生,而過多的形式和方法的變化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因此需要體育教師掌握好度,使體育教學方法和形式的運用服務于學生這個主體。
學校體育教學既不能過分追求運動技能,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舍棄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更不能只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過分追求教學的形式,不重視運動技能的教學。學校體育的教學首先應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目標引領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慕虒W內(nèi)容達成目標,注重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練習好體育技能,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當前的學校體育不能過分重視技能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了對知識的理解,忽視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會,既要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又體現(xiàn)出學校體育的健身功效,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1]袁余香.淺談體育新課標與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01.
[2]劉鵬.談現(xiàn)代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的確定[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3.04.
[3]譚兆風.論體育教學目標與體育教學目的的協(xié)同[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