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會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爆F(xiàn)代教學提出了快樂教學法,更加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所謂快樂教學。就是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的情境、輕松的氛圍,以激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帶給學生愉悅的心境.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鞓方虒W法更符合初中生的生理特點,更能激起初中生強烈的參與動機與學習行為。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 快樂教學 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68
在課堂上,我們發(fā)現(xiàn),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情投入,還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為孩子創(chuàng)設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達到學習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營造“快樂思想品德課堂呢”?
一、快樂教學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1.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與親和力的培養(yǎng)。
快樂的課堂需要教師培養(yǎng)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和課堂教育理念高度,如何正確處理教材與生活,發(fā)掘?qū)W生已有的教育資源,使學生輕松地參與課堂,這些方面都是快樂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
2.教師的教學激情與藝術。
教師的教育心態(tài)是否擺正,主要體現(xiàn)在從教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去,滿腔熱忱地備好課、上好課,使課堂迸發(fā)智慧與情感的火花。這也客觀上要求教師能自發(fā)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激情,在一線課堂上發(fā)揮出最佳狀態(tài)的教學水平,使課堂更富有藝術性。
3.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一堂課的教學質(zhì)量如何,完全取決于課任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最好的劇本假如沒有遇到一個好的導演等于白搭。教師就好比導演,一堂課準備的最充分,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多完美,如果沒有一個較強課堂管理能力的老師來把握同樣也不會好到哪里去的。我們都有過類似體會,本以為準備十分充分的一堂課上下來卻發(fā)現(xiàn)根本無法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那是因為我們老師在課堂教學管理中無法正確引導好課堂中“快樂”的氣氛,導致“快樂”演變成混亂,無法把持。結果,每個人都“快樂”著自己的“快樂”,課堂基本思路沒有按照我們預先設計的思路走,出現(xiàn)教學失控。所以,進行快樂教學還必須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能夠輕松駕馭課堂這架“快樂”馬車,不然“快樂”不但沒有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相反成了教學活動的混亂制造者。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不要所謂的“快樂”教學。
4.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課前進行充分備課、充分預測、充分研究、知識準備要充足。假如一堂課是一次戰(zhàn)爭,那備課就是戰(zhàn)前的戰(zhàn)略準備階段。大家都知道沒有充分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準備是要打敗仗的。所以備好課是關鍵。
二、構建快樂課堂
1.師生有效互動問題。
師生的互動是否是深層次的互動,取決于教師的教學預設是否有“演戲”成分,當前部分學校的優(yōu)質(zhì)課、示范課往往有作秀之嫌——教師的問與學生的答滴水不漏、教師的問題“低層次化”、花里胡哨的所謂“展示”……令課堂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提升師生在課堂互動的有效性也是一個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幸福指數(shù)的重要因素。
2.靈動的教學預設與生成。
教師的預設往往帶有假設性和一定的提前量,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水平和課堂所達成的真實效果則是教師很難做到完全掌控的,因此,生成與預設應是靈動的,教師處理一些“冷意外”甚至尷尬則是一門藝術,既需要藝術,也需要勇氣,學會巧妙地處理,也要珍惜這些難得的契機施加教育,不可消極回避。
3.課內(nèi)與課外的德育延伸。
思想品德課的德育資源是豐富多樣的,既有課堂上的文本資源,也有學生課后的家庭調(diào)查、社會觀察、代際溝通、德育實踐等,教師把人文關懷滲透到每一個德育延伸中去,用真實的教育去啟迪學生,讓他們真正接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并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信念。
4.媒體資源的整合。
為了增強課堂的德育功效,拓展課堂的內(nèi)涵與外延,我經(jīng)常自發(fā)地去尋找一些媒體資源,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條件予以播放,如歌曲、小故事錄音、社會錄像、優(yōu)秀影視片斷、Flash小動畫等,這些都給多媒體課堂增加了許多情趣和靈感,學生在感性材料中進一步得到了熏陶和感悟,這也給他們的學習興趣加上“一把火”。
而媒體資源并非萬能的,也需要教師的精心篩選和整合,不可沖淡了課堂的主題,使課堂成為了電影院、錄像廳,僅僅停留在“熱鬧”的層面上,這容易進入另一個誤區(qū)——“重形式而輕內(nèi)容”。因此,我對快樂教育思想移植到課堂中,對媒體資源采取“兼容并包”、“有取有舍”的原則,予以有機整合,并注重學生對資源的感悟和反饋,讓學生有所動、有所悟、有所得。
5.小組合作與自能培養(yǎng)。
快樂教育在課堂上需要喚起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因此,我們往往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即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教學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從“洋思經(jīng)驗”到“杜郎口模式”,到回歸建構式生態(tài)課堂,我們蘇北地區(qū)學校經(jīng)歷了很多次課改嘗試,但不管如何學習、模仿、創(chuàng)新,我們都應正視學生的自能學習作用,他們?nèi)绾螌⒆陨淼膶W習潛能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得以開發(fā)——這是我們一線教師開展快樂教育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三、思想品德課的快樂教學中,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切記對“快樂”教學的適度把握,如果“快樂”無度,不注意對“快樂”的及時引導,結果“快樂”會演變成一場災難,導致教學失控。
2.注意“快樂”素材的適用性?!翱鞓贰苯虒W以快樂為載體來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快樂”只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而不是為了“快樂”而“快樂”。有些老師不注意對“快樂”素材的適用性把握,全憑心血來潮,不管對本課有關還是無關,想到什么有趣都講。結果學生是樂了個前府后仰,但卻感覺與本課知識無任何關系,有點不知所謂。這樣的“快樂”只會被證明是一種嘩眾取寵而無聊的舉止。
3.注意“快樂”后的引導,防止學生樂不思學。有時候,“快樂”的案例是舉了,但老師沒有加以恰當引導和延伸,結果學生樂不思學,沒能及時把“快樂”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機。
總之,挖掘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快樂”因素,讓學生在樂初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幽默風趣的老師很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尊重;而充滿歡聲和笑語的課堂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