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
避免犯錯是每個人對自己的基本要求。想防錯,就要知道出錯的原因。清人方苞有一篇短文《原過》,談了很多防錯、糾錯的道理。
方苞分析世人犯錯的原因時,指出“識力不到”固然會致錯,但心智缺陷——“自知而不勝其欲”,更容易將人推向不義的深淵。就此,方苞將犯錯主體分為圣人、君子、眾人和小人四類,方便讀者對癥下藥,找到適合自己的避錯方法。
在方苞看來,眾人(平常人)犯錯誤,“觀理不審”也只占3/10,其余7/10,即是“自知而不勝其欲”,經(jīng)不住欲望誘惑,心存僥幸,明知故犯,從而釀成錯誤。不過,雖然眾人犯錯誤的幾率較高,但方苞認為眾人懾于禮法又尚存良知,并不敢為大惡,只是犯點小錯而已。因此,針對眾人,就有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小惡積多勢成大錯”等俗語。
接下來,方苞從心志說到修養(yǎng),認為君子、大眾、小人立場不同,處事也有自己的類屬特征。君子自律甚嚴,夕惕若厲,大大減少了犯錯的幾率。偶爾出錯,也是小錯,知過即改,尚能挽回。小人則不然,平常人眼中的大錯,在他們眼里只是平常小事,“故悍然而不能顧”,鋌而走險,直到惡貫滿盈,被人清算。大凡犯錯者總是心存僥幸,以為只要隱秘,就能安然過關(guān);忘記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
生活中最多的是眾人,據(jù)方苞所言,平常人要避免出錯就要加強自律,不能“茍以細過自恕而輕蹈之”,應當時時反思,才能遠離錯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