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玖英
摘 要: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相關的音樂知識以及歌唱和樂器演奏的方法,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斷滲透審美情趣的因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積極、正確的審美情趣,這才是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音樂教學;審美情趣;情感因素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通過音符對信息的傳遞,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情感的所在。健康向上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同時,通過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增加情感因素的滲透,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情世界,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從而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綜合素質(zhì)高的人才。但是,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如何進行審美情趣的滲透,本文結合實際教學進行了分析。
一、營造氛圍,帶動情感
觸景生情是帶動情感的最直接方式,教師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前提下,通過輔助物營造出作品體現(xiàn)的氛圍和情境,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情感氛圍,有助于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在情感共鳴中,完成對學生審美情趣的滲透。
1.利用實物,創(chuàng)造情境。實物是情感的真實載體,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緊密與音樂作品的形象和情感表達相結合,增加音樂課堂的形象化和趣味化。讓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身臨其境地體驗音樂帶來的情感表達,用心理解音樂作品深層的含義。
2.借助語言,烘托氣氛。在情感表達中,語言是最清晰、最明了的傳遞方式。情感豐富、繪聲繪色的語言表達,是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催化劑,同時可以隨時掀起課堂的高潮。教師可以通過講述音樂作品的意義,讓學生有一個情感的基礎認識。同時再加以語言的抑揚頓挫,可以傳達給學生輕松、熱烈、優(yōu)美、深遠等情感。例如在對《梁?!返慕虒W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一段彩蝶紛飛、春光滿園的畫面,伴隨著輕松、愉悅的節(jié)奏,一段關于梁祝的凄美故事,由老師朗朗讀出。在這種有情有景、有語言表達的氛圍中,學生可以輕松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對正確的審美也有了內(nèi)心感受。
3.結合肢體語言,豐富情感表達。學生在沒有獨立的情感形成之前,會對教師的一言一行進行模仿,所以,教師在情感表達的肢體語言,都會滲透給學生極大的影響。在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傳達中,對愉悅抒情的作品,教師的臉上就會表現(xiàn)得輕松、滿臉笑容等。而對于悲壯慷慨的作品,教師的眉宇之間就會表現(xiàn)得緊張、滿臉惆悵等。
二、選課講究,善于對比
1.挑選講課的音樂作品時,應該側(cè)重于學生熟悉、貼近生活的樂曲,同時將古典與現(xiàn)代的音樂相結合,利用對比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音樂的印象以及情感的差異化感受。例如在講解經(jīng)典《梁?!返臅r候,就可以將臧天朔演唱的通俗版《梁祝》一同講解給學生,并且將兩者表述的故事和情感差別進行對比解釋。
2.結合音頻、視頻技術,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將表現(xiàn)同一主題的多種風格歌曲剪輯成冊,集體播放,讓學生的情感能夠集聚,加深對主體的情感表達。例如在傳達愛國主義歌曲時,可以將《我愛你,中國》《新時代》等歌曲進行集合,同時可以延伸對家鄉(xiāng)和父母的熱愛,播放《家鄉(xiāng)》《天堂》《父親》等歌曲。
三、尊重差異化情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1.面對全體學生,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學生之間的情感差異,對學生的個人性格保持足夠尊重,并且善于傾聽學生不同的感受和意見,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讓學生先聽后感,全面掌握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在音樂課堂中,應該先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按照自己聽到的感受,真實、自由地表達,然后,教師匯總學生的感受,再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溝通,達到情感互相滲透的目的。
總之,通過在音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審美情趣,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積極的審美觀,對整個人生具有重大的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