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賢
摘 要: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應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知識、課堂中引入生活實例、鼓勵學生參與實踐等途徑,提高思想品德課的生活化,讓思想品德課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時政知識;生活實例;實踐;興趣;生活化
一直以來,很多學生對于思想品德課都不太感興趣,甚至有厭倦心理。他們認為思想品德課的內(nèi)容不但過于教條化、理論化,而且離我們生活太遠,實踐性與效用性較少,較抽象,所以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他們常用一種“上課隨便聽聽,下課隨便背背”的心態(tài)來應付,結(jié)果出現(xiàn)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狀態(tài)。要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其中一種是必須設法把思想品德課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jié)合起來,讓思想品德課更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課就在實際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以下談談我的淺薄見解。
一、融入時政知識,激活課堂學習興趣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它自身的意義和特點。作為思想品德課,要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須巧妙設計一定的教學燃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適當融入時政熱點知識,燃起學生探究時政知識、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
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彼裕鳛樗枷肫返陆處?,我們自己要熱愛、關心時政消息,保持高度的時政敏感度與觀察力,養(yǎng)成收集時政熱點知識的習慣。我們可以通過報紙、雜志、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渠道,了解世界大事,閱讀時事評論的文章,及時收集、整理下來,以便隨時應用。這樣,既可以方便自己在課堂上隨意引入各種新聞、時政熱點,又可從另一角度向?qū)W生展現(xiàn)教師的魅力,增強學生的信任度和學習興趣。比如,我在講授九年級《實施科教興國》這一課時,恰逢我國“神舟十號”成功發(fā)射。于是我就在課堂中對發(fā)射的過程做了的全面的介紹,結(jié)果不但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科技發(fā)展的狀態(tài),體會到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更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熱情。又如,在講授《人民當家做主》這一課時,我引入了我國“兩會”的相關報道,讓學生了解人民是如何當家做主的。這些做法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直觀認識,而且更好地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熱情。
二、引入生活實例,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如果我們在思想品德課堂中,只是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讓知識與生活脫節(jié),那只會讓學生更加遠離課堂,對思想品德課產(chǎn)生厭倦甚至嫌棄之心。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彼?,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我們身邊的、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例子,讓學生體會到思想品德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以此激勵喚醒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比如,在講授九年級《學會理財》這一節(jié)時,我在課堂上提出了問題:“同學們是如何分配自己的利是錢的?”因為這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情,所以學習情緒一下子就給調(diào)動了起來。大家馬上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對零花錢的使用、分配方式。通過討論對比,我不但了解了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在講授《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時,為了讓學生深刻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底蘊深厚,我讓學生列舉出我們縣的特色文化。學生馬上如數(shù)家珍,從我們當?shù)氐牧娑U宗文化,講到生活中的各種民間表演藝術;從民間習俗講到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從本地旅游業(yè)的興起及繁榮,講到發(fā)展文化對經(jīng)濟的促進作用。討論后,學生不但了解了我們縣特色文化的特點,還為更好地繁榮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設想,認識到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意義。通過在課堂上引入這些生活實例,學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原來思想品德課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效果就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踐行課本具體知識
俗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毛澤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任何知識的學習,如果只停留在書本或文字上,它的了解和掌握始終是抽象的、膚淺的。在如今信息發(fā)達的時代,學生的知識面不斷開拓,對知識的追求也不斷提高,新課改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庇纱思氨耍覀兲角笾R的真諦,最實際的方法就是在實踐活動中去感悟或檢驗。所以,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會思想品德課的要求,我們可以結(jié)合不同的課本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學生不但了解了各種訴訟的特點,領會到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更提高了個人的權(quán)利意識和守法意識。在講授《拒絕不良誘惑》時,我指導學生組成辯論隊,圍繞“網(wǎng)絡的利與弊”展開熱烈的辯論,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應如何正確面對、使用網(wǎng)絡。而活動的開展,更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他們不再認為思想品德課與我們是隔空存在的科目,它不但具有教育性、思想性,更具有生活性、實踐性。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結(jié)合課文的不同內(nèi)容,開展其他的實踐活動。比如,布置學生舉行手抄報比賽、課外實踐調(diào)查、課堂情景劇表演等,或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時政知識,每周舉行一次課前一分鐘時政知識演講活動,或在教室墻報定期出版時政小專欄。各具特色的實踐活動,不但促使學生自己主動去了解社會信息,深入感悟思想品德課的內(nèi)容,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知識源于生活,生活創(chuàng)造知識。只要我們積極探索,通過各種途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實踐,就能讓思想品德課更接近生活,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