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
摘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培養(yǎng)自學能力乃是現代教學要求的核心,轉變觀念,更新理念勢在必行。教師應多給予鼓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各個層面的學生,能夠從體育學習活動中得到樂趣。因此體育課堂教學中應具有民主、平等、和諧、廣泛參與良好的教學氛圍才能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才能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能力與自信心。并且能夠增強內向學生的參與能力,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在新課標倡導的新教學模式下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自由玩耍,耐心對待學生,為進一步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而努力。
關鍵詞:轉變氛圍;增強;培養(yǎng);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279-01
1.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的策略
1.1 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一直沿用著舊的教學模式,一板一眼的語言導入已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精神需要,而帶有激勵性的語言導入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以往交代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后只是希望學生能夠完成本課任務。我在在課堂中常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以調動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反恐維和的課中,我會問"大家有信心完成本課任務成為反恐精英嗎?"學生會大聲回答"會"。比如我會讓學生互相擊掌、讓學生和我擊掌來互相鼓勵,共同完成教學目標,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融入到課堂中來,又可以使學生帶著激情積極得完成教學任務。
1.2 通過競賽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體育競賽是促成學生體育情感產生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競賽本身是一種參與,這種參與有競賽選手的參與,也有觀看者的參與,不同的是競賽參與往往是全身心的投入,且影響的人多,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參與好得多。競賽參與不僅使參與者的體育才華得以展示,體育運動精神得以升華;同時在競賽中觀看者也能從中自省自勵,而整個體育競賽的組織實施過程,更是班級的凝聚力、團體合作精神重塑,以及學校體育氛圍達到高潮的過程。使活動結束后讓學生還意猶未盡,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鍛煉意志,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1.3 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著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的發(fā)展放在首要地位。
2.積極探究教學方法
2.1 講解法。體育教師必須必須具有指揮能力,能正確運用口令,運用良好的語言進行教學,并逐步提高語言的藝術水平。體育教師必須具有指揮能力,能正確運用口令。教師帶有啟發(fā)性地講解,能使學生獲得知識,了解動作的要領和方法,能促使學生進行思維,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分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示范法。教師的正確示范不僅能使學生直觀的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1 目的明確。教師的示范必須要目的明確,在備課時,要根據課的任務、教材特點、學生情況來安排什么時間示范、示范多少次、重點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時,為了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動作的示范,然后根據教材情況做重點示范。動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還應盡量放慢示范的速度,邊講解邊示范。在進行復習教材時,則應根據學生對教材掌握的具體情況,做有針對性的示范。
2.2.2 正確示范,成功示范。教師必須認真地做好每一次示范時,示范力爭做到正確、熟練、輕快、優(yōu)美。教師示范不正確,就會使學生對動作概念理解不清楚,就會出現錯誤動作,錯誤動作經過多次重復,就會形成錯誤的動力定型。由于學生對新事物感興趣,在教師第一次示范時,他們的注意力特別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所以教師應特別注意做好第一次示范。
2.3 練習法。要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增強學生的體質就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身練習才能實現。要根據教學任務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練習,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方面。在體育教學中,常采用固定條件、變化條件等形式進行練習。
2.3.1 固定條件練習。這種形式的練習,對于掌握、鞏固動作技術和發(fā)展學生的身體有著重要意義。在班級人數多、場地器材少的情況下,還可選用動作結構和教材基本相同的輔助練習,以便取得增強學生體質的實效;固定條件進行練習時,因為條件基本固定不變,學生可能感到枯燥無味,而且當學生對動作已經基本上掌握時,還可能產生厭煩情緒,要求學習新動作。這時教師除了對學生不斷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練習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條件下利用競賽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3.2 變化條件練習。練習形式對于改進、提高動作有重要意義。變化條件包括:變化動作的力量、速度、幅度等要素,變化練習的環(huán)境,變化練習的要求,以及增加練習的條件。采用變化條件方式組織學生練習時應注意到: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循序漸進做好變化條件,時間不宜過長。
3.積極有效地"評價",增強課堂實效性
3.1 評價采用激勵性語言。維果斯博士曾指出:"適當的贊美與事實相符,才能使孩子建立真正的自我評估體系,否則只能產生負面效益"。我在體育課堂上,當組織學生認真思考,合作討論時,對答得正確的學生就用"你真行",對答的不正確的學生就用"再給你一次機會,老師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答好"等。我用沉穩(wěn)、實在、接近學生心理現實的激勵性語言,鼓足了學生的勇氣,達到了學生不解決問題決不罷休的目的。當學生遇到困難、情緒低落時,我就用親切期待的目光注視學生,用"試試看"、"我們一起做吧"等。我委婉、真切地鼓勵,肯定學生的長處,和學生一起來克服困難,消除了學生的心理障礙。
3.2 評價要因人而異。"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冷淡、責怪、不適當的評價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苛求學生,不如用一點心力去發(fā)現其優(yōu)點,并以此鼓勵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滋味。評價學生要因人而異,不能用"一把尺。每個學生是有差異的,要根據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情況分類評價,這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通過評價,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與進步,才能起到激勵作用,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適時鼓勵評價,讓學生感受和諧。課堂上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重要。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保護學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教學中,哪怕學生只有一點點見解,老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鼓掌,使學生感受到和諧氛圍與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要根據中學學生的特點,適當運用以上方法,以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綜合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