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麗
摘要: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現(xiàn)代中學語文教學應重視情感教育,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的缺失進行了介紹,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怎么實施情感教育進行了初步探討。以適應新形勢下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081-01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適合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是人類文明的凝聚、內(nèi)化與升華,是衡量個體與社會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應是教學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尊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近年來,對青少年學生加強道德情操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而在情感教育方面,語文教學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1.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及意義
1.1 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所謂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為人的發(fā)展的重要領域之一,對其施以教育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zhì),同時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以及對周圍的一切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的教育。重視情感教育,就是關注人的情感層面如何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產(chǎn)生新質(zhì),走向新高度;也是關注作為人的心理機制之一的情緒機制,如何與生理機制,以及與其它的心理機制一道協(xié)調(diào)地發(fā)揮作用,以達到最佳功能狀態(tài)。
1.2 情感教育的意義。
1.2.1 情感教育是促使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因素。人的本質(zhì)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只有通過教育,人才能經(jīng)由"生物人"轉(zhuǎn)化為"社會人"-即真正意義上的人。有關研究證明,成人與嬰兒之間從一開始就以情感交往為聯(lián)結紐帶。在當代,情感教育在促使個體情感社會化上,則向著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狀態(tài)趨動,其教育效果也會因之而逐步提高。
1.2.2 情感教育是個體生存的必備條件。情感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健康的情感可以提高個體的生存質(zhì)量,而情感的壓抑、畸變,會妨礙個體的和諧生存。現(xiàn)代情商理論直接把情商-情感智力的高低視為一種生存能力、技巧。美國有人斷言,當代社會的生存之戰(zhàn)通常是情感的生存之戰(zhàn)。許多事業(yè)成功者,其智力未必超群,但他們大都能有效地調(diào)控自己的情感。此外,情感教育還可以使個體同他人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
2.語文教學中的情感缺失
長期以來,作為語文教學有機組成部分的情感教育卻一直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情感教育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地發(fā)展和研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說,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2.1 沒有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有的教師只把語文看成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或只重視語文的工具性而忽視其人文性,只按"工具-知識-能力-訓練"的思路開展教學,重知輕人,重術輕人,嚴重忽視情感教育、人格教育。教學的目的只是培養(yǎng)出一批規(guī)格統(tǒng)一,缺乏個性的合格產(chǎn)品,根本不是教在今天,想在明天,著眼于培養(yǎng)完整的人。體現(xiàn)這樣的語文教育觀的語文教學,是不可能給情感教育以一席之地的。
2.2 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為了追求高升學率,考試和高分就成了教學的唯一目的。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使教育異化,語文教學也因此失去了自身的特點,淪為應試教育的工具。在這樣的背景下,情感教育被忽視是不足為奇的。
2.3 變形失真的語文情感教育的蒙蔽。由于語文教育長期受"極左"思想的影響,以"極左"的"共性思維"來壓抑學生個性品質(zhì)的發(fā)展,以空話、高調(diào)來扭曲學生活潑純潔的情感世界。把這種過分拔高的變形失真了的人文教育當作情感教育,其結果只能是學生的思想僵化而又貧乏,情感變得蒼白無力,學生對此十分反感,后果也十分惡劣。
3.中學語文情感教育的主要建議
充分利用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將抽象的道理化為具體的情感體驗,從而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和對于崇高美的追求。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進行情感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教師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老師的積極情感在激發(fā)學生學習中具有吸引力作用。這種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興趣就是認識需要的情感表現(xiàn),是對學生所抱的積極態(tài)度,是學習的內(nèi)動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若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近,學生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并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境界。
3.2 培養(yǎng)學生能力,積極引導學生情感投入。一些課本劇、戲劇表演、形象模擬都能在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下進行,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例如《皇帝的新裝》、《麥琪的禮物》等一些生動感人的童話小說都可以編成課本劇。課文中的《石壕吏》、《刻舟記》等一些形象直觀的文章則可采用形象模擬的形式,在表演的過程中,情感自然而然就"濫乎于胸"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就解決了。
3.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寓情于理。所謂寓情于理就是要用作品中蘊含的哲理來啟發(fā)學生,感染學生。仲淹的《岳陽樓記》所闡述的哲理,是題旨所在,但它也是通過寫景抒情表達出來的。作者替"樓"作"記"為由"樓"發(fā)"論",把畫意、詩情凝聚于哲理之中,以小見大,以洞庭一湖擴展到天下國家,從狄隘的個人感情提高到"國與民的憂樂觀",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作者放懷"天下"的胸襟,給人以哲理的啟迪。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把學生帶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寓情于"理",從而產(chǎn)生對客觀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審美態(tài)度或評價。"像喜亦喜,像憂亦憂"在心理上產(chǎn)生感受,在情感上產(chǎn)生"移情"和共鳴,使性情得到陶冶,靈魂得到凈化,從而摒棄消極、頹廢的情感,吸收健康、積極的情感,獲得哲理美的享受。
總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充分重視培養(yǎng)健康完善的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地把它落實于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陶冶情操,愉悅性情,滋潤心靈,健全人格。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具有高素質(zhì)的一代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走向進步。
參考文獻:
[1] 魚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2] 楊嵐:《人類情感論》,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3] 張俊.語文教學應突出和強化情感教育[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5, (1).
[4] 邵冠飛.融情感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5,(17).
[5] 趙蘋,王建.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5(5).
[6] 龍蓮明.語文教學要尊重個體的情感體驗[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