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榮
摘要:政治課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導入;激發(fā);興趣;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068-01
一節(jié)成功的思想政治課離不開激情有趣、引人入勝的導入,因為導入是一堂課的切入點,它如同橋梁,聯(lián)系著舊課和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和方向。成功的導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引起學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從課外轉移到課內(nèi),使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角色,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圍。這一點,在新課改之前很多老師都能夠認識到,而且做得都很好。新課改之后,由于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多老師開始對此有所忽略了,有些老師雖然在每節(jié)課之前有導入,單大多都是基于形式,達不到導入的真正目的,這樣下去是非常危險的。下面我就談一下目前思想政治課中"導入"存在的問題:
1.有導入,但沒經(jīng)過精心挑選
在上思想政治課的時候很多老師也有導入,但仔細聽,一分析,用很多導入和即將要上的課堂內(nèi)容并不相符,所以導起來就有點生硬,一點也不自然。沒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倒有許多的"生搬硬套",總叫人有點不舒服。學生聽起來也是一頭的霧水,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是這樣的話,還不如不用導入,直接切入還好點。如我聽到這樣一堂課,上的是高一政治生活"當代的國際局勢",該堂課的老師就用利比亞戰(zhàn)爭導入,講什么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利比亞是看卡扎菲不順眼,是因為"老卡"不聽話云云,這位老師就此問題講大概四五分鐘。但都沒有觸及到本節(jié)課所要講內(nèi)容。像這位仁兄導是導了,但從效果來看,還不如不導,不如直接切入的好。由此可知,思想政治課的導入不隨隨便便的事情,要想達到導入的真正效果,教師必須要經(jīng)過精心挑選和準備,俗話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就是這個意思,而現(xiàn)在有許多的思想政治課老師并沒有做到此。認為只要做就行了,至于做得怎么樣,能不能達到效果則全然不顧,這樣的話時間不但浪費了,對上本節(jié)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痛苦。作為一個合格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切忌如此。
2.有導入,但只是形式
有的思想政治教師上課有是又導入,但只是有一個形式而已,也達不到導入的效果。其實任何課的導入都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思想政治課的導入更是如此。如果僅僅之停留在形式上,那對本節(jié)課也有害無益的。因為思想政治課本身來講就是德育教育的陣地,其中至始至終都貫穿著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如果僅僅停留在形式的層面,那就達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也不能完成當堂課所要完成的知識目標。真正好的思想政治課導入應該是好的形式和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如果沒有內(nèi)容,再好的的形式也無濟于事,有時甚至會起"畫蛇添足"的反作用。這樣的導入看起來道是花哨好看,在一定的程度也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對學生的思維和方向卻起不到引導的作用,也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從課外轉移到課內(nèi),那導入的真正目的也就不能實現(xiàn)。
3.直接無導入
新課改之后,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多老師在上課之前就安排了學生去調(diào)查、搜集,分組討論等,所以一上課就叫學生把課前的成果展示出來,然后就開始上課。直接就省去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這樣到底好不好呢?我覺得是不好的,因為導入不但能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而且能夠引起學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完全沒有導入,這一效果就的得不到體現(xiàn),那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以即使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覺得這一環(huán)節(jié)也不應該完全省去。而現(xiàn)在我們思想政治課的有些老師正在或已經(jīng)把詞環(huán)節(jié)省掉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新課改并不是把過去所有的東西都改掉,過去一些陳舊的我是應該拋棄,但像導入這些好的我們應該要繼承,那種全盤拋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實際上,不管什么方法,最終都是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像導入這種能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圍的好的東西是絕對不能丟掉的。
總之,要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導入是不缺少的。導入是一堂課的切入點,它如同橋梁,聯(lián)系著舊課和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后的知識點緊密相關,必須要經(jīng)過精心的挑選和準備,必須是形式和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必須要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或思維能力相符,這樣導入才能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最終才能比較好的完成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1] 吳鐸、彭承福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法》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黃蒲全 《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與教師培訓》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