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君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diào)“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教師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誠然,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關注,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老師足夠的關注。
【關鍵詞】“隱形”關注 體驗成功
《英語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diào)“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英語教學必須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作為教師,會關注特別優(yōu)秀的孩子,因為他們是班級里的領頭雁,是課堂里最活躍的群體;會關注特別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因為你關注的目光一離開,他就會出狀況,擾亂你的教學。可是,教師往往對這樣一群人少了關注:他們既沒有優(yōu)秀到讓人不能忽視,也不會調(diào)皮搗蛋到讓人牽腸掛肚。他們默默無聞,安分守己,乖巧聽話,幾乎是“隱形”的存在。
一、“隱形”孩子的成因分析
1.主觀方面,孩子“隱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大多數(shù)“隱形”的孩子一般性格文靜內(nèi)向,膽小害羞,不善言辭,他們既有些想要表達自己,又害怕成為被關注的焦點,害怕自己讀不好,答不出,所以寧可放棄表達的機會。有時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要舉手表達了,老師也不一定能邀請到自己。這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漸漸地,他們就更加沒有表達的勇氣了。
(2)“隱形”的孩子,往往是不自信的孩子?!半[形”的孩子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聽不到師長表揚,他們往往會低估自己,認為自己一點都不優(yōu)秀。他們害怕自己會回答錯誤,害怕被同學嘲笑。他們的不自信讓自己失去了很多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而這樣的事實往往會給他們造成自己果然很平庸的錯覺。
2.客觀上,孩子的“隱形”由孩子本身周圍的環(huán)境造成,包括老師,同學和家長等幾方面原因:
(1)不可否認,在課堂上,老師需要與學生互動,完成教學目標,那些樂于表現(xiàn)的孩子會配合得非常好。老師需要及時提醒那些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同學,而老師最容易忽視的就是那些處在不好不壞位置的學生?!半[形”的孩子本身就不善于表達,再加上老師課堂上的忽視,長此以往,不免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2)孩子大多急于表達,而懶于傾聽,大多數(shù)孩子不能靜下心來,慢慢地,認真地去傾聽一個膽小害羞的孩子的發(fā)言,尤其是這個膽小害羞的孩子聲音特別輕,回答得也不一定是對的。思維敏捷的孩子往往急于表現(xiàn)自己,答案往往就脫口而出了。而本身就比較調(diào)皮的孩子就更定不下心來聽了。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給“隱形”孩子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他們就更不愿意開口了。
(3)某些家長的不重視,或者說思想觀念上的偏差,也是導致孩子“隱形”的一大原因?,F(xiàn)在很多家長的教育理念都比較“新”,強調(diào)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有多出色的表現(xiàn)。并不是說家長的這個教育理念不對,但是家長的這個教育理念無形中放低了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覺得自己目前還不錯,得過且過,失去了競爭向前的心態(tài),不想要去進步。
二、從關注開始,讓“隱形”的孩子顯形
1.是從善意的強迫開始,讓孩子體驗成功,樹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不自信的孩子往往會貶低自己,害怕失敗,缺乏嘗試的勇氣。只有讓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相信自己能做到,他們才會勇于去嘗試。可是,那些“隱形”的孩子往往自己很難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于是筆者嘗試著從善意的強迫開始,即使他們不舉手,筆者也會在課堂中挑選一些簡單的問題提問他們,雖然他們剛開始可能會一時反應不過來,但是經(jīng)過提醒,還是能夠回答出來的。通過這樣的強迫開始,讓這些孩子慢慢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2.樹立正面典型,以點帶面。有的“隱形”的孩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有了明顯的進步,教師就應該在全班學生面前大力表揚他,將這位學生之前的表現(xiàn)和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作對比,重點突出這段時間他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比如上課回答問題舉手積極了,聲音響亮了,作業(yè)正確率高了,將他的進步的表現(xiàn)一一羅列出來,最后明確向全班學生表揚他。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鼓勵這個確實進步的學生。二是給全班的“隱形”的學生樹立了一個正面的典型。
3.培養(yǎng)孩子傾聽的習慣。有很多孩子樂于積極表現(xiàn)自己,總想要老師提問到他,老師提問到別人的時候,特別是別人的回答有一些遲疑或者不自信的時候,他會一個勁兒向老師示意,下一個一定要提問到他,而不是靜下心來,慢慢等待,傾聽別人的回答。這樣的氛圍對于讓那些本來就“隱形”的孩子踏出第一步是非常不利的。他們會緊張害怕,會更不愿意表達。作為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孩子們的傾聽習慣,讓他們在別人回答問題時尊重別人,仔細傾聽。
4.及時與家長溝通,攜手并進。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笨梢娂议L對孩子的影響力之大。要想讓孩子發(fā)展得更好,家長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家長或忙于事業(yè),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關注孩子,孩子在家都是相對“隱形”的,存在感薄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童年快樂就好,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低,父母的期望值過低,孩子的學習就沒有了動力;有些家長對孩子非打即罵,批評為主,一直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孩子對學習的不自信。可見,要想改變孩子“隱形”的狀態(tài),取得家長的配合時至關重要的。
每個孩子付出努力時,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每個孩子們進步時,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關注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顯形是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阿蘭·約翰遜.齊頭并進——關注第2級段的落后生[J].基礎教育課程,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