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摘要】 每名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個性,教育的真正意義就是要發(fā)展人的個性,使人成為“和諧的人”“完整的人”. 具備個性,才能發(fā)展成創(chuàng)造性. 因此,在我們教師的心目中直至在教育行為中,始終體現使每一名學生成功的教育信念和承諾. 本文將主要探討“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的實施.
【關鍵詞】 個性化教學;初中數學;改革
“個性化教學”是教育現代化的標志. 每名學生都是不同的,每名學生在學習中都有其獨特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各具優(yōu)勢、劣勢. 只有在教學中針對每名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教學上精耕細作、揚長避短,才能真正體現個性化教育.
一、個性化教學的特點
個性化教學特色在于:(1)主題詞:開放課堂,以學定教,發(fā)展個性,注重創(chuàng)新;發(fā)現問題,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差異發(fā)展,考慮個別差異. (2)總目標: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個別差異,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學生,調動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性,依靠學生自身的心理動力機制,促進學生潛能的發(fā)揮,使他們成為有個性、有特點的學習者. (3)具體目標:獨立,能夠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獨立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逐步提高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獨創(chuàng),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關于質疑問難,關于想象和聯想,養(yǎng)成勇于探索、樂意實踐的習慣. 自律,能夠有效地排除消極因素的干擾,及時調整信息、行為和習慣,初步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信,相信自己、相信潛能,關于總結和改進學習方法,對自己充滿自信,堅信自己,學而有成.
教師可據此分組,使各組學生互相學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特色. 另外,教師應安排相應的課堂活動,使學生明確初中生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并轉變學習觀念,調整學習策略. 教師在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時,應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自由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安排學習步驟,并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最后,教師在初中數學“個性化”教學模式進行中,應對學生的表現和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并給予明確指導,使學生能在明確的理論指導下,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
二、初中數學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的課程比較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xù)性,在綜合性學習中采用開放性的教學策略,從時間、空間、內容、形式、評價上開放,可以為每名學生的智力和特殊才能的發(fā)展開辟廣闊的天地.
學習的過程從辯證的角度分析可分為:軟性理解和硬性記憶. 二者應該統一于教育的主體——學生本身. 長期以來初中數學教學過程往往偏向于具有直接性的軟性理解上,即課堂教學上,而對于對成績有著重要意義的硬性記憶來講是相對不夠系統. 硬性記憶的特點是零散性的,但正是這課下的零散性差異造成了學習成績的差異性. 如果課上的理解體現的是學生自身的能力,那么課下的復習則體現著習慣的差異. 而這一習慣正是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彌補的學生的不足,其自制力是有限的,而且在新一代的初中生身上還有進一步弱化的趨勢.
一些教師為創(chuàng)設情境而煞費苦心,很動了一番心思,往往為了突出“新、奇、趣”,去挖空心思地設計迷人的情境教學,但結果使情境游離于教學主題之外.
三、“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的實施
例如,在講解“四邊形”問題時,(1)通過改變一個封閉題的條件使其成為開放題,試圖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產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養(yǎng)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品質. (2)通過進一步改變“四邊形”的條件,使之成為“變化的四邊形”,把學生的探索活動引向深入,并在探索和解決變化的四邊形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中轉化的基本思想方法. (3)變化的四邊形問題的進一步推廣意在拓寬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滿足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課后去探索.
又如,在一堂課題活動課中,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生缺乏經驗,為了保證各組都能順利完成任務,獲得成功感受,在了解學生各方面能力(思維水平、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協調能力等)差異和學生自薦組長的基礎上,筆者采用了指定分組的方式,對各層次學生進行搭配,4~6人為一組,并指定組長. 這樣可以確保各個小組學生的能力既有差異,又能互相補充,從而可以順利地完成任務,同時也便于對各組學生進行評價.
本堂課需要提出活動主題、收集相關數據、構造問題、制作匯報材料、進行匯報等,因而需要學生之間的分工和協作,對組長而言,這也是第一次. 此外,還需要以這些組長為評委對各個小組的匯報進行評析. 因此,對組長需要培訓,培訓他們如何進行組內分工與協調,如何擬定活動細則,如何對各組打分等. 活動過程中要求操作的適切性、獨特性,材料的條理性,匯報的清晰性等. 當然,對于首次活動,評價應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根據同學評價和教師評價,評委確定小組得分.
結 論
人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各種各樣的教學法的產生都有其理由,都有其優(yōu)勢,但不是萬能藥,不可全盤照搬. 一名優(yōu)秀的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吸收各種教學法的精華,形成符合自身特點和所教學生特點的新的教學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張揚個性,唯有個性化的教學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教學.
【參考文獻】
[1]陳志方. 試論初中數學的有效性教學[J]. 學周刊,2014(2):122.
[2]余長珍. 數學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 學周刊,2014(2):147.
[3]況達,余靜. 淺談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學周刊,2014(2):201.
[4]胡金國. 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育人價值探討[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16.
[5]胡作榮. 對如何提高當前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2014(5):106-107.
[6]王毅. 從一堂課探索個性化初中數學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4(5):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