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理++宋雅馨
摘 要:根據(jù)《奧林匹克憲章》,國際奧委會有權力對國家奧委會做出暫?;蜷_除會籍的處罰決定,但是現(xiàn)行規(guī)定明顯偏向于國際奧委會的權力行使,而忽視了國家奧委會的權利保護。印度國家奧委會會籍遭到暫停是目前的最新實例,國際奧委會及其執(zhí)行委員會對國家奧委會的處罰權力應當有所規(guī)范,國家奧委會享有的程序性權利與實體性權利需要得到保障,處罰過程中出現(xiàn)的糾紛應當提交國際體育仲裁院處理。
關 鍵 詞:體育法;國際奧委會;國家奧運會;印度奧委會;國際體育仲裁
中圖分類號:G80-05;G811.1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4)05-0063-07
On penalties impo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n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
——Starting with the incident of the Indian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being banned
GUO Shu-li,SONG Ya-xin
(Law School,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lympic Charter,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has the power to decide to impose a membership suspension or cancellation penalty on a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however, the existing stipulations are obviously in favor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exercising its power, yet seriously neglect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 The membership of the Indian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being suspended is the latest instance up to this day; the power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nd its executive committee to punish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 should be somewhat regulated; the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ve rights of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 need to be ensured; disputes occurring in the process of punishment should be submitted to and settled by the 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Key words: sports law;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ndian Olympic Committees;international sports arbitration
2012年12月,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通過一項引起體育界震驚的決定,因印度政府涉嫌在印度國家奧委會選舉過程中介入并干預,國際奧委會就此中止印度國家奧委會的國際奧委會成員協(xié)會資格,同時停止向其發(fā)放奧林匹克團結基金,并剝奪所有印度官員參與審議奧林匹克事務國際會議的資格[1]。
根據(jù)《奧林匹克憲章》(以下簡稱《憲章》),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有直接的處罰權,而且由于奧運會、世界杯等國際性大賽影響廣泛,受罰國家往往會積極配合此類國際體育組織的決議,讓人意外的是此次印度國家奧委會卻表現(xiàn)消極,遲遲未采取有力措施改變現(xiàn)狀。通過國際上的力量促進國內體育的發(fā)展固然是件好事,但從現(xiàn)實來看,有時也難以分辨是政治干預體育還是體育主動評價政治。體育治理機構和政府機構間存在一種明顯的類比,國家奧委會是否必須遵守國際奧委會做出的處罰決定?是否存在法律依據(jù)使得國家奧委會能夠通過仲裁的方式維護自己根據(jù)《憲章》所獲得的權利?這些問題不僅對規(guī)范國際體育組織處罰權的行使有著重要意義,進一步而言,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健康發(fā)展也影響深遠。
1 國家奧委會會籍遭暫停的實例
到目前為止,國際奧委會最常給國家奧委會的處罰決定就是暫停資格。國家奧委會的一切活動都要遵循國內法的相關規(guī)定,在不同國家內它有可能屬于自治性社團法人、行政機構或半行政半自治性機構,這都取決于一國的國內法。比如,根據(jù)我國法律,中國國家奧委會是一個獨立的法人機構,但是實質上是一個政府組織成立的管理奧林匹克運動的機構,有學者據(jù)此認為其有行政性[2]。而《憲章》在對國家奧委會組成人員進行規(guī)定時就明確“政府或其他公共權力機構不得指定國家奧委會的任何成員?!辈还苁且粐膰見W委會在其本國是自治性社團法人,還是扮演著行政機構的角色,一貫倡導國家體育機構保持獨立身份的國際奧委會,對于不能保障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奧委會,態(tài)度總是強硬的。
在2012年12月印度奧委會被暫停成員資格之前的3月份,印度政府曾發(fā)出一份指引文件,敦促印度奧委會和國家體育聯(lián)合會制定規(guī)則來強制其官員的任期,德里高等法院裁定該指引文件“有效、具有約束力和強制性,任期條款并不違反國際奧委會憲章”。指引文件中提出,印度奧委會主席和體育團體的限期為12年,“中間可以連任或者不連任”,常任秘書長和財務主管“最多可以有兩個4年期的連任,最少每4年進行一次選舉”,任何一名官員的任職年齡不得超過70歲。不僅如此,德里高等法院還表示,印度政府完全可以對國家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以及印度奧委會制定有關規(guī)定[3]。但是,在國際奧委會看來,印度政府的這一做法明顯就是干預國家奧委會的內部管理,對印度參加奧運會產生了重要影響,不論印度的國家奧委會根據(jù)其國內法屬于上述何種類型的機構,這都是政府侵犯國家奧委會獨立性的表現(xiàn)。endprint
導致印度被暫停資格的矛盾不止官員任期條款這一個問題,還有印度奧委會新主席的選舉問題。事件主要源于志在參選印度奧委會委員的班諾特和查烏塔拉。兩人都因涉嫌在舉辦2010年新德里英聯(lián)邦運動會中參與腐敗行為,正處于政府的監(jiān)管中。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正是上述“戴罪之人”入主了印度奧委會。國際奧委會認為這次選舉受到了印度政府的干預,2012年10月曾做出警告,要求印度國家奧委會反對班諾特當選奧委會主席,但印度方面沒有理會。國際奧委會對此相當不滿,他們認為印度政府的干預直接導致了這種結果的產生,這種行為違背了奧林匹克精神。長時間以來,印度奧運會一直沒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國際奧委會在2012年9月對印度奧委會發(fā)出警告無效后做出了暫停其成員資格的決定,國際奧委會允許印度有一次彌補的機會,即印度奧委會必須重新進行選舉,但在這一問題上雙方一直僵持,直到索契冬奧會舉行期間印度奧委會才修改了相關法令,重新選舉奧委會主席。而這一舉動也立即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積極回應,第2天就解除了對印度奧委會的禁令,也因此避免了印度運動員在本次冬奧會上以個人名義參賽的命運[4]。
印度國家奧委會不是第1個被暫停成員資格的國家奧委會,也不是近些年唯一遭此重罰的成員。2009年,國際奧委會執(zhí)行委員會(以下簡稱“執(zhí)委會”)宣布,由于科威特強制施行的體育立法限制了國內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獨立起草其章程的權利,有悖于奧林匹克運動的原則和規(guī)定,政府對其國內的奧林匹克運動進行了明顯干預,決定暫時中止科威特奧委會的成員資格。對于國際奧委會的這一決定,科威特當局迅速做出了回應,半個月之內就修改相關法律與國際奧委會達成了協(xié)議,隨后科威特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決定議會將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對相關法規(guī)進行修改。鑒于科威特當局的此項承諾以及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國際奧委會表示,原定執(zhí)行的暫停資格處罰將被取消,但科威特有關方面必須在12月31日之前完成所有相關法規(guī)的修改工作[5]。然而,2010年1月1日,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還是做出了暫停科威特奧委會行使職權的決定,因為科威特政府強制執(zhí)行的體育立法表明,科威特管理當局對該國體育組織內部職能實施了明顯干預,妨礙了該國奧林匹克運動組織遵守《憲章》、各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的相關原則和規(guī)定。國際奧委會與亞奧理事會和科威特奧委會近兩年努力與科威特政府尋求解決問題的適當和具體的方法,但是,科威特政府沒有在規(guī)定的限期內兌現(xiàn)它的承諾。不過,在2012年11月27日,科威特內閣通過了對體育法的修改,所以12月就在印度被中止會員國資格的當天,國際奧委會同時解除了對科威特的處罰。
2011年,科威特被停止奧委會工作之后,加納奧委會也接到了國際奧委會對其暫停資格處罰的通知。加納的國內法律不尊重《憲章》的有關條款,導致加納奧委會的自主運營管理權受到了加納國家體育部門的嚴重干涉,遭國際奧委會“清理門戶”。國際奧委會和加納奧委會雙方之間展開過數(shù)月的談判,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曾表示若想解除禁令,加納政府除了根據(jù)國際奧委會規(guī)定及時修改國內體育法外,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將國內體育部門改制為完全獨立的機構。
2 對暫停會籍事件的分析
2.1 國際奧委會與國家奧委會的關系
國際奧委會有權實施加強奧林匹克團結和維護奧林匹克運動獨立性的舉措。2013年最新版本《憲章》的第1條第4款特別將原來的第2款最后一句單獨列出來,即“不論以何種身份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人員或組織,都受《憲章》條款約束,并應遵守國際奧委會的決定?!彪m然有《憲章》指導、規(guī)范和協(xié)調,但是國際奧委會、國家奧委會和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之間仍在利益博弈中艱難前行?,F(xiàn)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上任伊始,不斷呼吁各國政府要充分尊重體育自治,這給國際奧委會與國家奧委會的關系帶來更大挑戰(zhàn)。
國家奧委會雖然是得到國際奧委會承認的組織,卻并不是國際奧委會的成員或者下屬機構。從法律上來講,二者之間并不是上下級機構之間的組織與隸屬關系。“逆向代表制”是由顧拜旦創(chuàng)立的處理國際奧委會、國際奧委會委員和國家奧委會之間關系的關鍵性制度,國際奧委會委員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國際奧委會的代表,而是國際奧委會在該國或地區(qū)的代表。國際奧委會委員是由國際奧委會自選,而不是由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委派的。國際奧委會的組成是國際奧委會委員,是自然人,而不是國家奧委會。其審議機構是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會議,而不是各國的奧委會代表組成的代表大會[6]?!澳嫦虼碇啤钡拇嬖趯τ诒WC各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奧委會在領導奧林匹克運動中的獨立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雖然國際奧委會與國家奧委會之間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但筆者認為《憲章》所起到的實質作用類似于兩者之間一種形式特殊的契約,對雙方的權利義務都應有所約束?!稇椪隆返?7條“國家奧委會的使命與職能”第9款規(guī)定:除了對違反《憲章》的行為采取處置和處分外,國際奧委會執(zhí)行委員會為保護奧林匹克運動在一國的發(fā)展,可以采取任何適當?shù)臎Q定,包括當國家奧委會的活動或其意愿的形成和表達受到所在國家實施的憲法、法律或其它規(guī)定的阻礙或受到政府機構或其它機構的任何行為的阻礙時,可暫?;虺蜂N對該國家奧委會的承認。根據(jù)《憲章》第59條及其細則規(guī)定,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的處罰方式主要有4種:暫停權利、撤銷臨時承認、撤消完全承認、撤銷其組織全會或奧林匹克代表大會的權利。其中,執(zhí)行委員會有權做出前兩種處罰,并決定暫停權利對相關國家奧委會及其運動員所帶來的后果。國際奧委會委員全體會議簡稱為“全會”,全會有權決定撤消對國家奧委會的完全承認以及撤銷其組織全會或奧林匹克代表大會的權利。被撤銷或失去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國家奧委會,因而也失去國際奧委會或《憲章》賦予的一切權利。
《憲章》中“奧林匹克基本原則”部分第5條基本原則“認識到體育是產生于社會框架之內的,奧林匹克運動的體育組織應該有自治的權利和義務,包括自由建立和控制體育規(guī)則,決定機構的結構和管理,享有不受任何外部影響的選舉權,并承擔保證善意管理原則得以適用的責任?!边@一條基本原則是2011年修改時添加進去的,實際上是對原第4條中所刪去部分的完整敘述,2007年版《憲章》基本原則第4條規(guī)定:從事體育運動是人的權利,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體現(xiàn)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賽的奧林匹克精神。體育運動的組織和管理必須由獨立的體育組織領導。這一次對《憲章》的調整不僅對該原則做了更詳盡的規(guī)定,還將其單列出來作為一條所有奧林匹克運動都要遵守的基本原則。endprint
2.2 處罰應當極其謹慎
其一,必須保障會籍制度之下國家奧委會的參與權。國際奧委會與國家奧委會之間是以奧林匹克《憲章》為合同的契約關系,國家奧委會尋求承認的活動體現(xiàn)了其對國際奧委會及《憲章》的尊重和承認。兩者之間的關系具有特殊性,《憲章》有不同于一般合同的強制性,國家奧委會承擔了更多的義務,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的承認和管理也帶有強烈的行政色彩。國家奧委會一經承認即享有作為會員的權利,若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的處罰沒有按照《憲章》規(guī)定做出,或者決定所依據(jù)的證據(jù)、理由不充分,那都將是對國家奧委會會員權利的侵犯,國家奧委會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功能單位,若其正常運作不能得到保障,勢必動搖奧林匹克運動的根基。
其二,必須保護運動員基本權利。暫停國家奧委會資格或者撤銷對其承認的影響往往波及到該國的運動員。2009年至2012年底,科威特運動員都是以個人名義參賽,包括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獲得男子飛碟多項團體冠軍及個人決賽冠亞軍的麥克拉德和穆扎夫。最早以個人名義參賽可追溯到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當時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要求英國運動員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但是英國運動員塞巴斯蒂安·科沒有理會,前往莫斯科,以個人身份參賽,并獲得了男子1 500米金牌和800米銀牌。事實上,國際奧委會做出的處罰決定對于被處罰國運動員的參賽權與發(fā)展權的影響極大。雖然國際奧委會執(zhí)行委員會表示這種情況下運動員們可以個人身份參加比賽,但是享受本國奧委會提供的服務與福利、代表本國參加奧運會是運動員的一種榮譽,更是其一項重要的正當權利,曾經甚至出現(xiàn)運動員為能夠參加奧運會而改變國籍的情況。所以,暫停國家奧委會的會員資格和撤銷承認等處罰都應該是基于充分的理由并依據(jù)《憲章》而做出的,而現(xiàn)行《憲章》中的相關規(guī)定顯然不夠全面,需要進一步完善。
2.3 處罰的理由應當明確列舉
《憲章》第59條規(guī)定:“對任何違反《奧林匹克憲章》、《世界反興奮劑條例》或任何其他規(guī)定的情況,全會、執(zhí)行委員會或者紀律委員會可采取處置或處分”,這一條內容規(guī)定得十分籠統(tǒng),并沒有明確“違反憲章”的邊界,或者說違反憲章分別到什么程度時,國際奧委會的機構可以或應該對國家奧委會施以不同的處罰。
最近20年,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進行處罰的實例越來越多,大致出于兩類情況:一是政府過度干預體育協(xié)會工作,包括人權問題、人員選舉、法律條款沖突等;二是政局變化導致新成立的體育組織不符合國際規(guī)定,沒有得到國際認可。1999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取消阿富汗奧委會的國際奧委會會籍,該處罰在2003年被取消。彼時的阿富汗還處于塔利班政權的統(tǒng)治下,當時婦女在阿富汗受到歧視,不允許參加體育比賽,塔利班倒臺后,阿富汗得以重回奧運大家庭,不少女運動員還被邀請到奧運賽場。因人權問題導致被暫停資格的國家奧委會還有南非奧委會,由于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受到聯(lián)合國制裁的南非,曾被國際奧委會處罰長達28年。
《憲章》要求國家奧委會保持其自主性,抵制可能妨礙其遵守《憲章》的任何壓力,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法律、宗教、經濟上的壓力。阿富汗和南非國家奧委會的例子確切來說屬于“人權”問題中的性別歧視與種族歧視問題,即《憲章》中規(guī)定的“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法律、宗教、經濟上的壓力”范圍,該條是沒有明確任何界限的兜底條款,它反映了國際奧委會竭力希望讓體育不受其他任何枷鎖的束縛。
事實上,國際奧委會對現(xiàn)實中的這些因素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敏感,主動對各種因素做出價值判斷。綜觀整個《憲章》,除了對國家奧委會有協(xié)助國際奧委會開展奧林匹克運動的要求以外,主要是對其獨立性、自治性提出要求,違反這些義務可以成為國際奧委會做出處罰決定的理由。
國際奧委會能夠對國家奧委會進行處罰的情形,研究認為可以在《憲章》中進行明確規(guī)定,一方面,讓受調整主體能夠參照“明法”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另一方面,唯有依據(jù)“明法”所做出的決定才能讓受罰者心服口服。例如,采用列舉的方式“出現(xiàn)下列情形之一,國際奧委會應當根據(jù)本憲章第59條第1.4款的規(guī)定對國家奧委會進行處罰:以種族、宗教、政治、性別或其他為理由實施了任何形式的歧視;國內體育管理機構的組織與運行存在腐敗、不公平或受到外界干預的現(xiàn)象;國內法律條款與《憲章》、《世界反興奮劑條例》或任何其他規(guī)定相沖突等。”
通過分析印度和科威特等國家奧委會,從做出禁令到解除禁令的整個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國家奧委會回應禁令的行為是不能馬虎過關的,國際奧委會要對國家奧委會所采取措施的效果進行實質性的審查。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懷疑,體育立法是國家機構的行為,國家體育立法干涉包括國家奧委會在內的體育組織的活動,如科威特遭禁的理由就是政府制定的體育立法限制了國內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獨立起草其章程的權利,國家奧委會只是在履行自己遵循國內法規(guī)定的義務,特別是當國家奧委會是自治性私人組織時,這種情況下,能否把賬算到國家奧委會頭上呢?在這類情形中,國家奧委會為了履行遵守國內法的義務而被動地違反了保持獨立性的義務,而國際奧委會決定對其進行處罰,表明他們認為保持獨立性的義務優(yōu)先于遵守國內法的義務。其實,禁令背后體現(xiàn)的是國際奧委會的“無奈”和國家奧委會某種程度上的“無辜”,國際奧委會無奈于沒有權力直接干涉一國政府的立法事務,為保證體育自治,對國家奧委會的承認就是國際奧委會手中最有力的籌碼,而國家奧委會則無辜成為國際奧委會與國家政府間博弈的犧牲品。
2.4 處罰機構的權力行使要有制約
1)執(zhí)行委員會的調查權。
2013年版《憲章》中第59條細則將調查權授予國際奧委會執(zhí)行委員會,規(guī)定其可以對任何可能導致處置或處分的事實開展調查工作。執(zhí)行委員會還可以就調查權進行全部或部分授權。除此之外,為保證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憲章》還賦予了執(zhí)行委員會特別調查權,即“在整個調查期間,可以暫時撤銷有關人員或組織由其成員身份或地位產生的全部或部分權利、特權和職責。”endprint
調查既是一項權利,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一項義務,執(zhí)委會必須對事件實情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調查之后,方能做出處罰決定?,F(xiàn)行的《憲章》忽略了對調查權行使的約束,其實,設定約束是為了執(zhí)委會能更規(guī)范而高效的行使權力。執(zhí)委會有義務將調查結果及時通知相應國家奧委會,也就是下文將提及的國家奧委會的知情權。執(zhí)委會不僅要公布調查的結果,還要在做出決定時充分說明其采取調查的手段與方法,更重要的是對于所公布的消息承擔責任?!稇椪隆芬?guī)定執(zhí)委會還享有全部或部分授權的自由,那么接受授權的主體范圍是否應當受到限制呢?被授權方是否能夠完整行使執(zhí)委會所有具備的權力呢?這些內容都尚未有規(guī)定。另外,由于執(zhí)委會享有的特別調查權能夠暫停相關人員或組織的全部或部分權利、特權和職責,所以很有必要對調查設定一個期限,防止因調查的拖延造成更大的損失。我們倡導讓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的處罰糾紛進入仲裁程序,這樣一來,執(zhí)委會的調查結果毫無疑問將被作為呈堂證供,所以《憲章》在對調查權的授予問題、調查的期限問題、調查結果的及時公布問題進行明確規(guī)定之外,還應該要求調查結果書面化以提高其可信度。
2)執(zhí)行委員會的決定權。
執(zhí)行委員會承擔全面掌管國際奧委會的責任,管理國際奧委會事務,《憲章》明確規(guī)定執(zhí)行委員會擔負著“監(jiān)督《奧林匹克憲章》遵守情況”的重任,“對任何違反《奧林匹克憲章》、《世界反興奮劑條例》或任何其他規(guī)定的情況,執(zhí)行委員會有權采取處置或處分”。如何才能判斷國家奧委會失去了獨立性與自治性呢,這是個非常主觀的標準,除此之外,處罰方式的選擇、處罰持續(xù)的時間以及處罰終止的條件等,判斷與決定權統(tǒng)統(tǒng)掌握在國際奧委會的手中,沒有客觀可參照的標準,無可預見性。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的處罰形式有多種,但是《憲章》只對撤銷承認做出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對于暫停會員資格,除了規(guī)定將決定權交給執(zhí)行委員會之外,對于處罰的后果、做出這種處罰的條件、被處罰人的救濟方式等并沒有詳細的規(guī)定。這無疑為執(zhí)行委員會留下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過分的自由裁量權容易導致腐敗和濫用權力現(xiàn)象的滋生,所以,為了預防權力的濫用,需要盡可能的設置客觀的標準,或者建立起參照先例的原則,或者建立一個監(jiān)督、復核制度來保障國家奧委會與運動員的正當權利。筆者認為,應該在維護奧林匹克組織獨立性與運動員權利保護這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不能因僅限制國家奧委會一頭而導致國際奧委會某個機構權力的膨脹。
2.5 國家奧委會的知情權與申訴權
《憲章》規(guī)定,執(zhí)行委員會做出任何此類決定前,都須為上述國家奧委會提供申述的機會,還明確賦予了國家奧委會知情權和申訴權。知情權乃是指當事人享有了解所作處罰決定以及獲得書面通知的權利,《憲章》規(guī)定全會、執(zhí)行委員會或紀律委員會決定的任何處置或處分都應書面通知當事人,這是實現(xiàn)知情權的一種基本方式。但是《憲章》對于知情權的規(guī)定惜墨如金,沒有闡明當事人可以了解的具體范圍,比如做出決定所依據(jù)的事實、所做決定的法律依據(jù)等,對于當事人而言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內容,知情權是申訴權實現(xiàn)的基礎,如果這些材料不明,當事人難以有針對性的提出申訴,真正行使申訴權。
《憲章》中規(guī)定的申訴權只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受理申訴的機關為采取處置或處分的國際奧委會主管機構;其二,申訴的方式為親自出面或提交書面辯護的權利。事實上,《憲章》并未就處罰申訴制度的一系列問題做出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申訴制度仍處于起步和創(chuàng)建階段。申訴意味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對同一事件做出新的判斷,以防止錯誤裁判的發(fā)生。申訴權一旦進入《憲章》即成為一種具體的“獲得權利救濟的權利”,性質上屬于受法律保障的程序性權利,相關當事人依《憲章》提起申訴的,受理申訴的機構有義務對此進行審查并做出決定。根據(jù)申訴權的性質和設置申訴權的目的,申訴制度應該包括:提出申訴的時限,受理申訴的機構是否必要做出回應以及回應的時限與方式,申訴期間原決定的執(zhí)行情況,申訴的客體限制,除此之外,執(zhí)行委員會擁有極大的裁量權,卻沒有監(jiān)察機構對其行為實施監(jiān)督,這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3 建議由國際體育仲裁院處理不服處罰的糾紛
3.1 對專業(yè)糾紛解決機制的需要
印度奧委會在獲知國際奧委會的決議之后,仍然堅持舉行年度全體會議,按照既定程序選舉了新的秘書長和主席。印度奧委會代主席馬洛塔正式向外界宣布了選舉結果,涉嫌貪污而飽受爭議的班諾特順利當選為新任秘書長。馬洛塔同時表示,整個選舉過程都符合印度法律規(guī)定及奧林匹克章程,選舉結果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同意,是有效合法的。而印度青年及體育事務部則發(fā)表聲明對選舉結果表示支持,并質疑國際奧委會沒有及時就有關規(guī)定進行修訂。該部的部長則表示,政府機構無權干涉印度奧委會的任何決定,但他本人會積極同國際奧委會進行協(xié)商,爭取盡快解決這一問題。
印度遭到資格暫停的事件中,印度奧委會與國際奧委會之間的溝通持續(xù)了一年多,期間國際奧委會還曾表示如果印方再不積極組織重新選舉,則將開除印度奧委會會籍。在印度奧委會2014年年初組織重新選舉之后,終于回到了奧林匹克大家庭,雖然這個結果并不出乎意料。從歷年來的禁令事件中反映出國家奧委會處罰現(xiàn)行制度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進行處罰所帶來的矛盾需要雙方之間的談判與協(xié)商,但是當談判與協(xié)商不足以解決問題時,必須引入更完善、更系統(tǒng)的機制來做出一個有理有據(jù)、使各方都服的決定,以更有說服力、更具專業(yè)性的方式處理糾紛。隨著聽證、答辯等程序與結果的公開,一方面幫助國家奧委會正式行使其解釋、申辯、申訴的權利,而不是像印度那樣拖延時間的暗暗較勁;另一方面,對執(zhí)行委員會也起到了牽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他國企圖破壞其國家奧委會獨立自主性的行為,有更強的預防和警示作用,國際體育仲裁院(CAS)作為國際體育界最權威的仲裁機構,其裁決應該能給各界一個滿意的答復。
3.2 CAS行使管轄的合理合法性endprint
1)CAS管轄權的合理性。
因為IOC(國際奧委會)與各IF都追求適用和執(zhí)行一套全世界統(tǒng)一的規(guī)則,所以不同國家的法院對奧林匹克與國際體育糾紛事實得出不同結論的情況,會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此外,值得懷疑的是,國內法院是否具有必備的專業(yè)知識來解決國際體育糾紛。理查德·波斯納法官,是美國一位杰出的聯(lián)邦上訴法院法官,已經察覺到:“幾乎沒有比聯(lián)邦法院更不合適的機構來確定參賽資格或決定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資格的程序了。”不同法律體系(例如,普通法系或者大陸法系)有不同的特征,司法意見也可能會隨之產生沖突,如司法管轄權的規(guī)定、司法獨立原則的效力范圍、體育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以及一個國家內部與跨國的體育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奧林匹克運動要求:統(tǒng)一且已被普遍接受的規(guī)則能被解釋、適用,并由獨立而公正的裁判、仲裁員或終審法官予以執(zhí)行,國內法院實施管轄能否達到此目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即便國內法院能夠排除干擾而做出自認為公正的判決,但是對于本文所指的這類糾紛的管轄權應該具體交給哪一個國家呢?判決的承認和執(zhí)行又是一個客觀的現(xiàn)實問題。既然,奧林匹克運動糾紛的解決已經有CAS這個單獨的國際裁決機構及獨立的法律體系,能做出終局有效的裁決,裁決在全球范圍內有效和得到承認,那么直接將此類糾紛交給CAS解決,既是對已有資源的充分利用,又能高效的解決問題。
2)CAS管轄權的合法性。
如同一般的國際仲裁一樣,CAS解決國際奧委會處罰國家奧委會爭議的前提是它對此具有管轄權。管轄權是CAS受理爭議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對某爭議的管轄權,才能排除其他組織對該爭議的管轄,做出的裁決才對當事人具有拘束力,當事人應當遵守。
CAS普通仲裁庭審理的爭議基于當事人之間所締結的將爭議提交CAS 仲裁的協(xié)議,該協(xié)議可以在爭議發(fā)生之前締結,也可以在爭議發(fā)生之后締結。上訴仲裁庭的管轄基礎則基于有關體育組織在其章程或條例中規(guī)定的將爭議提交CAS 仲裁的強制性仲裁條款,或在運動員和體育協(xié)會的注冊許可合同中規(guī)定的強制性仲裁條款。在奧運會體育仲裁體制下,體育仲裁協(xié)議高度呈現(xiàn)為格式化的合同條款,體現(xiàn)在《憲章》、各國家奧委會章程、各單項體育協(xié)會章程等規(guī)范之中[7]。國家奧委會獲得國際奧委會承認的條件是遵守《憲章》的規(guī)定,國際奧委會據(jù)此對國家奧委會實施管理,因此,《憲章》應當視為國際奧委會與國家奧委會之間的協(xié)議,國家奧委會參與了奧林匹克運動和奧運會,實際上就被認為默示同意了《憲章》中包括仲裁條款在內的一切條款?!扼w育仲裁規(guī)則》第S1條指出下列當事人只要表明他們對爭議有利害關系就可以將其爭議提交國際體育仲裁院仲裁:國際奧委會、國家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體育運動協(xié)會、國內體育協(xié)會以及“一般有權利解決爭議的任何自然人與法人”,這一條強調的是各體育組織的章程中必須有仲裁條款,CAS才能管轄案件。其實對這類案件的管轄,CAS也是有仲裁條款依據(jù)的?!稇椪隆返?1條規(guī)定:“在奧運會舉辦期間發(fā)生的或者與奧運會有關的任何爭議,須按照《體育仲裁規(guī)則》的有關規(guī)定,提請國際體育仲裁院獨家仲裁”,該條應被視為國際奧委會與國家奧委會之間的協(xié)議中的強制性仲裁條款。根據(jù)該條的字面意思,其不止是適用于“奧運會舉辦期間”,還可以適用于“與奧運會有關的爭議”,研究認為一旦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的處罰直接影響到了該國參加奧運會,而國家奧委會又表示不服時,這中間產生的爭議就能夠被視為“與奧運會有關”了。沒有上述兩種情況下的糾紛該如何處理呢,正如下文所證,既然CAS已有了處理這類糾紛的經驗,便能保障爭議得到公正的解決。
3)CAS的經驗適合處理此類糾紛。
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的處罰屬于可以通過仲裁法律途徑裁決的糾紛,該問題是有法律性規(guī)范進行明確界定的,有清晰的權利義務關系。CAS處理過的案件類型很多,其中有兩類案件與國際奧委會處罰國家奧委會具有可比較性,且CAS處理得當,能夠說明CAS具備對此類糾紛進行管轄的能力。
第1類是國際體育組織處罰其委員的案件。斯拉考夫是一名保加利亞籍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在雅典奧運會開幕前,一批英國記者裝扮成支持倫敦申辦2012年奧運會的倫敦市民代表向斯拉考夫游說,在與這批記者的交談中,斯拉考夫隱約地表示他曾經參與了一個申辦城市收買奧委會委員投票權的談判,而這次與記者的交談被秘密地錄了下來。就在雅典奧運會開幕的前9天,該錄像被BBC播出,迅速成了國際奧委會的一大丑聞。2004年8月7日,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一致同意了道德委員會的提議,中止斯拉考夫在國際奧委會的所有權利并取消其國際奧委會委員資格。斯拉考夫不服國際奧委會的決定,向AHD(CAS的奧運會臨時仲裁機構)提出了上訴。仲裁庭認為,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完全有權剝奪其作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的權利,并且國際奧委會在做出決定前,給了斯拉考夫就該事件做出解釋的機會。因而,仲裁庭駁回了他的上訴[8]。
第2類案件是會員資格案件。1997年1月,直布羅陀足協(xié)(GFA)向歐洲足聯(lián)(UEFA)遞交加入申請,但是UEFA遲遲未給出答復,而在漫長的審查期間內UEFA又對其章程的第5條進行了修改,規(guī)定此后只接納被聯(lián)合國承認為獨立國家的成員加入UEFA,并以該條作為拒絕GFA的依據(jù)。2002年8月,GFA將UEFA訴至CAS,申請仲裁庭裁決UEFA依照其提交加入申請時的章程規(guī)定而承認其成員資格。最終,CAS裁決支持了GFA,要求UEFA應當根據(jù)申請?zhí)峤粫r的規(guī)定來決定對GFA的承認問題[9]。經過GFA長達十年之余的努力,2013年5月24日,直布羅陀最終成為UEFA的第54個成員國足協(xié)。
國家奧委會受處罰案件的主體和事由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類爭議應當適用的程序無疑是CAS普通仲裁程序,其一,CAS上訴仲裁程序的開始要求申請人窮盡了內部救濟手段,而在CAS之外,當今體壇沒有其他適合處理國家奧委會遭處罰案件的仲裁機構了;其二,這類案件的調查和雙方談判需要比其他類型的案件更多的時間,臨時仲裁程序強調的是高效,顯然更不適用。endprint
4 CAS行使管轄權對奧林匹克運動健康發(fā)展的意義
CAS成立已有30余年,有專門處理體育問題的一套原則和規(guī)則,其所作出的裁決也在實際上起到了“判例法”的作用,由CAS行使管轄權處理國際奧委會對國家奧委會的處罰糾紛有利于規(guī)范奧林匹克各機構之間的管理關系。國際奧委會、國家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是支撐國際奧林匹克事業(yè)運作的三大力量,三者的運行情況直接影響到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的狀況,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國際體育管理機構的運作應當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然而《憲章》中規(guī)定得更多的是國際奧委會的管理權力,如果只是一味的強調“權力”而忽視了“權利”,則“權力”也難以長久,所以在處罰時注重成員的基本權利是必要的。給受到處罰的機構以救濟的權利,保障其行使申辯權等其他程序性的權利,使其確信自己得到了公平的裁決而積極、及時地執(zhí)行裁決、改善現(xiàn)狀,這不僅適用于國際奧委會與國家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之間,也應推及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與國內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之間的關系處理。國際體育管理機構之間、國際體育管理機構與國內體育管理機構之間協(xié)調而又相互制約、聯(lián)系緊密而又各司其職的狀態(tài)更有利于奧林匹克運動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白志標. 印度奧委會資格被停[EB/OL].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2-06/content_7690729.html,2012-12-06.
[2] 夏嬌陽. 國際奧委會與國家奧委會法律問題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學,2008:25.
[3] 諸葛月英. 印度政府干預官員任期 威脅國家奧委會自治權[EB/OL]. http://www.chinadaily.com.cn/
micro-reading/dzh/2012-03-30/content_5576073.html,2012-03-30.
[4] 周天一. 國際奧委會解除印度參賽禁令 終可代表國家參賽[EB/OL]. http://sports.sohu.com/20140212/
n394826719.shtml,2014-02-12.
[5] 楊伶. 科威特政府修改法規(guī) 國際奧委會取消對該國的禁賽[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
2009-07/29/content_11788904.htm,2009-07-29.
[6] 夏嬌陽. 國際奧委會與國家奧委會法律問題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學,2008:36.
[7] 劉想樹. 國際體育仲裁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79.
[8] 郭樹理,周青山. 2004年雅典奧運會體育糾紛仲裁案例述評[J]. 法制資訊,2008(8):63.
[9] CAS 2002/O/410 The Gibraltar Football Association (GFA)/Union des Associations Européennes de Football (UEFA).[EB/OL]. http://jurisprudence.tas-cas.
org/sites/CaseLaw/Shared%20Documents/Forms/By%20
Year.aspx,2012-12-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