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娟
你對孩子的要求高嗎?每個老師,每個爸爸媽媽都應該這樣問問自己。
每次到了考試復習期間,最累的就是那些父母眼中還不夠優(yōu)秀的孩子們,以及他們的老師,尤其是他們的父母。是呀,相對于班級中排名最前的那幾個學生,孩子的每門功課都有缺憾。當孩子正在低著頭,不停地寫寫算算的時候,作為老師的你,作為爸爸媽媽的你,是不是正惱怒地站在孩子身后虎視眈眈?
或許正是因為所謂的“責任”與“關愛”,這個時期的很多孩子都苦不堪言。其實,有多少孩子能夠完全達到爸爸媽媽或者老師的要求呢?我們又為什么要強求所有的孩子都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天賦。同一張卷子,有的孩子第一次答就是滿分,而有的孩子你讓他答三遍也會錯很多。
難道每個孩子都得考一百分嗎?有些人追求完美。完美不是壞事,對事情要求盡善盡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最好,這就是完美??墒菍τ谒械氖虑槎甲非笸昝朗遣惶F(xiàn)實的。在時間上,在精力上,在能力上,很多方面我們都是有所限的。追求完美是從自我的角度考慮的,忽視了事物內在的微妙規(guī)律,所以常常事與愿違。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很多父母追求完美,加上社會功利性的驅動,無數(shù)子女成了父母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工具,他們將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子女,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稍有不從便施以“冷或熱”的暴力相壓,殊不知在這種價值取向與精神壓迫,已經使孩子苦不堪言。由于父母根本沒有科學合理地評估子女的實際能力,也不了解子女個人的合理興趣取向,放棄了一種自然與坦然的態(tài)度,造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法享受到“合理的快樂”,所以他們不會感恩,更不懂得愛。他們長大后,要么是暫時地“成功”了,但是遇到點挫折,就輕易地“折斷”了;要么稍有行為能力,就開始報復父母。我們在做心理輔導工作的過程中經常遇到這種學生,網(wǎng)上也報道過子女殺害父母的新聞,這是“愛孩子”的父母們萬萬沒有料到的事情。
“大熊貓爸爸”潘文石教授在一次采訪中說,大熊貓生活在海拔超過3000米的山上,雪線以上自然條件殘酷。它們以竹子為食物,每天不停地吃竹子,吃幾十斤才能吸收一點點能量,它們不是不想吃肉,是根本吃不到。大熊貓沒有攻擊性,很多比它們強大的動物都消亡了,但是大熊貓存活下來了。熊貓的幼崽出生時只有一個半雞蛋那么重,相當于人類四個月的胚胎,但是大熊貓就是在一系列的不完美中走過了110萬年的歷史。
世界上的物種,100個里面就有99個消亡了,大熊貓卻得以存活下來,這說明什么?說明生命的延續(xù)其實真的不需要十分完美、十分精確。
要求一定要完美,一定要好,一定要成功,一定要贏的人容易變得脆弱。筆者老鄉(xiāng)的一個孩子曾經是本地的高考狀元,考到了一所著名大學后他發(fā)現(xiàn)高手如云,自己不再那么出色,就這么一個“發(fā)現(xiàn)”,讓這個孩子崩潰了,重度抑郁回家休養(yǎng)。其實,順其自然的人最堅強,柔軟勝剛強,這是道家的理念。所以,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妨慢慢滲透順其自然的思想。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愛的蘿卜青菜,通往羅馬的道路有千千萬萬條,很多問題不是單項選擇,答案往往豐富多彩。確定的世界是人為制造的,不確定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每一件事情的變化都有許多種可能。隨性而為,隨遇而安,隨緣而喜,別把生活定格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空間、觀念、標準上,堅強中隨遇而安,平凡中感悟快樂。
所以,讓孩子們輕松一些吧,只要他們盡力去做就好,不必強求他們一定要追求完美;讓他們快快樂樂地度過童年的時光吧。
生命,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生命,并不需要那么完美。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州市實驗小學,膠州,266300)
編輯 / 黃才玲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