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勝武
【摘 要】時政教學融入高三復習,不僅有利于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還能搭建從知識掌握到能力提升的一座橋梁,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增強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梢圆捎谜n前導入、知識拓展、試題植入、專題解讀等方式進行。
【關鍵詞】時政 融入 高三復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148
一、高三重視時政教育的重要性
1.高中思想政治課必須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才能完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任務。高三是學生高中生活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他們思想走向成熟的一個關鍵時期。時政能夠體現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以及體現國際、國內形勢發(fā)展的狀態(tài)和趨勢。時政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透視社會熱點,正確認識形勢,把握時代發(fā)展趨勢,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地促進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實現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三學生面臨巨大的學習和考試壓力,學習繁重,學習強度大。雖然學習自覺性比原來有所提升,但常常感覺學習枯燥、疲憊,往往認為做題不過是玩文字游戲,導致復習效率低下。他們雖然有關心時事的強烈渴望,但自己幾乎沒有時間看新聞,了解時事。通過將時事融入課堂,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思考,感受生活的真實與知識的價值。
3.高考試題命題思路已經形成 “能力立意”和“現實問題立意”兩大重要特征。時政,是高考政治學科考查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命題的重要載體,政治高考試題往往以問題為中心,緊跟時代,關注熱點、關注生活,著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高三的政治學科復習中,通過融入時政教學,搭建從知識掌握到能力提升的一座橋梁,可以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增強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
二、高三復習中融入時政教育的做法
1.課前導入。高三復習課的安排主要是按照教材知識體系,在每一個知識單元的復習課開始前,可以根據復習內容,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熱點事例進行復習導入。如復習“投資理財的選擇”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選備受爭議的“余額寶”這樣一個素材,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投資理財的相關知識。導入的載體最好是多媒體資料與紙質資料結合。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關注,而紙質資料便于給學生課中、課后聯系教材知識分析問題提供載體,也便于保存復習。
2.在對知識進行復習整理過程中,利用知識拓展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熟悉與該知識相關的國家重大最新政策表述。比如,在復習《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時,可以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到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要求以及“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建設法制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yōu)化政府組織結構,提高科學管理水平”。一段扼要補充給學生。
3.通過試題植入時政內容。平時的練習和考試的命題中,有計劃,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熱點素材來進行命題。因為這些內容平時在新聞視頻中看到過,能讓他們感受到材料的真實性,避免以玩文字游戲的心態(tài)生搬硬套。既增加學生對時政的全面了解,又引導他們對相關現實問題的深入思考,激發(fā)思維潛能。
4.時政專題復習。這一項內容,一般是放在高考復習的最后一輪進行,當高中思想政治幾個模塊的內容全部復習完成之后,將時政內容,按主題劃分,從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幾個方面,整合相關時政素材,從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個方面,主要以試題形式,進行多角度的解讀。專題復習,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師可以結合自己對當前國家政策和高考命題的最新要求自主的來選擇五個左右專題重點解讀即可。
三、注意時政教育的幾個問題
1.注意時效性和選擇性。
時政素材要注重一個“新”字,講究時效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越是最近發(fā)生的事情,越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越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和爭論。政治教師要做有心人,堅持對時政熱點的關注,如閱讀報刊、雜志,收看電視新聞、網絡查詢等。我們應該在眾多新聞事件中選取有代表性事件,使用碩鼠、視頻編輯專家等下載和編輯軟件,及時快速從網絡搜集保存相關多媒體音視頻資料。我們要盡量選擇與教材知識結合緊密又具有長效性、代表性的,有關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國計民生的,有重大影響的持續(xù)性熱點。如,科學發(fā)展觀、“三農”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政府職能轉變、民主政治建設、國家主權、食品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熱點,在高考中是“常考點”,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變化。
2.要緊扣主干知識復習,分清主次。
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教材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高考命題的主要依據,我們在時政問題的復習中,要認真研究《考試說明》規(guī)定的考試范圍和主干知識的考查范圍。要分清主次。要以教材考點復習為主線,時政內容要服從和服務于這條主線,千萬不能脫離教材知識去搞熱點,為講時事而講時事。否則學生基礎掌握不牢,會造成理論與實際的脫節(jié),達不到應有的復習目標和效果。
3.經常性、針對性地加強訓練,提高運用能力。
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不是短期內可以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發(fā)展提高的過程。沒有必要對每一個熱點問題都做系統全面的分析。最好每1-2周有一個紙質的時政素材提供給學生。在這個素材的基礎上進行命題,必要時設置變式問題,讓學生反復思考,反復訓練。真正熟練靈活地掌握時政題的答題技巧,做到熟能生巧、舉一反三。
4.要注意熱點的長效性。
我們不僅要關注本年度與教材知識結合緊密的時政熱點,更應關注那些長效的,有關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國計民生的,有重大影響的持續(xù)性熱點。如科學發(fā)展觀、“三農”問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全球化、政府職能轉變、民主政治建設、對外開放的國策、國家主權、食品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熱點,在高考中是“常考點”,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變化。這些熱點要多關注,既要關注當前出現的新信息,也要關注過去黨和國家對此熱點問題的態(tài)度和做法。
總之,時政融入高三復習課,不僅體現了素質教育和政治課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能力,增強復習的實效性。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勇于探索,時政的融入,一定會讓我們的高三復習收到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有正《遵循認知規(guī)律,提高高考復習的有效性》[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10).
[2]閆榮娟.高中政治時事政治教學[J].學周刊,2013,(11).
[3]臧欣榮.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