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丕全
摘 要:教育存在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學生在校怕作文,走出社會不會寫作的現象。用生活教育觀念可以改變命題作文的固有模式,可以改變從三年級起才是作文的觀念,可以改變學生無言可說、無話可寫而導致空虛、造假的作文現象。寫作教學要從啟蒙教育抓起,從說寫一句到幾句,逐步提高(不求完整篇)??梢詮恼n內外生活、家庭及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的語言中習得,利用課本知識去學習生活知識,及時寫作的起點有是寫作的發(fā)展。
關鍵詞:課本知識;生活體驗;啟蒙寫作
一提到作文,學生怕寫,教師難教。作文是長期以來的教學難點。新的教學改革理念為我們開起了一道寫作之路,展示了一片寫作之源。寫作要從啟蒙教育抓起,從兒童抓起。根據學段目標、寫作要求,小學第一學段為“寫話”。啟蒙學生是什么基礎也沒有,要他們寫出意思表達清楚、文字通順的幾句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但寫話的前一要素是說話,在生活中兒童有滔滔不絕的話語,因此,啟蒙教育的寫話是從生活中來,從兒童的隨口話中提煉出來的。天真活潑的孩子有說不完的話題,這正是說寫之源泉。在教學中要不斷發(fā)現、不斷探究、盡可能挖掘出生活中的說寫資源,夯實寫作基礎等方面,以第一學段為例談幾點做法。
1 課程目標提出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為寫話訓練,首先把第一學段再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第一學期的前半期,是無文字的寫話,即說話訓練。要求學生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能用語言(簡單單句)說出來,能說完整話(有主謂語以及其他成分)。
第二階段為第一學期后半期,能簡單地陳述一件事(可說兩句及以上的連貫語句),能寫出三種不同句式的完整句子(簡單單句或復句),同時會用相應的標點符號。
第三階段是第二學期至第二學年,以生活為題材,逐步培養(yǎng)想象能力,能寫一段較通順的話,并能使用好逗號、句號、問好和感嘆號等標點符號。
2 啟蒙寫話教學
2.1 課堂學習說、寫
例一,對自己說話。
在應試教育理念下,教材學習是寫話的主要渠道,訓練說寫課堂是唯一的場所。每一學期只安排了八次說寫些練習,照本宣科、框架模式,次數受限,這對說寫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說話是個體生活表達的需要。如開學第一課,自己叫什么名字,上幾年級了,在什么學校讀書以及對校園的了解,先自己說、同桌交流,對校園環(huán)境做一些簡單介紹。接著翻開新書的“入學畫面”,畫上都有哪些人,在干什么,從中學習一些禮節(jié)。再看看這所學校的環(huán)境,指導學生邊觀察邊述說。
例二,在拼音學習中學說話(只說不寫)。如學習分辨“b”和“d”時,編順口溜記住字形,同時又是最好的口語訓練,課課堅持說話練習,說一句即可。說話既是口語訓練,又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練習。
例三,在學習課文中學寫句子。
在學習課文前只說不寫。在課文學習中要認識句子,學習寫句子。例如:《爺爺和小樹》一課中的“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學生在學習時隨即說話:“我家……有橘柑樹”“我家菜園里有......”“我的書包里有......”。認識句式:“……有……”,讓學生多說幾句,再把最喜歡的話寫下來(多說少寫),同時認識陳述句,末尾用句號。利用不同的環(huán)境、情鏡,領會感嘆號、問號的用法。如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時,王楠同學說:“今天好冷??!”。這說明學生能從自己體會到的、感受到的情境中學習說話就不難了。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學生在學習后,遺忘立即開始?!皩W得快,忘得快,以后逐漸緩慢”,因此,課課堅持說寫,既可以說寫課堂學習,也可以說寫課外生活事例,為以后的寫日記、作文打下基礎,又有助于課堂學習。說寫不能受次數的限制(特別是低段),才能克服遺忘、提高說寫能力。
例四,調整課文情景為適合實際情景時的學習,有利于說寫訓練。如第二冊《要下雨了》一課“嘩,嘩.嘩”是下雨時雨水的聲音,邊學習邊引導學生看雨、聽雨、想雨,默默地對自己說說正在下雨的雨景,再寫下來。同時學習句子中的逗號、句末用感嘆號等標點符號。課文的情景是下雨,為了與實際情景相適合,可以把課文調至有雨時才學習。這樣學生能親耳聽到“嘩,嘩,嘩”的下雨聲,真切地理解“嘩,嘩,嘩”是形容雨聲的象聲詞,同時讓學生說出更多的形容雨水的象聲詞;二是能切身體驗看雨、想雨時的真實感覺。兒童最需要的就是設計好課文情景與生活情境相結合的語言和活動,才會有言可說,有話可寫。
2.2 利用生活中的事件進行說寫
學生身邊生活的空間就是說寫的材源。學生親自聽到的、見到的、參與的所有事件都是說話的最佳材源,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的隨口話中收集、提煉書面語言。隨口話是學生無拘無束的自由語言,這是兒童發(fā)自內心的真實表白,“是思想的直接現實”,①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言語作為寫話的材料。寫作是最嚴格最規(guī)范地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谡Z隨便,寫話規(guī)范。因此要加強指導,寫多了、寫熟了,就會覺得寫話是一件很平常的練習,不感覺會有多大的坡坎,由寫一句到寫幾句,循序漸進。
2此要加強指導、訓練。如“自己會穿衣服嗎?”“幾時起床?幾時上學?”等。啟蒙生在家里生活就是在家里學,把這些基本生活的事件寫下來,既學到常規(guī),又學到知識。
3、從自然環(huán)境、觀察、操作中學習寫話。如在灑水掃地后,指導學生按掃地的順序說說,怎樣掃的,掃得怎么樣,再進行說寫練習。讓學生自已擬定題目,獨自觀察,如以“我家的垃圾”的處理為題材,進行觀察、寫話。學生親自參與不同的活動會有不同的感受,對不同活動的價值也有不同的認識。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雹谝虼耍瑢⒚蓪W生的寫話要重視自我對事物的觀察、認識、想象。
4、在活動、娛樂中體驗說話,這是學生最快樂的事。有參與體驗,有成功的喜悅,有述說不完的能干。如翻杠架是同學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開初學時總是要摔上幾跤,疼過了又來翻,終于學會了,還會翻出不同的花樣。讓每一位學生都說說自己是怎樣翻得、怎樣學會的,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是啊,學生參與什么樣的活動,就受到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快樂就受到什么樣的體驗。正如王崧老師說過:“孩子的心中是一口井,我們要往這口井里注入的不僅是知識、能力和方法,還有情感。”情感體驗最深的是活動,活動中體驗,體驗中說話、寫話正是教育所期待的。
2.3 交際寫話
“交際雙方是互為主客體的對話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在學生之間的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中以具體事件進行互相講述。講者要自然大方,盡量把事件說得具體、清楚、明白,讓人一聽就懂,;聽者認真,努力聽懂講話的主要內容,初步學習對不理解的地方要主動向人請教,有不同意見與人商討。心系說者,心心相通,交際才有親切感,才能欲發(fā)出真實情境體驗的話語。
1、學習自述、寫話,就是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能確定自己最喜歡要說的事為說話材料。如自己的畫,這是學生最喜歡做的。先說說自己畫的什么,為什么要畫它,還想到了什么?說說、寫寫,進行自練。在家里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最高興,為什么要做?通過自己說說后,再進行寫話。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對勞動的熱愛,對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又學會與自己心靈的對話,這是最常有的,用得最多的,是寫話最重要的一步。
2、口語交流寫話。一年級學生是培養(yǎng)口語交流的起點,指導學生有序地表達自己的生活事件。如我最喜歡的人是誰,為什么最喜歡他(她)?在家里我最愛做的事是什么,我有一個好習慣是什么等等,盡可能說出事件的緣由,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確定一些題材進行交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自述、交際質量,才能寫出更好的話語。
說、寫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生活是兒童寫話的主要材源。“任何知識的來源,在于人的肉體感官對客觀外界的感覺”,[1] 成年人如此,兒童更是如此,故啟蒙時說寫不必先學規(guī)則,而是從生活語感學起。生活中的說寫訓練是一年級學生語言積累的一個重要途徑。寫話是由低到高的發(fā)展過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因此,說寫出現的頻率要高,資源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才是真正的寫作價值取向。兒童啟蒙的說寫是一個“就物而言”“就言而得意”“據意而擇言”的過程。這是語文學習的發(fā)展規(guī)律。生活教育更適合啟蒙時段“盲童”讀的書,也就是“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鹫f來,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教科書?!蔽野烟招兄壬摹吧罴唇逃钡睦砟?,用到啟蒙階段是最適合不過了。啟蒙學生從開始不識字到識一些字再到閱讀、理解是一個循序漸進、與時俱進的過程。單憑從教科書上的內容學習來讓學生進行說寫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在生活資源中學習可以輔佐教材,離開文字可以從參與和觀賞中進行體驗說話,理解生活,認識價值,更可貴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生活的實踐能力,同時能領會到知識是從生活中來的這一認識觀,這些方面教科書是難以做到的,他畢竟是一個例子。利用好這個例子,就會“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利用課文知識寫課外生活,既是寫作的起點,也是寫作的發(fā)展。有了有序而豐富的生活資源,學生不怕寫,教師也不愁教了。教育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只有實踐的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2] 生活寫作,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能向學以致用、生活實踐等方面而發(fā)展,寫作能力就能提高。
注釋
①《馬克斯恩格斯全集》中文第46卷,[109]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288]
[2]《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