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蓮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113-02
《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寫作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边@段話強調了作文教學應該生活化,應該把作文教學置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積累生活素材,把自己的真實感傾訴于筆端。葉圣陶先生也說過:“寫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的確,我們要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寫出真實的、豐滿的美文,在生活中寫作,在寫作中體驗、感悟生活,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陶冶情操。
一、認識生活、積累素材——真實的“美”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即教育之場所?!钡疤釛l件是“你”必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墒?,學生們卻好像缺少了一雙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眼睛。據(jù)調查,讓學生寫一篇感人的事: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寫到讓座,無非就是老爺爺讓一位年齡更大的老奶奶,難道世上有這么多巧合嗎?其實感人的事情很多,媽媽的一個撫摸,爸爸的一個鼓勵,老師的一個眼神,同學的一次安慰……無不蘊藏著深深的愛,可學生為什么捕捉不到呢?
學生初學作文感到無話可說,興趣索然,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懂得從生活中收集作文的材料。其實,孩子們的生活內涵是很豐富的,家庭、學校中每天發(fā)生許多有趣的事情,有讓人高興的,有讓人感到委屈的,也有令人難忘的,用小學生的眼光和語氣把這些事情寫下來,就會是一篇感情真摯的作文。學生每天上學的路上,都可以觀察到周圍豐富多彩的景色。還有在校園內開展的各類活動等等,都是很好的寫作材料。
因此,我們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在生活中學會觀察,親眼看,看得細致,才能積累素材。
比如春天來臨,要讓學生寫好《春天來了》,可結果學生寫的都無外乎是我們小時候寫過無數(shù)次的套話:“小路邊的柳樹發(fā)芽了,柔軟的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歡迎我們……”“田野里一片嫩綠的麥苗,像綠色的地毯一樣……”“油菜花開了,金黃的一片……”“桃花在枝頭綻開了笑臉……”怎樣才能寫出真正的春天,寫出孩子自己看到的春天,感受到的春天呢?可以帶領學生來到田野里去“找春天”,當看到那大片綠綠的草地時,我鼓勵他們說一些寫草的詩,寫草的詞,幫助學生對草有一個更豐富的認識;鼓勵孩子們在草地上玩游戲,吹草哨、采野花、打個滾,甚至就是靜靜地坐在軟綿綿的草地上,享受春天陽光的溫暖,看白云悠悠。這樣,在習作時就不會只有靜的景色了,更有了動的歡樂了。有的孩子甚至吹起了草哨,聞聞油菜花的香味,觸摸一下泛青的柳枝。孩子們在我的指導下,不僅看到了青青的草,也看到鄉(xiāng)村許多特有的景色,紫色的蠶豆花、白色的豌豆花、白中帶紫的蘿卜花……;聞到了不同的花香,聞到了青草的味道,聞到了松軟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燕子的啾啾,聽到了孩子的快樂、笑聲。
二、體驗生活、樂于表達——靈動的“美”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為學生更好地體驗生活提供了一條極佳的途徑。情境的創(chuàng)設進一步促進了我們作文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到了生活化的作文,讓學生從更為廣闊的角度和更深的層面去認識體會了作文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是熱衷于游戲和活動的。我們的學習過程只要能以這些方式進行,總能激起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寫作也不例外。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便和學生一起組織了幾項小型的比賽:拔河、跳繩、丟手帕等活動,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比賽結束后,大家選擇了自己喜愛的項目進行了寫作。因為是親身體驗,體驗過程中又進行了有意識的觀察,所以寫出來的作文是有血有肉的,把那場面真實地再現(xiàn)了出來!我還利用了語文課的寶貴時間,專門設立“5分鐘專題”如“新聞發(fā)布會”“好書交流會”“生活趣事談”……同時我還牢牢抓住本校的各種活動,如寒假樂園(小小科技作品、我的春節(jié)我做主……)讓同學更好地發(fā)揮自己,展示自己。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只要老師引導得法,讓學生在積極地體驗過程中萌發(fā)出強烈的表達欲望,達到“欲吐為快,不吐不快”的境界。學生作文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起來,學習的動力就會增強,他們會懷有濃厚的興趣,走進作文,生成一篇篇靈動的“美”文。
三、評價生活、品嘗成功——豐收的“美”
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關心學習結果的程度遠高于他們關心學習過程。成功的動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奮斗精神,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盡可能地對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鼓勵和幫助學生去獲得成功的體驗,用滿意的效果去強化他們的寫作能力,充分挖掘、捕捉每一個學生的成功點和閃光點。在我們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里,無不洋溢著生活作文的評價氣息。你看著我的作文,我看著你的作文,因為學生最熟悉他們自身的生活,讓他們互相評價,互相學習,互相感受、傾聽著對方的生活實際。宣傳欄、展示板上更加融入了學生不同的生活鏡頭,圖文結合。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采菊花》,同學們送上了一句句評語:看了你的作文就像是身臨其境,體會到了采菊的樂趣;你的作文,讓我學到了書本上所學不到的,沒有經過自己的雙手,就不知道事情的簡單與困難……;你的作文就好像是一部電視,真情迭起,采菊花的調皮,深陷泥潭的無奈,勞動的不易,讓我百看不厭;你的作文就好像是一部照相機,把菊花那美麗的色彩、動人的舞姿拍攝下來了……
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他們都希望自己的精神勞動產品得到大家的賞識,只是寫給老師或同班同學看的作文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自我表現(xiàn)欲,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天地來表現(xiàn)自己。一個精彩的開頭,一句感人的話語,一段深刻的哲理……我都給予肯定,抓住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每一個精彩的瞬間,使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熱情。我還努力在一個學期內編印一本自己班級的《我的生活“美”文》,互相傳閱,讓學生有一個充分展示、充分評價的平臺,讓學生在作文中品嘗生活樂趣的同時,又享受到了表現(xiàn)生活的快樂,感受豐收的“美”!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設作文的生活氛圍,讓他們貼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他們的習作何愁“山重水復疑無路”;從生活中來,又回歸到生活中去,就能夠得心應手地用他們手中的筆寫出富有情趣、富有時代氣息、富有生活氣味的作文,讓我們品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真正鑄就一篇篇生活美文!
(責任編輯 劉凌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