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舒萍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008-02
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中“聽” “說”“讀”“寫”四要素之一,其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英語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如何把握閱讀教學的方法不僅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很重要,而且在高考中也有很突出的體現(xiàn),成功的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普通高中英語畢業(yè)生能從一般性文章中獲取和處理重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意圖:能通過上下文克服生詞困難;理解語篇意義;能通過文章中的線索推理獲取信息等。本文試就高中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影響學生閱讀的原因和如何加強英語閱讀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起重要的引導作用。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但長期以來,很多的老師不注重理論學習,按照習慣性的思維方法,或者是為了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過多的加強對詞匯和語法的解釋,停留在對材料的表面理解上,學生成績的提高僅僅靠“題?!睉?zhàn)術,無法體驗語言學習的樂趣。具體而言,老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
首先,過多強調語言知識傳授。很多老師把閱讀材料作為用來傳授語言知識的一種形式,以詞匯、語法為主線,將完整而有意義的文章分解成若干個零散的語言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很難理解文章的含義。
其次,采用單一閱讀教學模式,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更多地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啟發(fā)方式,也只是教師設計提問,學生被動回答,學生很難在課堂中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大為降低。
再次,缺乏對閱讀策略的指導。很多教師缺乏對閱讀策略的指導,致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閱讀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礙他們做出正確的推理判斷。同時在教學中,老師實行純粹的閱讀教學也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高中英語教學的對策
1.老師角色的轉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探究、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目標。為此要求老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滿堂灌,填鴨式的方法,進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老師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自己的理念,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首先,老師應該從知識傳授者的身份轉變?yōu)橹R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把教師從知識權威的神壇上拉下來。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根據(jù)學生探究活動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幫助。
其次,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老師應具有多學科的、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新的英語閱讀涉及廣泛的科學內容和方法,教師必須對科學、知識等的本質有清楚的了解,對科學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統(tǒng)把握且作為學生學習活動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應該明白在教學中,自己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依靠本門學科知識就能解答的問題,知識的整合性要求教師應具備多學科的、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才能在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引導學生不斷深入。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力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還該明白學習活動的規(guī)律,并根據(jù)這些規(guī)律來確定自己的工作重點。
2.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
新的時代,新的教學要求,不同的學習主題要求老師必須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教學理念,不斷的加強學習。適合不同主體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一半。
①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從閱讀學的角度來看,積極思考是積極的閱讀必然具備的特征。發(fā)現(xiàn)式思考是指在閱讀活動中極大地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挖掘,把握文章所傳達的各種信息,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理解。它強化對課文理解,注重學生對課文的自身感悟,使全體學生能夠更容易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根據(jù)不同的閱讀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在閱讀內容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能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②“概念圖”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概念圖”是美國康乃爾大學的Joseph D,Novak博士根據(jù)Ausubel的學習理論在上個世紀60年代研究出來的一種教學工具,它用節(jié)點代表概念、用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我們可以把概念圖作為用圖的方式來建構知識、組織信息和表征知識的一種教學和學習策略。Ausubel認為新知識的學習取決于新舊知識能否達到意義的同化。換言之,知識的構建是通過已有的概念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開始的。學習就是建立一個概念網(wǎng)絡,不斷地向網(wǎng)絡增添新內容。Ausubel的另外一個主要觀點是概念有不同的深度,可以非常籠統(tǒng),也可以非常具體。而且,籠統(tǒng)的概念中包含著不太籠統(tǒng)的概念,在這些不太籠統(tǒng)的概念中又含有相當具體的概念。所以,根據(jù)概念具體的程度可以漸進地對概念進行區(qū)別。Ausubel認為,學習者應會辨別新概念的層次。根據(jù)層次,把這些概念放入他們知識結構中相應的位置上。這樣一種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學會為閱讀搭建了腳手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能為學生綜合運用各種閱讀策略提供了平臺。使學生學會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3.掌握常見的閱讀方式
①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尋找主題句,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一篇文章通常是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的。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jié)的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的信息。
②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shù)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tài)等,抓住文章脈絡。
③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jié),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lián)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lián)系,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④推讀: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猜測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的單詞、表達法或語法。引導學生學會根據(jù)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又形成了一種能力,這也是英語閱讀的關鍵所在。培養(yǎng)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若遇到了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⑤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tài)度,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于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責任編輯 劉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