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南區(qū)心內科,四川宜賓 644000
腦血管事件是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尤其是對病程較長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中老年患者,一旦出現腦血管的意外,極容易伴隨程度不等的后遺癥,不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因此,對糖尿病患者的腦血管事件作出預警,是降低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首要條件,對疾病進展程度與預后的判斷也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近年的糖尿病相關基礎研究發(fā)現,慢性炎性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并且促進了糖尿病患者血管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是臨床檢測較為普遍的一種炎癥急性期的反應性蛋白,在人體的肝臟合成,其合成水平的升高,提示機體處在急性炎性反應的過程中,但這種炎性反應的標志物不具有疾病或損傷的特異性。hs-CRP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組織、細胞缺血、缺氧時的一種促炎因子,這種意義上說,hs-CRP可以對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預測功能[3-4]。本研究通過檢測糖尿病合并腦血管意外患者血清中的hs-CRP濃度值及變化,對hs-CRP在糖尿病患者腦血管事件中的臨床意義進行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2年5月~2013年5月宜賓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南區(qū)治療的2型糖尿病合并腦血管意外患者66例為腦血管意外組,具體疾病包括腦梗死34例,腦出血22例,腦梗死合并出血10例,其中男43例,女23例,年齡 42~83 歲,平均(67.30±12.13)歲,糖尿病的病程為 1~26 年,平均(14.4±6.2)年,腦血管事件發(fā)生至就診的時間為 6~73 h,平均(18.21±8.81)h。另選擇同時期治療的2型糖尿病未發(fā)生腦血管意外事件的患者66例為單純糖尿病組,包括男44例,女22例,年齡 41~84 歲,平均(67.27±15.53)歲,糖尿病病程 2~27 年,平均(13.5±6.7)年。選擇同時期來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志愿者66例為對照組,其中男45例,女21例,年齡49~71 歲,平均(66.12±12.51)歲。三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三組年齡、性別及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三組年齡、性別及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s)
注:“-”表示無數據
組別 例數 年齡(歲) 性別(例,男/女)糖尿病病程(年)腦血管意外組單純糖尿病組對照組F/χ2值P值66666667.30±12.1367.27±15.5366.12±12.512.42>0.0543/2344/2245/211.56>0.0514.4±6.213.5±6.7-1.13>0.05
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參照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制訂的相關診斷治療標準進行[5]:①空腹血糖(FPG)≥7.0 mmoL/L,患者在抽血檢查之前至少8 h內禁止含熱量食物的攝入。②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2 h的血糖水平≥11.1 mmol/L。③糖化血紅蛋白(HbA1c)含量≥6.5%。④出現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時,任何時間血糖水平≥11.1 mmol/L。腦血管事件的診斷均符合《中國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患者伴有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治愈后<1個月者;②患者有心臟、肺、肝功能、腎功能衰竭;③患者行重大手術或有重大外傷史,且<1個月;④患者有免疫功能不足;⑤近3個月應用過激素類的免疫抑制藥物。
入選者均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外周靜脈血5 mL制備血清檢測CRP濃度,FPG的檢測需滿足空腹至少8 h。采用放射免疫比濁法檢測hs-CRP的含量,其正常值范圍 0.8~8 μg/mL;hs-CRP 液體試劑盒(CRP Uhs)購自德國DiaSys Diagnostic System Gmbh公司;蛋白分析儀采用Array 360 system(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FPG及OGTT的檢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終點法,試劑盒購自北京利德曼生化技術有限公司?;颊咴诔檠獧z測FPG后,采用75 g葡萄糖+200 mL水制成OGTT溶液,5 min內喝完,喝完2 h后抽血檢測血糖水平,即為餐后2 h血糖值(2 h PG)。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8.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腦血管意外組、單純糖尿病組FPG值、2 h PG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腦血管意外組、單純糖尿病組之間FPG值、2 h PG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較情況(mmol/L,±s)
表2 三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較情況(mmol/L,±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 2 h 血糖
組別 例數 FPG 2 h PG腦血管意外組單純糖尿病組對照組6666668.53±2.03▲8.62±1.35▲4.01±1.1013.89±2.27▲14.19±1.86▲6.17±1.71
三組間hs-CRP水平及異常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973,χ2=4.730,P<0.05);其中腦血管意外組hs-CRP水平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及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純糖尿病組hs-CRP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及異常情況比較
目前已有的結論認為,hs-CRP是人體的一種急性炎性反應時出現的蛋白,且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中有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hs-CRP在體內其他細胞因子的誘導下產生,如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其合成則主要是在肝細胞和血管上皮細胞內[6]。CRP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急性期炎性反應蛋白因子,一般情況下,CRP濃度會隨著體內炎性反應的嚴重程度而變化。通常狀態(tài)下,CRP蛋白的半衰期為19 h,但在體內,CRP若要降至正常范圍,通常會在炎性反應消失后1周左右。如果伴有慢性過程的炎癥性疾病,包括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CRP水平可持續(xù)維持在高位[7-8]。
人體內CRP蛋白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補體系統(tǒng),調理炎性反應的進程,最新的研究顯示,CRP蛋白還可參與到細胞的凋亡過程中,從而有效地清除體內的外源性及內源性異物,包括基因突變的自身細胞等[9-10]。此外,在炎性反應的急性時相,CRP還可以調節(jié)某些炎性反應過程,以達到避免炎性反應過于劇烈的目的,如可以特異性地與T細胞結合,改變細胞表面的某些分子構型來改變其功能。因此,血清CRP是機體一種重要的炎性反應標志物,其檢測濃度的水平直接關系反映了機體炎性反應的嚴重程度[11-12]。
正常人血液中也可檢測出有少量的hs-CRP,超過90%的正常人群血hs-CRP濃度在<3 mg/L,超過99%的正常人群血hs-CRP濃度<10 mg/L。在炎性反應的急性時相,hs-CRP的血液含量可在6~8 h內得以快速增加,一般情況下在炎性反應發(fā)生24~72 h時達到高峰水平[13-14]。相關研究結果顯示,hs-CRP不僅是體內活動性炎性疾病的重要標志物,在預測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方面同樣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15-16]。本研究中,糖尿病并發(fā)腦血管意外患者的hs-CRP水平較之糖尿病未發(fā)生腦血管意外的患者及健康人群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單純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也高于對照組 (P<0.05)。
相關研究報道,糖尿病患者出現循環(huán)系統(tǒng)意外的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升高3~6倍,其中發(fā)生腦血管意外的風險增加5倍以上[17-18]。目前已經明確,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是主要的損傷器官之一,不僅表現在下肢、腎臟等較為明確的部位,腦血管也是其作用靶點部位之一。在諸多的臨床相關危險因素中,慢性炎性反應是其共同的特點,研究表明,hs-CRP是2型糖尿病疾病進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介質。糖尿病患者存在著脂質的異常障礙,更容易發(fā)生動脈壁的硬化,更加顯著地提高了腦血管意外的出現概率[19-20]。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腦血管意外患者的hs-CRP水平有著明顯的變化,在糖尿病患者腦血管意外的預測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
[1]黃銀娥.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與糖尿病并發(fā)腦血管意外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2013,(2):229-231.
[2]張術華,牟虹.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在糖尿病合并腦血管意外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重慶醫(yī)學,2012,41(23):2369-2370.
[3]胡君.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在糖尿病合并腦血管意外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0):424-425.
[4]張廣彪,何著發(fā),黃金榮,等.老年糖尿病人血管意外風險與 CRP 關系的研究[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2,(23):27.
[5]李妍妍.老年下肢動脈疾病踝臂指數與頸動脈粥樣硬化、超敏 C 反應蛋白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3):407-409.
[6]官洪山,上官海娟,喬樹賓,等.代謝綜合征合并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的變化[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3,28(3):187-190.
[7]Nishino M,Mori N,Nakamura D,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inflammation state and successful medical cardioversion using bepridil for refractory atrial fibrillation[J].J Cardiol,2013,62(2):117-120.
[8]Aydin M,Dumlu T,Alemdar R,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ody fat composition and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in Turkish adults[J].Endocr Regul,2012,46(3):147-152.
[9]熊東林,熊榮華,彭輝,等.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預測腦血管意外的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086-6088.
[10]戴雯.糖尿病并發(fā)腦血管意外7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18):46-47.
[11]陳春蓮,王志成,易玉芳,等.Chemerin、C反應蛋白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關系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3,23(2):61-64.
[12]許瑩,羅松輝,徐焱成,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hs-CRP、APN和HMG B1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4(4):545-549.
[13]周曉莉,謝賢和.血清 hs-CRP、GSP、Apo A、HDL-C 與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治療轉歸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3,42(3):299-301.
[14]張麗敏,王慶開,葉苗苗,等.2型糖尿病炎癥因子水平與心腦血管病變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5):1041-1042.
[15]李召晨,杜瑞艷,王洪娟,等.頸動脈粥樣硬化與急性腦梗死關系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3,23(6):89-93.
[16]王德滿,張俊清.踝肱指數和微量白蛋白尿預測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的臨床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5):416-418.
[17]張鵬宇,朱勇,王曉華,等.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與心絞痛及冠脈病變的相關性[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5):933-934.
[18]賈偉平,潘潔敏,陳蕾,等.空腹血糖受損切點變化與糖尿病及心腦血管事件風險的關系-上海華陽社區(qū)40歲以上人群的隨訪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20(5):392-395.
[19]顧麗萍,吳藝捷,姚莉莉,等.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并發(fā)癥與胰島素抵抗及血脂的關系[J].中國綜合臨床,2006,22(8):689-691.
[20]黃澤鋒,田慧,邵迎紅,等.老年血脂紊亂與代謝綜合征及心、腦血管事件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7,32(10):100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