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
〔關鍵詞〕 化學教學;互聯網;作
用;備課;授課;題庫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6—0069—01
21世紀是個信息社會時代,互聯網的出現及普及使人類傳統(tǒng)的時空觀念、地域概念被打破。海量呈現并高速傳播的網絡信息,借助于高速發(fā)展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數字技術,使網絡在當今社會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ヂ摼W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也是如此。下面,筆者就互聯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 利用互聯網備課
集體備課是經過實踐驗證的、切實可行的且被提倡與推行的一種備課方式。通過集體備課,教師可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但受地域的影響,校內的集體備課仍是局限在幾個人的小天地之間,使集體備課的效果受到了一定影響。而互聯網的海量信息與高速傳播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大量收集、整理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信息,在集體備課中一起來探討、取舍,借用他人的好觀點、好方法。尤其到了高三年級,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各地的備考信息,甚至可以在網絡上直接與專家教授交流?;ヂ摼W就像一根紐帶,將全國的教師都聯系起來,好比全國的教師一起進行集體備課,真正做到集思廣益。
二、 利用互聯網化微觀為宏觀,優(yōu)化化學課堂教學
化學中講到構成物質的是一些微觀粒子,但如何將這些微觀粒子宏觀化,這不是僅憑教師的能言善辯就可以做到的。比如,在講到“甲烷的空間結構是正四面體”時,由于沒有實物展示,教師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學生也不可能有深刻的印象。再比如,講到“晶體結構”中“四種晶體類型”,各個代表物的晶體結構是這一章的難點。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限,他們無法想象這些晶體結構究竟是什么樣子,練習題目根本無法完成。而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將這些晶體結構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降低了理解難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件的制作是多媒體教學的關鍵,然而不是每個教師都有高超的電腦技術,都可以將自己心中所想盡善盡美地通過課件展示出來。而網絡資源非常豐富,可以輕松地解決這一難題。比如,通過搜索可以找到很多制作精美的課件,選取恰當的將它們加工、修改、整合、補充。這樣很快一個適合自己教學實際的課件就制作好了?;ヂ摼W的資源共享,使每個教師都成了電腦高手,每個教師都可以將微觀知識宏觀化,進而優(yōu)化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三、利用互聯網瀏覽各地題庫
當前教學雖然不提倡打題海戰(zhàn)術,但一定的習題演練在化學學習中還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需的。比如現在高三階段,每個單元教學結束后,筆者都會搞一次單元測試,如果僅憑手中的幾本輔導書去粘貼、復印,可能導致題目類型過于單一,使得測試效果不好。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筆者和另一位化學教師聯合購買了幾個優(yōu)秀網站的使用權。這樣,就可以擁有全國各地的試題資源,從中選優(yōu),自組試卷,為教學工作帶來很多好處:1. 題目有新意、有創(chuàng)新、可測性強。2.題型多樣,做到少而精。3.分類詳細,可以做到專題專練。4.迫使學生獨立完成,改掉有些學生參考標準答案完成作業(yè)的壞習慣。
總之,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每天它都有新東西出現,有新事物產生。它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新時代的產物。網絡資源雖豐富,但并不是個個都是精華、個個都適合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因此,教師必須以辯證的觀點去認識它、接受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實踐證明,教師只有用開放的教育觀念,充分利用和挖掘網絡資源為己所用,才能不斷適應新形勢下化學教學的需要。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