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娟
〔關(guān)鍵詞〕 課堂教學;思考;本來面目;課堂環(huán)境;
人品;修煉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6—0040—01
提起“課堂”二字,在許多教師和學生眼里不失是一個古老而陳舊的話題,但在新課改的浪潮之下,教師和學生十分有必要再次“老調(diào)重彈”。因為在新課改背景下再次去審視我們的課堂時,就會吃驚地發(fā)現(xiàn)它存在以下幾個嚴重的問題:教師霸占課堂,學生厭學情緒強烈、學習主動性差,被教師“推著走、逼著學”。下面,筆者就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談?wù)勛约旱目捶ê腕w會。
一、還“教”和“學”的本來面目
1. 教是為了不教,是為了更好地學。教師的“教”本應(yīng)發(fā)生在學生的“學”之后,是先學后教。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只有教師的“教”,而沒有學生在教師“教”之前的“學”,出現(xiàn)以“教代學”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學生就完全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對教師產(chǎn)生了一種嚴重的依賴性。他們“非教不學”,教師教什么知識,學生就學什么知識。自學、探索、創(chuàng)新都成為不切實際的空話。其實,“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要改變觀念,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己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2.教是學的手段之一,不是唯一。知識是無止境的,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而學生卻要在一生中用到很多知識和技能,所以學生必須學會學習??梢?,教是學的手段之一,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自學的重要性,最主要的是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
二、 創(chuàng)設(shè)寬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1. 物質(zhì)基礎(chǔ)。教師在上課前要把好預習這一關(guān),在課前把第二天要學的內(nèi)容提前呈現(xiàn)給學生,并說明具體的預習目標和要求,讓學生提前以“獨學”、“對學”、“群學”為主要手段進行預習。這樣就可以縮短學和教之間的距離,也就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物質(zhì)基礎(chǔ)。
2. 精神基礎(chǔ)。在課堂上不能隨便批評學生,相反要給學生以支持、贊揚和鼓勵,使學生能夠個性地、自由地學習。同時要注重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個性的張揚,把學生自己能做的都交給學生,讓他們?yōu)樽约旱恼n堂做主,讓他們在課堂上體會快樂、感受成功、品味精彩,這樣就具備了課堂教學的精神基礎(chǔ),從而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就會出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的面前。
三、 修煉學生的人品
所謂人品,就是有正確的價值觀,有頑強的意志和品質(zhì),能吃苦,有寬闊的視野和胸懷,有愛心等。只有忠實地履行了做人的準則,有了較高的做人品位,學生才能承擔社會的重任。短暫影響學生的是知識,長久影響學生的是學習,終生影響學生的是人品,因而先要教會學生做人,而后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因為學被教所限制、支配和束縛,所以學生都表現(xiàn)為:唯唯諾諾、亦步亦趨、俯首帖耳和盲目服從,沒有一點兒個性可言。同時我們的學生把學習當作生活的全部,只在乎學習,而不關(guān)注社會和生活,因而總會感到生活的單調(diào)和學習的枯燥。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生活、關(guān)注生活、熱愛生活,并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由此愛上學習。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改革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做好相應(yīng)的輔助工作:那就是先要從學生的人品修煉開始,在關(guān)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上下工夫,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真摯情感。有了這個基礎(chǔ),學生就自然會愛學習,學習當然不會再枯燥。這樣師生在課堂中就會有充分、高效的互動,那么教與學的關(guān)系就會和諧、統(tǒng)一,我們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必會得到提高。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