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yè)教育教學中常常遇到學生不愿意學的尷尬。究其緣由在于學生的厭學情緒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從應對學生厭學情緒開始。通過師生交流建立相互信任,培養(yǎng)學生不討厭學習或者是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活躍課堂;教師經常反思降低身價,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等等都是培養(yǎng)學生愛老師、愛專業(yè)、愛學習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厭學情緒;反思;案例教學;交流
2012年7月我被派往山西大學學習,在為期3個月的學習中,有半個月是學習枯燥的教育理論。我又重新回到學生時代,耐心地聽別人給我上課。山西大學請了幾位優(yōu)秀的教授給我們進行了教育理論培訓。這次培訓各位教授提出的最多的觀點就是——教學是雙邊活動,都是強調的如何教和如何令學生學的問題。只會教稱為“教書匠”,既會教又令學生學,才能稱為“教師”。這令我有了一些思考。
一、如何教的問題
在薛永民教授的講座中提到“經濟決定國家的現(xiàn)在,教育決定國家的未來,經濟決定一個人的肉體,教育決定一個人的靈魂”。作為職業(yè)教育的工作者,我不得不反思,我們該怎樣教學生,教什么才對得起國家的未來呢?讓學生畢業(yè)后能用所學的知識找到一份較滿意的工作,同時教會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能力,在行業(yè)中具備一定的發(fā)展能力——這既是學生的希望也是中職教育的目標。所以應該交給學生包括三個方面的知識:專業(yè)知識、技能訓練、就業(yè)能力。即授之以“魚”的同時又授之以“漁”。
二、如何令學生學的問題
當前的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習慣和基礎較差,厭學情緒較重——這是很多人的看法。但就如我,為人師表多年,在這次當學生的過程中也有厭學情緒。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才是教學中的一大問題。學生不學或者不愛學,空談任何教學效果都是毫無用處的。劉慶昌教授的“愛智統(tǒng)一的教育”給了我啟示:用愛去融化學生僵硬的心。教師愛學生,關注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知道教師的愛,進而讓學生愛上老師,愛上老師所教的課程。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技能和培養(yǎng)學生素質為己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學到知識。
三、應對策略
1.教師反思
段建宏教授提出我們要“做一個智慧而快樂的教育者”。中職學生的基礎差、習慣差的現(xiàn)狀是短時間無法改變的,我們只能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愿意學,教師樂意教。我們不能埋怨現(xiàn)狀,過多的給學生提問題也是沒用的,作為教師,要反思:多找自己的原因,少找學生的問題。學生不愛學習,我可以做什么呢——用這種方式思考,積極創(chuàng)設有效課堂。同時注意反思的整理,這將成為教師自我能力提升的經驗。
2.運用案例教學法
通過兩個星期的理論學習,我深刻體會到學生學習的困惑。在不關乎生死的學習中,興趣少少,尤其是枯燥的理論教學,更是不愿意聽了。但如果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講課,效果就不同了。中職學生在課堂上最關注的是老師偶爾的“吹牛、聊天”——其實這是教師用的教學案例。段建宏教授的講座風格讓我明白了案例教學的價值,當我們給學生滔滔不決的講概念、特點的時候,為什么不能設計成教學案例,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總結呢?案例教學的前提,是教師結合學科,學情收集、整理和積累教學按理。例如:餐飲服務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這個知識屬于重點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聽故事(案例),分析思考,討論總結出職業(yè)素養(yǎng),效果是不言而遇的。通過這種方式學到的知識,將使學生受用一生。
3.加強師生交流
在教學這個雙邊活動里,教師還應該經常以各種方式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所需,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
(1)賞識教育法的深入使用,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人們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出問題,課堂后學生主動的問候,我們都可以給一個大大的表揚。不吝嗇贊許學生的老師,一定是學生喜歡的老師,也一定是愛學生老師。只有賞識自己的學生,才能讓學生學習動力實足,才不會發(fā)生學生對教師的反感,進而厭學。
(2)指導學生完成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掌握不同學習階段的學情,并及時給予指導。學生厭學情緒還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學習究竟有什么用,對自己的前途十分迷惘。與其一遍一遍的講學習目的,專業(yè)發(fā)展前景——根本聽不進去,還不如和學生一起幫他完成階段性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讓學生有了希望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3)批評教育學生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不能一頓罵完結束,下一次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學生犯錯,教師的態(tài)度將決定以后是否再犯。這時要和學生交流,要讓學生真切地理解到你的批評教育是為了他好,而不是教師口頭告知“不可以”,不能是說教。記得“打一下,還要給顆糖”。并且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要不斷的提醒學生。
(4)嘗試當著學生的面剖析自己。讓學生來評價自己,并且敢于接受學生真實客觀的評價,當然這是需要巨大的決心的。
參考文獻:
[1]段建宏.《中職專業(yè)教材教法》
作者簡介:
周會(1977.10~),女,漢族,四川新都人,大學本科學歷,職稱:中職講師,研究方向:中職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