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登閣
摘 要: 2013年年末,北京教育考試院出臺了《2014—2016年北京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計劃于2016年開始實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點是調(diào)整考試方式、考試內(nèi)容、試卷結構、考試科目的分值。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英語高考將實行社會化考試。與國際上成熟的社會化考試相比,如IELTS(雅思)、TOEFL(托福)等,現(xiàn)行的高考英語測試在諸多方面與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考試還有一定的距離。本文主要在對比IELTS口語測試的基礎上,分析高考英語口語測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高考英語口語測試發(fā)展變革的構想。
關鍵詞: 英語高考社會化 NMET口語測試 IELTS口語測試
2013年年底,北京教育考試院出臺了《2014—2016年北京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計劃于2016年開始實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點是調(diào)整考試方式、考試內(nèi)容、試卷結構、考試科目的分值。其中英語學科的命題原則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英語學科要突出語言的實際運用,回歸到英語學科應有的位置上,降低英語學科分數(shù)在高考招生中的權重,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nèi)有效。
中國作為英語教育的大國,要實現(xiàn)英語教育與國際的接軌,實行英語高考社會化改革是必然之舉。社會化考試實際上是指人類社會為考查應試者的知識功能,在短時間內(nèi),面向社會(甚至是面向國際社會)達到有效、大量地選拔、審定、鑒別、測量人才優(yōu)劣目的的考試活動(史文龍,2001)。國際上成熟的社會化考試主要有SAT(學習能力測試)、GRE(研究生資格考試)、TOFEL(把英語作為外語的考試)、IELTS(國際英語語言測試系統(tǒng))等。與這些成熟的社會化考試相比,NMET(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英語測試)仍處在起步的探索階段,它們無疑為我國探索高考英語社會化改革道路提供了可借鑒的經(jīng)驗。
一、NMET口語測試與IELTS口語測試有什么不同?
IELTS(雅思)是考查聽、說、讀、寫四項英語交流能力的測試。它是為那些打算在以英語作為交流語言的國家或地區(qū)學習或工作的人們設置的英語語言水平考試。IELTS分為學術類和培訓類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的考試均由聽力、閱讀、寫作和口語四部分組成??谡Z考試是雅思考試的組成部分,要求考生一般在11到14分鐘之內(nèi)完成。考試采用一對一的面試形式,主要考查考生日常會話、對熟悉話題作一定長度的描述,以及與考官之間的互動能力。
NMET口語考試目前由各省市自行組織,主要是為準備報考外語類院校及外語類相關專業(yè)的考生設置的一項測試。準備報考其他院校及其他專業(yè)的考生也可以參加英語口試。
認真比較這兩項口語測試,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在以下方面存在明顯不同。
1.測試的理論支撐。
每一個大規(guī)模語言測試的背后,都一定有相關測試理論的支撐。IELTS是交際語言測試理論這一測試思想的集大成者(武和平,2007),其以最新的Bachman交際語言測試理論為考試設計的基本原則,經(jīng)得起比較嚴格的效度檢驗。因此,IELTS口語測試更加注重語言情景的真實性和互動性。我國高考英語測試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在2002年以前,我國英語高考基本依據(jù)的是結構主義測試理論,機械地分離語言技能和劃分語言知識,試題普遍缺乏語境。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高考英語測試逐漸體現(xiàn)出了交際語言測試的特點,尤其是在為準備報考外語類院校及外語類相關專業(yè)的考生設置了口語測試之后。
2.測試功能與測試定位。
IELTS是為那些打算在以英語作為交流語言的國家或地區(qū)學習或工作的人設置的英語語言水平考試。其目的是對這一群體進行必要的語言水平測試,以保證他們在進入英語國家或地區(qū)后能夠較為熟練地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學習和工作。我國教育部對高考提出“兩個有利于”的要求:一是有利于高校選拔優(yōu)秀學生,一是有利于中學教學(教育部3號文件,1993)。由此可見,高考英語測試的功能主要是服務于高校選拔人才和反撥中學教學。
IELTS是典型的英語水平測試,目前NMET的定位模糊,其依托于特定的教學過程、教學大綱、教材而存在,既非學業(yè)考試,又非完全意義上的水平考試;既非學能考試,又不是診斷性考試,似乎與四者都“沾親帶故”(何永生,2009)。
相較于雅思考試,高考口語部分的考試至今仍未能成為高考英語測試的必需部分,依舊是作為一種對高考英語測試的補充和可供高校錄取時參考的形式存在的。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國高考英語口語測試不論是從測試功能上還是從測試定位上來講,都與IELTS口語測試有較大差距。
3.測試形式與測試內(nèi)容。
IELTS口語考試根據(jù)考點的情況,可能會安排在聽力、閱讀和寫作三部分考試之前或之后,學術類和培訓類的口語測試使用相同的試題。其采用一對一的面試形式,整個考試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官會問一些考生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考生根據(jù)所給的話題卡片做一分鐘的準備之后,就卡片的話題或提示做兩分鐘的陳述;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延續(xù),通常與第二部分的話題相關,但對話的深度會增加,尤為注重情景的真實性和互動性。
目前NMET口語考試有兩種測試形式,即“人人對話”模式和“人機對話”模式。北京、安徽、河北、山東、遼寧等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口語考試采取了“人人對話”模式考試。目前我國使用“人機對話”形式的地區(qū)還不多,僅上海、廣東、廣西等個別地區(qū)使用這種模式,各地區(qū)設計的題型也不盡相同。以廣西為例,口語考試包括兩個部分:模仿朗讀和口頭表達。其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英語語音語調(diào)和口頭表達能力。
4.評分標準與方法。
IELTS的評價體系與高考不同,沒有及格與不及格之分,只是對被測試者的語言運用能力進行客觀描述,并且將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各分為9分制,對應九個能力等級??谡Z部分,考官根據(jù)詳細的考生表現(xiàn)評分標準給考生打分,評定其成績屬于九分制中的哪一個等級。endprint
各省市制定各自的NMET口語測試評分標準并組織專家進行評分。與IELTS口語測試相比,我國高考口語測試沒有統(tǒng)一的評分標準和評分方法,且評分者并非是以英語為母語者,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容易出現(xiàn)評分者間對考生口語水平看法不一致的情況。
二、我國高考口語測試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與成熟的社會化考試之一的IELTS相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國現(xiàn)行的高考英語口語測試還存在一些阻礙其向社會化考試方向發(fā)展的因素。其一,在高考英語測試的發(fā)展和變革過程中,長期缺乏現(xiàn)代理論尤其是交際語言測試理論的指導,不論是在命題的科學性還是系統(tǒng)性方面,都落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陸巧玲等,2008)。其二,測試功能和測試定位與完全意義上的社會化考試存在本質(zhì)上的差別。其三,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測試形式和測試內(nèi)容,各省市仍在探索中不斷改善現(xiàn)有的測試內(nèi)容和測試形式。其四,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評分標準和評分方法,評分難以保證較高的信度。這些局限與我國的國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限的教育資源和龐大的人口之間的矛盾,決定了我國高考英語測試必然要經(jīng)歷波折和漫長的探索。
三、英語高考社會化改革背景下高考口語測試該何去何從?
原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高考方案里,英語不是退出高考,而是改成社會考試,由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學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成績和大學英語四六級一樣分等級。顧明遠教授不僅澄清了媒體對英語社會化考試的誤讀,還向我們描繪出了社會化高考英語測試的雛形:社會機構組織考試、一年多考、按等級評分等。
雖然改革的細則還沒有出臺,但從英語高考社會化改革在個別省市試點到全國實行的過程中,作為其必要組成部分的高考英語口語測試也必將面臨重大變革,適應社會化考試的要求。這些變革主要體現(xiàn)在:
1.專門的非政府的考試機構介入高考,改變傳統(tǒng)的政府對考試產(chǎn)業(yè)的壟斷并發(fā)揮主體作用。高考英語測試及其口語測試部分將因社會考試機構的介入而發(fā)生本質(zhì)及形式上的變化。
2.高考英語測試最終將與高中英語教學脫鉤,不再依托現(xiàn)行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逐漸明確其英語水平考試的定位,并實現(xiàn)其考試功能的轉變:既服務于高校,又服務于考生??谡Z測試作為其中一部分,也會實現(xiàn)相應的測試定位和測試功能的轉變:高考英語口語測試將與筆試部分合二為一,不再是獨立的、作為補充的測試形式,其測試成績將計入英語測試總分,對考生的英語水平作出更全面的評價。
3.參與高考口語測試的考生群體和規(guī)模將會發(fā)生變化。社會化改革后,參與考試的群體將逐步社會化,由最初的只有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報名參加考試,逐漸擴大為高中階段所有學生均可報名參加考試,之后將會向所有年齡段的社會性群體開放,只要具備了一定的英語水平,就可報名參加考試。相應的,考生的規(guī)模會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不同的特點。
4.隨著考生群體和考生規(guī)模的變化,英語口語測試的方式和內(nèi)容也必然會隨之改變。這種改變會以兩個明顯的階段呈現(xiàn):計算機輔助測試階段,受考生規(guī)模和保證測試信度必要性的制約,在改革之初選擇計算機輔助測試的手段,能夠在經(jīng)濟、效率、公平性等方面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tài);回歸“人人對話”測試階段,在測試相關的各項條件都實現(xiàn)較高水平的發(fā)展以后,測試的信度得以保證,那么對測試效度的追求就變得迫切,最能體現(xiàn)情景的真實性和互動性的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測試方式將會成為首選。
參考文獻:
[1]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Arthur H.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張艷莉.中國英語測試體系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4]李筱菊.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5]陸巧玲等.我國英語測試發(fā)展軌跡探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94-99.
[6]武和平.從托福模式到雅思模式的嬗變——兼談我國外語測試改革[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7]何永生.高考社會化改革應從英語學科始[J].湖北招生考試,2009(10):42-43.
[8]史文龍.以資格考試為主體拓展社會化考試功能[J].考試研究,2001(12):2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