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香
(河北工業(yè)大學廊坊分校,河北 廊坊 065000)
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藝術、教師的業(yè)務素質等。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代教育手段已被廣泛應用到高校的教學中,對傳統教學手段提出了挑戰(zhàn)。圍繞現代教育手段對教學質量影響,已有研究就多媒體硬件、軟件問題,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問題,學生的適應問題,教師多媒體手段的掌握程度問題等進行了許多探討研究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如何根據這些因素來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本文研究的內容。
在多媒體教學中,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與研究在國內外早已展開。有國外文獻研究了小學教育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各種模式,比如基于杜威“做中學”的模式,基于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模式,以及基于構建主義為基礎的以探究學習為主的新的教學模式。國內也有文獻研究了多媒體教學對教學質量影響的原因,比如有作者研究了在多媒體教學條件下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研究表明:恰當的多媒體環(huán)境、學習內容、材料、學習內容的引入形式、學習者的能動發(fā)揮、學習者的前知識、教師教學水平等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課題主要采用調查法、因子分析法,研究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教學之后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找出在多媒體教學條件下影響教與學效果的主因素,為制定科學、高效、可操作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提供理論依據。
根據教育專家、一線教師針對多媒體教學中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所反饋的個體意見,進行系統分類,制定“多媒體教學條件下影響教師教學效果的因素調查表”、“多媒體教學條件下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調查表”。根據調查表,對我校教師和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對教師的調查
選取教師120人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15份。問卷內容從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態(tài)度、對多媒體教室硬件設備使用的總體感覺、教師的適應心態(tài)等方面進行設計。
調查表明:100%的教師對新的教學方式表示贊成;70%教師能夠較好地適應多媒體教學方式;80%的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室的硬件設備、軟件安裝及環(huán)境條件不夠理想,影響了多媒體教學效果,限制了自己講課水平的發(fā)揮。
2.對學生的調查
選取學生400人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80份。問卷調查的內容為學生對教學方法的選取、多媒體教學的態(tài)度、對多媒體教學效果的認識、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比較、多媒體教學的利弊等。
調查結果表明: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比傳統教學方法在調動感官、增強學習興趣和教學所傳遞的信息量方面均有明顯優(yōu)勢。對多媒體教學反映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42%的學生認為,目前的教學課件大部分比較沉悶,缺乏交互性,學生沒有參與到教學中去,學習似乎更加被動,主體作用被淡化,不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2)50%的學生傾向于多媒體應用與傳統教學的結合,由于板書出現在投影屏幕上,教師的講課速度比板書速度快,學生來不及記課堂筆記。板書投影在屏幕上,但因一張幻燈片的容量有限,所以再講后面的知識需要用到前面的內容時,不能像傳統的教學方法一樣非常方便地在黑板上找到相應的銜接內容和公式。(3)38%的學生認為:由于計算機硬件條件的限制,老師在講臺上的活動范圍經常被限制在操作臺附近,這樣勢必減少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某些教學優(yōu)勢,比如形體語言的運用受限,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4)40%的學生認為,教室里關了燈,甚至拉了窗簾,光線暗淡,學生昏昏欲睡,沒有了課堂應有的氣氛,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5)64%的學生認為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
1.考查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
2.計算公因子方差比。公因子方差比指的是按照所選標準提取相應數量主成分后,各變量中信息分別被提取出的比例。
3.主成分列表:按照特征根從大到小的次序排列,第一個主成分的特征根為16.12,它解釋了總因素的70.09%;第二個主成分的特征根為1.488,它解釋了總因素的6.47%;第三個主成分的特征根為1.136,它解釋了總因素的4.94%。
4.得出碎石圖,根據碎石圖確定主因素個數。
綜合上述得出如下結論:多媒體教學條件下,影響教學效果的主因素主要有三個:第一個與教學環(huán)境有關,包括硬件和軟件,即教學條件、教學課件、教師的教學方法等;第二個因素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有關;第三個因素是教師與學生關系因素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有關。應加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多使用黑板板書對多媒體教學進行及時、有效的補充。
1.我校教學硬件有待更新完善,多媒體教室需要重新設置。
2.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信息獲取和信息處理方面的優(yōu)勢,從實際出發(fā),在傳統和現代技術的融合上下工夫,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作用和主導作用,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訁⑴c,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3.教學效果的好壞,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使用何種教學方法,選取何種媒體,而是任課教師如何從教育本質與教學實際出發(fā),發(fā)揮教師、媒體的優(yōu)勢與作用,處理好教學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加強教與學的互動、協調,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基于選取樣本的局限性,調查結果僅對樣本而言有效,今后還應擴大樣本范圍進行調查研究,進一步驗證調查結論。
[1]李曉莉,彭景晶.關于多媒體教學若干問題的探討[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0(1):30-32.
[2]付東燕.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3):38-39.
[3]李會章.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4]鄧重一.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利與弊[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6,28(1):99-103.
[5]陳四清.淺談多媒體教學中需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醫(yī)教育,2006,25(1):48-49.
[6]劉昕.高校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雙重效應[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2):143-145.
[7]戴仁俊.信息技術下有效教學的實施[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8):35-38.
[8]張文彤,SPSS11統計分析教程[M].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