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妮
(沈陽醫(yī)學院外語部)
《愛麗絲漫游仙境》,主要講述了愛麗絲的夢境冒險經(jīng)歷。該書風格鮮明,故事情節(jié)虛幻離奇。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大量的胡話詩、英國式幽默、英國本土的諺語、詩歌和歌謠等。這些特點造成了與中國讀者之間的隔閡,因為不熟悉英國風俗和文化的中國讀者很難理解原文暗含的意義,因此翻譯該作品有較高難度。第一個中譯本由語言學大師趙元任翻譯,后來還有陳復庵先生的譯本以及其他譯者翻譯的版本。
書中多次出現(xiàn)詩歌,詩歌翻譯便成了譯者翻譯的重點。如在第十章(The Lobster Quadrille)中有一首叫做“TurtleSoup”的歌曲:
Beautiful Soup,so rich and green,
Waiting in a hot tureen!
Who for such dainties would not stoop?
Soup of the evening,beautiful Soup!
Soup of the evening,beautiful Soup!
Beau—ootiful Soo—oop!
Beau—ootiful Soo—oop!
Soo—oop of the e—e—evening,
Beautiful,beautiful Soup!
Beautiful Soup!Who cares for fish,
Game,or any other dish?
Who would not give all else for two
Pennyworth only of beautiful Soup?
Pennyworth only of beautiful Soup?
Beau—ootiful Soo—oop!
Beau—ootiful Soo—oop!
趙譯本:
“體面湯,濃又黃,
盛在鍋里不會涼!
說什么山珍海味,哪兒有這么樣兒香。
半夜起來喝面湯,體面湯!
半夜起來喝面湯,體面湯!
涕溢糜饜湯!
涕溢糜饜湯!
半夜起來喝面湯,體面湯!
半夜起來喝面湯,體面湯!
陳譯本:
“美味的湯,翠綠色,油汪汪,
熱湯碗里等人嘗!
這樣的珍饈,誰不彎腰來欣賞?
晚餐的湯,美味的湯!
晚餐的湯,美味的湯!
美——啊美味的湯——湯!
美——啊美味的湯——湯!
晚——啊晚餐的湯——湯,
美味,美味的湯!”
對這首歌詞的翻譯,趙元任譯本是從中國文化角度入手,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作,陳復庵譯本則是嚴格的按照原文意思、格式和風格進行翻譯。首先,分析“Beautiful Soup”的翻譯?!癝oup”在英文中指的是一種液體食物,由肉類、魚類或者蔬菜的原汁與其他各種各樣的成分相結合而制成的。趙元任譯本將其譯為“面湯”,主要目的使其與“體面湯”形成音韻上的協(xié)調,這樣就形成他自成一派的翻譯風格。但是這樣和原意有一定的出入。而陳復庵譯本就是直接翻成“美味的湯”,意思非常準確,但是音韻上的照顧就不如前者了。原文“Soup of the evening”的譯文也不同“Soup of the evening”實際上是模擬當時的流行歌曲《傍晚的星星》(“Star of the Evening”)的打油詩。英文“evening”的意思是:“傍晚”“黃昏”“晚上”(從日落至就寢)。所以,原句的意思應該是陳復庵先生譯本的“晚餐的湯”,趙元任先生譯本出現(xiàn)了瑕疵。二人對原文“Beau-ootiful Soo-oop”的翻譯差別也很大。陳復庵譯本譯為:“美——啊美味的湯——湯”,是非常巧妙地同時照顧了原意的意和形,上下文也一致協(xié)調,中國兒童讀者也能輕松理解。而趙元任譯本翻成了“涕溢糜饜湯”,是把“體面湯”的“體面”兩字音拖長,再念出來的效果,是想模仿原文把“beautiful Soup”拖長讀出的效果。這是用中文的詞語組合來表達中文詞語,非常中國化。趙元任翻譯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創(chuàng)造,自成體系,閱讀已經(jīng)成為讀者的一種享受。但是,有些人認為考慮到這個作品的目標讀者群應該是兒童,他們可能不認識“涕溢糜饜”這幾個復雜的漢字,更無法領會到這幾個字是拖長讀音的“體面”二字,這種閱讀的樂趣可能只有成年讀者才能享受。
此外,書中有許多詩是模仿當時人們熟悉的詩歌而改寫成的打油詩。但是這些詩歌都是英美國家人們熟知的,而對于不了解西方文化和社會風俗的中國讀者而言,非常陌生,不易理解。例如第五章(Advice From a Caterpillar)中,愛麗絲背給毛毛蟲聽了一首打油詩:
原文:“you are old,F(xiàn)ather William.”the youngman said,
“And your hair has become very white;
And yet you incessantly stand on your head——
Do you think,at your age,it is right?”
趙譯本:
威廉師傅你這么老,
你的頭發(fā)白又白,
倒豎蜻蜓你這么巧,
你想這樣兒該不該?
陳譯本:
小伙子說:“威廉爸爸你老了,你的頭發(fā)白又白;還要不斷拿大頂,偌大年紀豈能耐?”
趙元任譯本中“你想這樣兒該不該”是口語化疑問句,不僅便于兒童讀者接受,更符合原意。原文中問句是“Do you think?”有和讀者溝通的意味。相反,陳復庵譯本中“諾大年紀豈能耐?”是文言文反問句,不符合原文的風格,不利于目標讀者群兒童的閱讀和理解,和原文要傳達的意思也有些出入,沒有和讀者溝通的意思。
除此之外,趙元任譯本押韻工整,詩行整齊,“老”和“巧”和“head”的韻;“白”和“該”對應了“white”和“right”的韻。而陳復庵譯本中,“了”和“頂”沒有能夠押韻。所以,在趙元任譯本中,詩詞的押韻與原文對應不是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格律體,而是一種兒歌的性質。從朗朗上口的角度看,這是最佳的,使用了“倒豎蜻蜓”既形象又生動的描寫,人物的動作躍然紙上,很容易使兒童和成年讀者理解。陳復庵譯本沿用了直接引用的寫作手法,對應了原文的“said”,是忠實原作的體現(xiàn)。兩種不同翻譯手法都已經(jīng)超出直譯和意譯的爭論,是從深層次的異化和歸化的角度,即文化方面上來考慮翻譯問題??梢哉f二者的翻譯版本各有千秋。
[1]焦曉霞.淺談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問題[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
[2]趙文娟.愛麗絲漫游仙境——兩個中譯本的對比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