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俞彩珍
閱讀,讓作文更精彩
——淺析如何通過閱讀提高寫作水平
江蘇 俞彩珍
杜甫有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閱讀是作文的基礎(chǔ)。只有廣泛地閱讀并深入地鉆研,才能寫出精彩的作文。魏征曾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遍喿x之于作文,就如同樹木之根本,清流之源泉。那么,應該怎樣通過閱讀來提高寫作水平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如同自然界存在生態(tài)平衡一樣,語文學習也存在著生態(tài)平衡。而閱讀和寫作就是這一生態(tài)平衡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如同語文的雙翼,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說閱讀是吸收和積累,那么寫作就是傾吐和釋放。
很多同學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拿到作文題后不知道應該寫些什么,頭腦中似乎只有那些別人寫得夠多的內(nèi)容,比如寫父愛母愛,只能想到雨中送傘或是半夜冒雨送你上醫(yī)院看病。再如寫同學之間,為了煽情,常常是摯友出國。這樣的素材,寫的人太多,看到開頭就可以猜到結(jié)尾,毫無新意不說,總給人“假”的感覺。試問父母之愛就單調(diào)到只有送傘和去醫(yī)院嗎?同學之間就非要經(jīng)歷這樣的天各一方嗎?之所以不能跳出這樣的圈子,一方面是觀察生活不夠,另一方面就是缺少閱讀的積累?,F(xiàn)在學生們常常只是兩點一線的生活,再加上年齡和閱歷上的限制,往往不能從生活本身看出多少東西來,所以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
朱熹《觀書有感》中有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寫作是閱讀的厚積薄發(fā)。沒有閱讀,寫作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寫作,閱讀就成了無用之功,一潭死水。
我們需要廣泛的課外閱讀,擴展閱讀面。《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應該不少于100萬字。只有廣泛閱讀,才能積累更多的素材,從經(jīng)典著作中,也許會發(fā)現(xiàn)那些不曾注意的生活細節(jié),而這些細節(jié)就可以作為作文的素材。例如閱讀五年級下冊《愛如茉莉》一文,我要求同學們關(guān)注細節(jié),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閱讀六年級下冊《天游峰的掃路人》,你可以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來反映人物的特點。你也許會有感于某些優(yōu)美的詞句,而它們也可以讓原本直白的作文變得委婉含蓄。曾看過一個學生以這樣的句子開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边@樣的開頭無疑讓人眼前一亮。這句話出自顧城的詩,如果把它引用在恰當?shù)牡胤?,自然給文章增添了許多詩意。
廣泛的閱讀有益于積累和吸收其中的精華,只有達到一定量的積累,才能在寫作時厚積薄發(fā)。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深厚文學積淀的人在言行舉止等諸多方面都會與常人有別,在思考問題和發(fā)表見解時會更為全面。自然,他筆下的文字也會更有情感和深度,所以,閱讀可以陶冶情操。但這種文學氣質(zhì)和素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浸泡在書香中的人才會達到這種境界。
在同學們的作文中,還有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無情可抒,無志可言。他們?nèi)鄙賹ι畹膮⑴c和體悟,更不會去體驗人生。他們?nèi)狈ωS富的情感,不會因花開花落、月圓月缺而體悟流年的飛逝,不會在意當小橋流水人家變?yōu)殇摻钏鄥擦直澈蟮牡倪z憾;不能體會“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也不會有感于“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生活本身豐富多彩,可我們?nèi)鄙俚木褪且活w善于感知生活、體悟自然的心。文學陶冶情操,所謂情操、情感正是寫作的靈魂,只有有感于物,體會到真、善、美,才會妙筆生花。所以我們必須多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來提升人文素養(yǎng)。
同時,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閱讀并不僅僅需要“量”的積累,更離不開“質(zhì)”。時間是有限的,書海茫茫,我們終其一生尚且不能讀盡其中一滴,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有限的時光,去閱讀那些對我們最有益的讀物。
如今我們身邊泛濫著“快餐”式的淺閱讀,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將名著、美文棄之不顧,只去閱讀那些流行一時的讀物。這固然無可厚非,這些作家雖然也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如此多的青少年讀者的追捧,但是他們的閱歷必將對他們作品的深度和思想性帶來限制,再加上如今日益浮躁的世風,越來越多的作家都必須靠迎合讀者的閱讀興趣而創(chuàng)作,這樣的作品自然比不上當年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耗盡一生心血創(chuàng)作的《紅樓夢》,自然比不上繁盛的唐代孕育出的“謫仙”李白筆下的篇章,自然比不上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的小說,也同樣比不上老一輩作家,例如朱自清、巴金、季羨林的文章。因為,他們的作品是用血淚、用生命在書寫,而如今大批的年輕作家都為了金錢而創(chuàng)作。巴金先生說:“我們有一個非常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彼?,我們不能再隨波逐流追求淺閱讀,這些流行書刊幾乎不可能增加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讓我們的作文走入歧途。
某一次的作文講評課,我和同學們一起仔細研讀了課文《錢學森》。從中,我們學會了倒敘、想象、對比……然后同學們運用這些寫作方法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成功的修改,所以這些寫作方法是提升作文可以立竿見影的好方法。
我們應該選擇一些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深入閱讀,不必在乎花去了多少時間。我們應該隨著作者的思路細細品讀,知道就連很多詞語的使用都是有講究的。
千古詩圣杜甫有一名句:“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中體現(xiàn)的就是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十分重視語言的選擇和錘煉。鄭谷將齊己的“數(shù)枝開”改為“一枝開”,就生成了“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的名句。王安石反復修改,終于寫就“春風又綠江南岸”,傳為千古美談??嘁髟娙速Z島斟酌“推”與“敲”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從古至今,優(yōu)秀作品的作者們在創(chuàng)作時字斟句酌,讀者閱讀時若是一掃而過,豈不是辜負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同樣,除了斟酌字詞,還有許多畫面、細節(jié)都應當細細品味和咀嚼。
還是拿《錢學森》一文來說,開頭一段“劈波斬浪”“海風不時掠過他的額頭”寫出了錢學森回國的急迫心情,“邁著穩(wěn)健的步伐”可見其不凡的氣質(zhì)和豐富的經(jīng)歷,暗示其身份的不同尋常。諸如此類,都需要我們精讀,方能體會其精妙。而有所體會之后,便應當將這種對語言的斟酌與錘煉放入自己的平時的作文中。
有一位同學記敘了一位舞蹈高手的表演。現(xiàn)摘抄文中的一段:“她穿著大紅色的舞裙,鮮艷奪目。音樂響起,她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引得臺下掌聲不斷?!边@本該是文章最應該著力描寫的,而她卻只是稍作描繪,不能奪人眼球??墒?,如果我們平時精讀美文,積累了好詞佳句,此時加以運用,再加上細節(jié)的描繪和適當?shù)南胂?,就可以更好。這是修改后的:“她一襲紅裙,那樣鮮艷奪目。音樂如流水般傾瀉,她在燈光下盡情起舞,旋轉(zhuǎn),翩躚,跳躍,她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驕傲,滿足,每一分鐘的翩然躍動于她而言都是一種享受。一曲終了,她定格在舞臺中央,依舊是燦爛的笑容,宛似一朵怒放的花朵,定要開得傾國傾城,國色天香。臺下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痹賹⑦@一段置于開頭,采用倒敘的方法,這樣精彩的場面描寫一定能夠給人留下比較深的印象。
深入的閱讀方能體悟語言的妙處,而將之運用于作文,就會收獲不一樣的驚喜。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兩翼,也是重頭戲,二者相輔相成。通過廣泛的閱讀,我們能夠積累寫作素材;通過選擇讀物,我們可以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通過對優(yōu)秀文章的閱讀,我們能夠掌握修辭和寫作的方法。這對于作文,都是極其有用的。
我一直信奉并且強調(diào):閱讀,能讓作文更加精彩。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獅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