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軍
由于祥瑞被用來表達某種政治企圖或理想,因此整個社會,無論是朝廷還是民眾,都對祥瑞文化充滿了熱愛,而一些祥瑞題材也被運用到陶瓷、玉器及服飾等人們?nèi)粘K栉锲返难b飾內(nèi)容中,位于湘江中下游的唐代長沙窯便是其中一例。
釉下彩繪多祥瑞
與長沙窯瓷上的其他裝飾題材表現(xiàn)手法一樣,祥瑞題材在長沙窯瓷上的運用主要也是以釉下彩繪、雕塑及模印貼花為主,其裝飾內(nèi)容以動物類居多,比如龍、鳳凰、獅子及鹿等。
釉下彩繪是長沙窯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雖然長沙窯不是第一個使用釉下彩繪的瓷窯,但卻是第一個將釉下彩繪廣泛使用的窯場,并且是多種彩繪共同使用的,比如褐綠彩、紅褐彩等。釉下彩繪的內(nèi)容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紋飾,比如動物紋、植物紋、山水云紋及花鳥紋等,另一種是詩文題記。祥瑞題材主要以紋飾為主,主要包括龍紋、鳳紋、獅子及鹿紋等。
龍紋在長沙窯瓷上并不多見。根據(jù)對已公布的長沙窯瓷統(tǒng)計得知,龍紋可分為行龍與飛龍兩種,均以褐綠彩繪于瓷壺流下方。行龍圖壺有兩件,形象都比較簡單,首、尾、身軀、腿、腳齊全,呈行走狀,其中一只行龍乘云氣,另一只踏水草,寓意來自天上,也來自大澤。飛龍龍身有鱗、角、脊、尾,在云氣中飛騰,即騰云駕霧狀。以壺為載體,一種是向左飛游,一種向右飛游,其中向右飛游者口吐火焰。
龍是我國上古傳說中的神物,被認為是最高級的祥瑞。祥龍出現(xiàn)的條件是:帝王德至水泉,則黃龍出現(xiàn),君之象也。又或者,天子有大孝,天龍負圖,地龜出書?!杜f唐書》中關(guān)于此類記錄有不少,比如《高宗本紀》中記載:“顯慶六年二月乙未,以益、綿等州皆言龍見,改元。曲赦洛州。龍朔元年三月丙申朔,改元?!薄抖鼗蜕鐣?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沙州都督府圖經(jīng)殘卷也有類似記載,其曰:“右唐武德五年夏四月癸丑,白龍見于平河水旁,州司錄奏。右唐弘道元年臘月,為高宗大帝行道,其夜崇教寺僧徒都集及直官等,同見空中有一黃龍,見可長三丈以上,髯須光麗,頭目精明,首向北斗,尾垂南下,當即表奏,制為上瑞。”
鳳紋與龍紋一樣,也很少見到,可分為三種,均以壺為載體。其一,飛鳳圖壺,器以自名,即壺體流下方繪有一飛鳳,鳳后上側(cè)褐彩題銘“飛鳳”二字?!帮w鳳”以線條畫成形象,抬頭展翅,呈向上飛翔狀,尾部與花草相連,寓意鳳凰來儀,天下美好。其二,火鳳凰圖壺,頭冠、羽翅、麗尾都以紅彩突出火鳳凰形象。其三,鳳凰行走圖壺。據(jù)史書傳說,鳳凰是雄曰鳳,雌曰凰。古有《鳳求凰》琴曲:“鳳兮鳳兮歸故里,遨游四海求其凰”,以表達對愛情的渴求。如果飛鳳代表鳳,則鳳凰行走圖中的形象有可能是表現(xiàn)凰在等待鳳來求。
歷代古籍中關(guān)于鳳凰的記載比比皆是,如《山海經(jīng)》記載:“丹穴之山有一種鳥,形狀像鶴,五色而文,名為鳳。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边@種鳥類自歌自舞,她的出現(xiàn)是天下安寧的象征。鳳凰的出現(xiàn)也和帝王的德行有關(guān),即德至鳥獸,鳳皇翔;天下大治,鳳凰下;王者上感皇天,鸞鳳至。作為祥瑞,在《唐會要》和《舊唐書》中有同一條記載,其曰:“唐肅宗上元三年十一月一日,陳州上言,宛邱縣鳳凰集,眾鳥數(shù)萬,前后翔從,行列齊整,色別為群。三日,所以改元為儀鳳。”
獅子作為素材,運用到長沙窯釉下彩繪中是極其少見的,至今只發(fā)現(xiàn)一例,現(xiàn)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館。雄獅以褐彩繪于瓷壺流下方,呈匍匐狀,首略揚,鬃毛拖曳于地,雙耳立起、怒目圓瞪傲視前方。身體部分用短促的線條形象地體現(xiàn)了雄獅全身濃密的毛發(fā)。獅子圖有寫實的成分,更有藝術(shù)的夸張,特別是獅面的神情,是一種意念的表現(xiàn),即威而不猛是為善,可以表現(xiàn)獅之美。
中國本土本來并沒有獅子,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原人才知道印度有獅子存在,獅子的威猛形象給時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物志》記載獅子來到洛陽時,“三千里雞犬皆伏,無鳴吠”。人們甚至認為獅子是能夠和傳說中的龍相頡頏的獸類。威風凜凜的獅子還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在佛教中,教徒比喻佛陀為“人中獅子”,一則突出佛陀在人類中的重要地位,二則突出其無畏自在之德性。佛教對獅子的重用不僅如此,在佛門中還稱佛法為“獅子法門”,說經(jīng)講法為“獅子吼”。正因為獅子的勇猛和其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人們認為它比猛虎更能起到辟邪的效果,更適合擔當鎮(zhèn)墓之職,因此從漢代開始,豪貴及帝王皇陵的墓前或神道上都會安置石獅。
鹿紋相較于龍鳳紋而言,數(shù)量較多,基本特點都是奔走的鹿,均有草作陪襯背景,以表示其生存環(huán)境與習性。如飛奔的鹿、鹿回頭、抽象寫意的鹿。
鹿是“美麗、富有、和平、長壽”的象征。鹿和國家政權(quán)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酚涊d:“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迸狍S集解引張晏語曰:“以鹿喻帝位也?!倍?,鹿的諧音也滋養(yǎng)著其祥瑞的意蘊,諧音的關(guān)系使得瑞鹿成為期待功名者心目中的吉祥獸,其形象常常在繪畫、雕刻等藝術(shù)中表現(xiàn)出來。除此之外,鹿還是古人心目中的長壽之獸?!妒霎愑洝吩唬骸奥挂磺隇樯n鹿,又百年化為白鹿,又五百年化為玄鹿?!笨梢娙藗冃哪恐械穆箮缀跤兄鵁o盡的生命。因此,長壽之鹿成為和長生不老的仙人相伴的仙獸,這在歷代典籍中記載頗多,并且大量表現(xiàn)于祝壽類的繪畫之中。長沙窯瓷上所描繪的以鹿為題材的繪畫,除了取其形象美之外,更寓意鹿能帶來利祿和福祿之意。
雕成祥瑞令人愛
長沙窯除了生產(chǎn)大量的日常用品外,還生產(chǎn)了一大批雕塑小動物和人物俑。這些雕塑都是以簡練的手法塑造,雖然器型不夠精致,但是各個都非常傳神。在其小巧的體積中,博采生活萬象,凝聚生活情趣,以其技法嫻熟顯示了長沙窯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在長沙窯生產(chǎn)的雕塑中,與祥瑞有關(guān)的包括獅子以及龜?shù)?,其中獅子占主流。
獅子雕塑較為常見,有單體獅子,也有母子獅抱為一體的;有四肢直立于地的,也有伏臥于板之上的。在長沙市博物館所收藏的獅子雕塑中,有件青釉戴鈴獅很是可愛,瓷獅四足直立于地,昂首張目。眉、眼用褐彩點畫,顯得神態(tài)威嚴,肩頸鬃毛刻畫細致、逼真。頸前系一鈴,尾上翹卷貼于背,整體比例勻稱、自然。endprint
龜均作爬行狀,裝飾往往不同,可分為三種。其一,“王”字印紋龜,模印而成,實心仰頭,背部印八角狀龜殼紋,每個八角形中分別印“王”字,多施褐釉,也有施青釉的。其二,四方形印紋龜,隨手捏塑,實心仰頭,背部刻印四方形紋,在四方形紋內(nèi)印魚眼狀圓圈紋,有施青釉的,也有施褐釉的。其三,圓點印紋龜,隨手捏塑,實心仰頭,背部有一環(huán)形系,系兩側(cè)各刻印兩條圓點紋,且每側(cè)所刻的兩條圓點紋呈垂直狀。
龜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一種神秘而蘊藏著豐富文化的動物,是最大的神物﹑靈物和吉祥物之一,被視為長壽的象征。孫氏《瑞應圖》曰:“龜者神異之介蟲也,玄采五色。上隆象天,下平象地。生三百歲游于蕖葉之上,三千歲尚在蓍叢之下。明吉兇,不偏不黨,唯義是從?!薄豆茏印吩唬骸褒斏谒?,發(fā)之于火,故為南方物,為禍福也?!饼?shù)某霈F(xiàn)有這樣的規(guī)律:王者無偏無黨,尊用耆老,不失故舊,則出;德澤湛潰,漁獵從,則出;君乘土而王,則龜被文而見。在唐代相關(guān)文獻記載中,龜常常作為瑞獸進獻給皇上,如《唐會要》:“永貞元年八月,荊南進毛龜二。昭曰‘朕以所寶為賢,至如嘉禾神芝、奇禽異獸,蓋虛美也!”
除了直接雕塑成祥瑞動物形狀外,還有一些器物的功能部件也常常以雕塑形式出現(xiàn),比如瓷枕、燭臺上就有類似的雕塑部件。
瓷枕上的雕塑部件以枕座為主,在不同的瓷枕枕面下,有的雕塑成獅子座,有的雕塑為象座。
象的形象獨特,在古代常被視為奇詭之獸。晉郭璞《山海經(jīng)圖象贊》云:“象實魁梧,體巨貌詭,肉兼十牛,目不逾豕。望頭如尾,動若邱徙”。物以稀為貴,這樣怪異的巨獸中原普通人難得一見,因此在祥瑞文化的參與下,大象的出現(xiàn)便成了吉祥的表征。傳說中舜帝死后葬于蒼梧之野,有象為之耕耘。《宋書·符瑞志》亦云:“白象者,人君自養(yǎng)有節(jié)則至?!毕蟮男误w巨大,佛教用象中最大者來譬喻諸佛,而且常用它來說理喻事。而且,佛的八十種好中有兩種與六瑞有直接關(guān)系,一種是儀如獅子王,另一種就是進止如象王。佛教的廣泛傳播帶來的神秘色彩賦予大象更多的祥瑞寓意。
燭臺是長沙窯具有特色的產(chǎn)品,形狀各不相同,有獅形、飛鳳形、麒麟形以及象形等,其中揚州唐城出土有一件麒麟形燭臺,其制作精良,麒麟伏臥一板上,鱗遍布全身,舉頭張望,背負燭插,一上身赤裸的幼童立于其臀尾部,一手握著麒麟頸部的韁繩。
麒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祥瑞之物。它與鳳、龜、龍并稱“四靈”,而且通常被看做獸類的首領(lǐng)?!墩摵狻ぶv瑞》云:“夫鳳皇,鳥之圣者也;騏驎,獸之圣者也”。麒麟不僅是實實在在的祥瑞之獸,而且是瑞獸代表?!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分芯陀袑Ⅶ梓氤霈F(xiàn)事件與孔子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記載。漢代以后,在歷代典籍上關(guān)于麒麟的記載多與帝王的賢德、功績緊密相關(guān),麒麟作為天意的代表來干預人事。據(jù)《宋書·符瑞志》記載,從漢武帝元狩元年十月開始到晉成帝咸和八年約450年間麒麟共出現(xiàn)了75次之多,圣獸麒麟被世人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除此之外,前秦王嘉《拾遺記》中還衍化出孔子出生時麟吐玉書的故事。這一附會傳言促成了“麒麟送子”的民間吉祥,后來民間常以“麒麟兒”來祝賀親朋好友喜得好兒孫,此燭臺就是以“麒麟送子”傳說制作的。
此外,模印貼花是長沙窯裝飾藝術(shù)的一大特色,至今仍是此技藝的集大成者。在所有的模印貼花素材中,能夠反映祥瑞文化的為數(shù)不算太多,包括鳳紋、龍紋及獅子,以獅子居多,主要載體有陶范以及瓷壺兩種,其中在瓷壺上所貼獅紋的數(shù)量有所不同,位置亦有區(qū)別,有的瓷壺在其流和系下方均貼有獅紋,有的僅僅貼于系下方,但是所貼獅紋均腳踏圓毯,與胡旋舞中的圓毯一樣,且所有獅紋均以褐斑涂抹,使其更為醒目。陶范中的獅紋為凹刻而成,其造型與貼花壺上的獅紋一模一樣,腳下也有圓毯,這可為研究獅紋貼花提供最直接的素材。
唐朝皇帝各不同
在中國古代社會,祥瑞被認為是君主受天命,以及國祚興盛、政平人和的征兆。在唐代,祥瑞在政治生活中己經(jīng)普遍應用,同時也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祥瑞與政治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李唐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們對祥瑞的態(tài)度也不盡相同。
唐初,高祖、太宗對祥瑞思想非常重視。唐高祖武德七年,詔令歐陽詢等修《藝文類聚》,書中第九十八、第九十九卷為《祥瑞部》,第九十八卷首引《白虎通義·封禪篇》,云:“天下太平,符瑞所以來至者。以為王者承天順理,調(diào)和陰陽,陰陽和,萬物序,休氣充塞,故符瑞并臻,皆應德而至。德及天則斗極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八方即祥風至,鐘律調(diào),四夷化,越裳來。”把此段文字列于卷首,在一定程度肯定了祥瑞是天下太平的應征。太宗時,雖在初期頒布了《禁奏祥瑞詔》,但是各地奏報祥瑞之事仍然較多,尤其是貞觀十四年后奏報之風愈演愈烈。唐太宗雖勵精治國,并不在意于祥瑞之事,但是政平人和,自然就需要用祥瑞來與治世隆平之象交相輝映,以顯其豐功偉績。
玄宗即位后,對祥瑞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和很強的政治依賴,祥瑞之盛冠絕唐代。玄宗一朝,有關(guān)祥瑞的記載比比皆是,并且在其御撰書題的《唐六典》中將祥瑞的種類進行了詳細的歸納,認為祥瑞分為大瑞、上瑞、中瑞、下瑞。大瑞有景星、慶云、鱗、鳳、龜、龍等;上瑞有白狼、赤兔等;中瑞有蒼鳥、朱雁等;下瑞有嘉禾、芝草、連理枝等。玄宗大興祥瑞,不僅是宣揚他受天命,更是與其治下“邊隅底定、人和歲稔”盛況的交相輝映。玄宗還利用祥瑞來宣揚其“孝德”,在禮儀使張說《禮儀使賀五陵祥瑞表》中有詳細的記載:玄宗親朝五陵,紫氣、白兔、甘露、景云等祥瑞應現(xiàn),是因為他孝通天地,虔誠感動天地所致。
肅宗以后的各朝皇帝對祥瑞之說的態(tài)度已大不如前。肅宗及代宗時,為了恢復政治信心,對祥瑞之說還加以利用。到了唐中后期,德宗、憲宗及文宗等都曾經(jīng)針對祥瑞下過《禁奏祥瑞詔》,其后的昭宗也曾說過:“朕不以金龍為祥瑞,以偃息干戈為祥瑞。卿等各宜盡忠,以體朕懷。”哀帝時,對祥瑞的態(tài)度已大不如前,因此天降祥瑞之說逐漸失去了其應有的地位。相反,只有政平人和才是真正的祥瑞。endprint
雖然李唐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對祥瑞文化的態(tài)度有大肆宣揚的,也有下詔限制的,但是在不同的文獻記載中關(guān)于祥瑞的報道卻非常多。在這些文獻記載中,可以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祥瑞的呈報等都有專門的管理機構(gòu)和規(guī)章制度。眾所周知,唐代政治制度非常發(fā)達,而關(guān)于祥瑞事務(wù)的管理體系也是相當完備的。首先,唐律對祥瑞的奏報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官員應奏而不奏祥瑞的情況,會受到責罰,這在《唐律疏議》中有明確記載。除此之外,《唐律疏議》還對詐稱祥瑞的行為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即“諸詐為瑞應者,徙二年”。其次,形成了固定的儀制令,對祥瑞等級的分類以及奏報程序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第三,形成了一套由地方到中央、由下到上的奏報程序,在中央官署中,對祥瑞事務(wù)的管轄也有明確的分工。
正是因為李唐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對祥瑞思想的喜愛和強力推動,以及完備的祥瑞事務(wù)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使得祥瑞思想除了在皇室及官府中興盛外,還廣泛地浸淫著社會各群體,官僚士人和百姓也深受祥瑞思想的影響。
作為官僚士人階層,其夢寐以求的就是金榜題名、官運亨通,出現(xiàn)在其身邊的祥瑞自然與其仕途扯上了聯(lián)系。在《太平廣記》中,記載了很多唐代官員在升官之前有祥瑞出現(xiàn)的例子。韋皋出鎮(zhèn)蜀地,與賓客十余人,宴郡西亭,忽來暴風雨,俄頃而霽?!昂鲇泻缥U自空而下,直入庭,垂宵于筵”,后旬余,有詔就拜中書令。在官僚士人心中,并不是所有的祥瑞都是為頌揚帝王圣德廣運,一些祥瑞可以看作是其官職升遷的征兆。
普通百姓也深受祥瑞之說的影響。統(tǒng)治者利用各種祭祀活動、官方告示和民間傳說,不斷地強化著王權(quán)及其神力,也強化著天降祥瑞是對其統(tǒng)治的肯定。人們相信上天能夠控制個人生活的命運,所以人們接受了“天命”的觀念和皇權(quán)至高無上的神圣性。對普通百姓而言,祥瑞思想,或者說是祥瑞觀念,產(chǎn)生的是一種吉祥文化,成為人們精神觀念和信仰的組成部分,而其具象化的表現(xiàn)就有民間神靈崇拜、占卜巫術(shù)以及天意崇拜等。
祥瑞思想實難禁
長沙窯興起于八世紀末九世紀初,而其興盛時期則是九世紀上半期。從其興起至唐代滅亡這百余年間,正是唐代社會逐漸衰退的時期,也是李唐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對祥瑞思想下詔加以限制的時期,那為何長沙窯工匠會將大量的祥瑞題材運用到瓷器的裝飾中去?
長沙窯的主要創(chuàng)燒人員來自于河南地區(qū)。安史之亂后,河南人口大量南遷,史載“襄、鄧百姓,兩京衣冠,盡投江湘,故荊南井邑,十倍其初”。這其中必然會有大量窯工隨之南下,這些窯工與湖南當?shù)刂拼晒そ辰Y(jié)合,孕育了新的制瓷技術(shù),這也就是長沙窯崛起的技術(shù)前提。有了河南窯工的加入,長沙窯在燒造技術(shù)、裝飾手法上均會吸收中原因素。河南地區(qū)地處中原,尤其洛陽更是武則天稱帝時的都城,其在位時大肆宣揚祥瑞,因此這一地區(qū)的人們對祥瑞之說的迷戀程度比其他地區(qū)更甚,而這些也促使人們利用一切手段來推廣祥瑞,其中就包括在瓷器上裝飾祥瑞題材。
其次,縱觀肅宗以后諸帝對祥瑞的態(tài)度,雖然他們多次下詔限制祥瑞的奏報,但是并沒有放棄利用祥瑞來刺激政治信心。其實從史料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屢有祥瑞奏報之事,大量祥瑞賀表的存在就是明證?;实巯略t限制祥瑞的奏報,一是表明自身不愛虛美之事,躬身于事,志于實現(xiàn)政平人和,另一個原因就是各地祥瑞奏報不斷,要加以限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