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翠++王婷++雷向花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患者在住院中不同部位淺靜脈留置針的療效,為提高老年患者輸液治療質(zhì)量提供研究信息。方法:將82例慢性疾病老年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A組為對照組,B組為實驗組,各41例。A組留置針穿刺點選為手背,B組穿刺點選為前臂,觀察兩組患者留置時間及靜脈炎的發(fā)生情況有無差別。結(jié)果:B組患者留置針留置時間較A組長,靜脈炎發(fā)生率少于A組。結(jié)論:老年患者淺靜脈留置針應盡量選擇前臂血管,降低了導管堵塞率及發(fā)生靜脈炎的機率,延長了留置時間。
【關鍵詞】淺靜脈留置針;老年患者;穿刺部位
研究背景及意義
背景:隨著護理學的發(fā)展,靜脈輸液已從一項技術發(fā)展成為一門學科。靜脈留置針的發(fā)明是靜脈輸液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1]。淺靜脈留置針從投入臨床至今,在其導管的維護和管理上已經(jīng)有了巨大的進步[2-3]。在我國,淺靜脈留置針的使用也已經(jīng)有20多年。但是在淺靜脈留置針使用過程中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因反復輸液引起的導管內(nèi)血凝塊或沉淀物形成而堵塞導管,液體滲出以及導管相關靜脈炎等都影響了導管留置的時間,還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痛苦和經(jīng)濟負擔[4]。
意義:靜脈留置針的應用已遍及內(nèi)、外科、婦產(chǎn)科、手術室、小兒科等多個科室,尤其是老年患者及小兒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靜脈留置針最短可保留1~2天,最長可達7~10天,與傳統(tǒng)靜脈輸液相比,可明顯減輕病人因反復穿刺造成的痛苦,也有利于護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能最大程度方便臨床用藥及搶救工作[5]。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纖維化,脈管質(zhì)地硬且脆,彈性差,易滑動,不易固定,為減少反復穿刺的痛苦,保護血管和持續(xù)保留靜脈通路,應用靜脈留置針容易被護理人員和患者接受。一般選擇四肢健康、粗直、富有彈性、血流豐富、易固定的血管,由于老年病人血管彈性差,脆性大,抗化學性、機械性損傷能力下降,故留置套管針時,應盡可能選擇直徑≥3.0mm的血管[6]。手臂部靜脈較直、較粗、血流豐富,從而降低了導管堵塞率及發(fā)生靜脈炎的機率,延長了留置時間;留置部位的選擇,應以最大程度的減少留置針引起的不良反應,保證患者在留置期間舒適、活動無障礙為標準[7-8]。手臂淺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并不妨礙患者的簡單日常生活,增強了患者的舒適度。
研究目的及目標:①目的:探討老年患者在住院中不同部位淺靜脈留置針的療效,以更好地發(fā)揮留置針的優(yōu)點,保護血管及減輕病患痛苦,為提高老年患者輸液治療質(zhì)量提供研究信息。②目標:為提高老年患者輸液治療質(zhì)量,為臨床使用留置針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及可行辦法,以便我們更好地提高護理質(zhì)量,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優(yōu)質(zhì)服務。
關鍵詞及定義:①淺靜脈留置針:靜脈留置針又稱靜脈套管針,是由不銹鋼的針芯、軟的外套管及塑料針座組成。穿刺時將外套管和針芯一齊刺入血管中,當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針芯,僅將柔軟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進行輸液的一種輸液工具[9]。②老年患者: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定義65周歲以上的人群為老年人。老年患者指65周歲以上的患有疾病、忍受疾病痛苦的人,等候接受醫(yī)師的治療與照料的病人。③穿刺部位:借助注射器一類的醫(yī)療器械進行治療或檢查時將藥物注入人體的地方。
文獻回顧:淺靜脈留置針輸液在我國臨床使輸液治療中應用已相當普遍,有不少醫(yī)療機構(gòu)已經(jīng)在逐漸將淺靜脈留置針作為常規(guī)的靜脈輸液用具[10]。張麗華等觀察100例留置套管患者,并對導管前端進行細菌培養(yǎng),結(jié)果表明,5天可作為常規(guī)套管針留置時間[11]。
研究設計
研究對象:選擇西航醫(yī)院內(nèi)三科2012年4月-2013年3月82例淺靜脈留置穿刺的慢性疾病老年患者。
一般資料:本組為2012年4月-2013年3月淺靜脈留置穿刺的老年患者82例,年齡65~91歲,平均(76±10.5)歲,其中男49例,女33例;高血壓23例,糖尿病32例,冠心病27例。均為意識清醒者,對固定膠布無過敏者。材料均為艾仁駝人集團生產(chǎn)的22G一次性醫(yī)用留置針(Y式),0.9mm×25mm,流速31ml/min,3M無菌透明敷料7cm×6cm。
研究方法:將82例慢性疾病老年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各4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所患疾病方面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A組留置針穿刺點選為手背,B組穿刺點選為前臂,分別由同一名具有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主管護師實施。穿刺方法:輸液器連接留置針,選擇適當血管,在穿刺點上方10~15cm處扎止血帶,以進針點為中心,用碘伏棉簽消毒皮膚兩遍,直徑6~8cm,左右松動留置針,左手繃緊局部皮膚,右手持留置針針柄,以30°~40°的角度直接穿刺,見回血后沿血管方向再以5°左右的角度平行進針2~3mm,以確保套管進入血管,然后左手固定針翼,右手將軟管全部送入靜脈內(nèi),針芯退出至針柄處時,松開止血帶,打開輸液器調(diào)節(jié)器,觀察輸入液體順利后,將針芯拔出,用透明貼固定牢固并注明日期。
研究步驟:①選擇患者: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科淺靜脈留置穿刺的82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②分組:將82例慢性疾病老年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各4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所患疾病方面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A組留置針穿刺點選為手背,B組穿刺點選為前臂,分別由同1名具有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主管護師實施。③觀察內(nèi)容:觀察在留置針留置的整個過程中留置部位、留置時間長短、有無靜脈炎的發(fā)生,并做記錄。討論
從實驗研究可以得到A、B兩組留置針留置時間從1天到7天不等,B組最長留置時間為10天,平均留置時間分別為(2.44±0.18),(4.22±0.13)。A、B兩組的靜脈炎發(fā)生率分別24.39%、7.3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留置針總體使用質(zhì)量高于A組。
留置時間:留置時間是評價靜脈留置針留置效果的主要指標之一。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將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規(guī)定為2~3d或3~4d。也有一些研究顯示,隨著留置時間延長,與置管有關的并發(fā)癥如靜脈炎沒有增加[12-13]。一般認為留置時間為3~5d,最好不超過1周。
并發(fā)癥:并發(fā)癥是導致淺靜脈留置針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其中靜脈炎是靜脈留置針使用過程中最主要的并發(fā)癥[14]。有效減少和預防并發(fā)癥也是護理人員采取護理措施所針對的目標之一。靜脈留置針輸液中并發(fā)癥的預防可以通過規(guī)范并優(yōu)化靜脈留置針操作方法和完善靜脈輸液流程管理來實現(xiàn)。
穿刺部位:①手背部活動度較手臂部高,且暴露在外的機率較大,容易摩擦、牽拉留置針的留置部位,造成脫管、穿刺點出血及靜脈炎等而拔管;②手臂部靜脈較直、較粗、血流豐富,從而降低了導管堵塞率及發(fā)生靜脈炎的機率,延長了留置時間;③手臂淺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并不妨礙患者的簡單日常生活,增強了患者的舒適度,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指導思想[15],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注意事項:老年患者在進行留置針時盡量避免手背、手腕及下肢置留置針,應選擇血管彈性好、血流速度快的上肢大靜脈穿刺,以提高成功率及減少并發(fā)癥。同時為了減輕患者疼痛感,在行穿刺時,針頭進入皮膚的速度宜快,快速刺入肌層,然后緩慢進針[16]。
結(jié)論
老年患者淺靜脈留置針的使用與穿刺部位存在相關性。前臂靜脈留置針在留置時間明顯高于手背靜脈留置針,且前臂靜脈留置針發(fā)生靜脈炎的機率小于手背靜脈留置針,謹此為臨床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穿刺提供參考,以更好地發(fā)揮留置針的優(yōu)點,保護血管及減輕病患痛苦,提高老年患者輸液治療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汕珊,劉仲梅.靜脈輸液留置針感染的研究現(xiàn)狀.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7):1.
[2]廣東省護理學會.靜脈輸液護理理論與實踐學習班講義.
[3]周書平.增大進針角度減輕穿刺疼痛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8,23(70):4.
[4]劉妹化,楊彥芹,于英偉.快速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的探究.護理學雜志(上旬版),2008,24(6):45-46.
[5]黃紅玉,黃娥娥,李小英,等.靜脈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選擇.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9,24(1):53-54.
[6]張榮琴,潘萃枝.兩種型號留置針在普外輸液中的應用.中國護理雜志,2008,4(1):3.
[7]甘英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現(xiàn)狀[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0):42.
[8]吳秀菊,程云,曹艷佩.急診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使用情況分析[J].上海護理,2009,9(4):34.
[9]王汕珊,劉仲梅.靜脈輸液留置針感染的研究現(xiàn)狀.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7(2):21.
[10]劉燕.雙腔氣囊導尿管留置導尿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及預防.護理研究雜志,2007,21(6):1509-1510.
[11]錢永萍,楊慧君.不同型號靜脈留置針與留置時間致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06,21(1):5960.
[12]Lai KK.Safety of prolonging peripheral cannula and IV tubings use from 72 hours to 96 hours[J].Am J Infect Control,1998,26:6670.
[13]尹世玉,王靜.改進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4,19(8):32-33.
[14]湯其英,羅艷老年患者淺靜脈留置針穿刺部位的護理體會.創(chuàng)新醫(yī)學網(wǎng),2010,5(27):5.
[15]樸英玉,黃今福.淺談老年靜脈穿刺特點、穿刺方法及體會[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8,9(1):68.
[16]李敬蕊,馮亞賓.老年人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及其影響因素觀察[J].山西醫(yī)學雜志,2009,38(4):505.
并發(fā)癥:并發(fā)癥是導致淺靜脈留置針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其中靜脈炎是靜脈留置針使用過程中最主要的并發(fā)癥[14]。有效減少和預防并發(fā)癥也是護理人員采取護理措施所針對的目標之一。靜脈留置針輸液中并發(fā)癥的預防可以通過規(guī)范并優(yōu)化靜脈留置針操作方法和完善靜脈輸液流程管理來實現(xiàn)。
穿刺部位:①手背部活動度較手臂部高,且暴露在外的機率較大,容易摩擦、牽拉留置針的留置部位,造成脫管、穿刺點出血及靜脈炎等而拔管;②手臂部靜脈較直、較粗、血流豐富,從而降低了導管堵塞率及發(fā)生靜脈炎的機率,延長了留置時間;③手臂淺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并不妨礙患者的簡單日常生活,增強了患者的舒適度,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指導思想[15],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注意事項:老年患者在進行留置針時盡量避免手背、手腕及下肢置留置針,應選擇血管彈性好、血流速度快的上肢大靜脈穿刺,以提高成功率及減少并發(fā)癥。同時為了減輕患者疼痛感,在行穿刺時,針頭進入皮膚的速度宜快,快速刺入肌層,然后緩慢進針[16]。
結(jié)論
老年患者淺靜脈留置針的使用與穿刺部位存在相關性。前臂靜脈留置針在留置時間明顯高于手背靜脈留置針,且前臂靜脈留置針發(fā)生靜脈炎的機率小于手背靜脈留置針,謹此為臨床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穿刺提供參考,以更好地發(fā)揮留置針的優(yōu)點,保護血管及減輕病患痛苦,提高老年患者輸液治療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汕珊,劉仲梅.靜脈輸液留置針感染的研究現(xiàn)狀.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7):1.
[2]廣東省護理學會.靜脈輸液護理理論與實踐學習班講義.
[3]周書平.增大進針角度減輕穿刺疼痛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8,23(70):4.
[4]劉妹化,楊彥芹,于英偉.快速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的探究.護理學雜志(上旬版),2008,24(6):45-46.
[5]黃紅玉,黃娥娥,李小英,等.靜脈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選擇.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9,24(1):53-54.
[6]張榮琴,潘萃枝.兩種型號留置針在普外輸液中的應用.中國護理雜志,2008,4(1):3.
[7]甘英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現(xiàn)狀[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0):42.
[8]吳秀菊,程云,曹艷佩.急診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使用情況分析[J].上海護理,2009,9(4):34.
[9]王汕珊,劉仲梅.靜脈輸液留置針感染的研究現(xiàn)狀.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7(2):21.
[10]劉燕.雙腔氣囊導尿管留置導尿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及預防.護理研究雜志,2007,21(6):1509-1510.
[11]錢永萍,楊慧君.不同型號靜脈留置針與留置時間致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06,21(1):5960.
[12]Lai KK.Safety of prolonging peripheral cannula and IV tubings use from 72 hours to 96 hours[J].Am J Infect Control,1998,26:6670.
[13]尹世玉,王靜.改進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4,19(8):32-33.
[14]湯其英,羅艷老年患者淺靜脈留置針穿刺部位的護理體會.創(chuàng)新醫(yī)學網(wǎng),2010,5(27):5.
[15]樸英玉,黃今福.淺談老年靜脈穿刺特點、穿刺方法及體會[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8,9(1):68.
[16]李敬蕊,馮亞賓.老年人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及其影響因素觀察[J].山西醫(yī)學雜志,2009,38(4):505.
并發(fā)癥:并發(fā)癥是導致淺靜脈留置針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其中靜脈炎是靜脈留置針使用過程中最主要的并發(fā)癥[14]。有效減少和預防并發(fā)癥也是護理人員采取護理措施所針對的目標之一。靜脈留置針輸液中并發(fā)癥的預防可以通過規(guī)范并優(yōu)化靜脈留置針操作方法和完善靜脈輸液流程管理來實現(xiàn)。
穿刺部位:①手背部活動度較手臂部高,且暴露在外的機率較大,容易摩擦、牽拉留置針的留置部位,造成脫管、穿刺點出血及靜脈炎等而拔管;②手臂部靜脈較直、較粗、血流豐富,從而降低了導管堵塞率及發(fā)生靜脈炎的機率,延長了留置時間;③手臂淺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并不妨礙患者的簡單日常生活,增強了患者的舒適度,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指導思想[15],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注意事項:老年患者在進行留置針時盡量避免手背、手腕及下肢置留置針,應選擇血管彈性好、血流速度快的上肢大靜脈穿刺,以提高成功率及減少并發(fā)癥。同時為了減輕患者疼痛感,在行穿刺時,針頭進入皮膚的速度宜快,快速刺入肌層,然后緩慢進針[16]。
結(jié)論
老年患者淺靜脈留置針的使用與穿刺部位存在相關性。前臂靜脈留置針在留置時間明顯高于手背靜脈留置針,且前臂靜脈留置針發(fā)生靜脈炎的機率小于手背靜脈留置針,謹此為臨床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穿刺提供參考,以更好地發(fā)揮留置針的優(yōu)點,保護血管及減輕病患痛苦,提高老年患者輸液治療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汕珊,劉仲梅.靜脈輸液留置針感染的研究現(xiàn)狀.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7):1.
[2]廣東省護理學會.靜脈輸液護理理論與實踐學習班講義.
[3]周書平.增大進針角度減輕穿刺疼痛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8,23(70):4.
[4]劉妹化,楊彥芹,于英偉.快速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的探究.護理學雜志(上旬版),2008,24(6):45-46.
[5]黃紅玉,黃娥娥,李小英,等.靜脈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選擇.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9,24(1):53-54.
[6]張榮琴,潘萃枝.兩種型號留置針在普外輸液中的應用.中國護理雜志,2008,4(1):3.
[7]甘英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現(xiàn)狀[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0):42.
[8]吳秀菊,程云,曹艷佩.急診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使用情況分析[J].上海護理,2009,9(4):34.
[9]王汕珊,劉仲梅.靜脈輸液留置針感染的研究現(xiàn)狀.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7(2):21.
[10]劉燕.雙腔氣囊導尿管留置導尿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及預防.護理研究雜志,2007,21(6):1509-1510.
[11]錢永萍,楊慧君.不同型號靜脈留置針與留置時間致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06,21(1):5960.
[12]Lai KK.Safety of prolonging peripheral cannula and IV tubings use from 72 hours to 96 hours[J].Am J Infect Control,1998,26:6670.
[13]尹世玉,王靜.改進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4,19(8):32-33.
[14]湯其英,羅艷老年患者淺靜脈留置針穿刺部位的護理體會.創(chuàng)新醫(yī)學網(wǎng),2010,5(27):5.
[15]樸英玉,黃今福.淺談老年靜脈穿刺特點、穿刺方法及體會[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8,9(1):68.
[16]李敬蕊,馮亞賓.老年人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及其影響因素觀察[J].山西醫(yī)學雜志,2009,38(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