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要:音樂教育是在注重德育的同時,進一步挖掘探究學生內(nèi)心潛在的美好的東西。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發(fā)現(xiàn)美、會創(chuàng)造美的人,在音樂教育中凈化學生心靈,為學生傳播正能量。
關鍵詞:音樂教育 音樂教學 正能量
“沒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每個人都知道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作為一名藝術教師的職責也必然是神圣的。具有普遍性的是:在注重藝術教育的的同時,利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把其中蘊含的美好的元素轉(zhuǎn)化為正確的能量,輸送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風格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把學生培養(yǎng)成美的發(fā)現(xiàn)者、傳播者。
一、音樂教育是學?;A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不可替代的意義
音樂教育以其獨特的專業(yè)性質(zhì)和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在中學教育中有著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作為一線教師,認真把握好每節(jié)音樂課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在教學中,依托教材及大綱要求,以歌唱、器樂、舞蹈表演、欣賞等實踐形式,從地理環(huán)境、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利用相關的文字、圖片、樂譜等資料,啟發(fā)學生帶著自主學習的期待和新鮮感步入音樂的圣境。體驗音樂的同時感知、理解音樂的美;在音樂作品的感召下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接受美的感染,激發(fā)學生的的音樂藝術情感。這樣獲得的音樂教育要比任何強加于學生的生硬的教條和說教來得自然與真實,更便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接受。正如貝多芬說:“音樂使人的心靈爆發(fā)出火花”。
二、在音樂教學中,為學生的成長傳播正能量
(一)音樂教育要適應社會與時代的需求,在音樂的氛圍中引導學生“學做真人”
音樂教育是德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其最大特點是通過音樂語言和表達元素,達到熱愛祖國、完善人格、崇高精神的境界。時代在變,我們的思想也要跟的上時代的發(fā)展。對于我們的音樂教學就要培養(yǎng)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感受領悟音樂的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教材和一些影音資料,如搜索收集一些反映時代背景、表現(xiàn)時代特征的愛國主義的音樂作品,這類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通過我們?nèi)粘5囊魳方虒W和活動創(chuàng)設濃厚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實踐中成為感受傳播“真善美”的使者。音樂表現(xiàn)崇高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一定是規(guī)模多么宏大,主要是作品能反應社會背景、表現(xiàn)時代的主流、對學生能起到振奮精神的影響力。各個時代都不乏一些優(yōu)秀的極具號召力的音樂作品,例如:《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和后來又誕生的這部作品的姊妹篇《二十年后再相會》,都是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所創(chuàng)作,兩首歌曲以其歡快熱情的旋律,曲調(diào)明朗、風格新穎,激勵當時的新一代年輕人熱愛生活、催人奮進,而且兩首歌曲都極具時代的特征,所以都被廣泛傳唱。作品《祖國頌》、《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也都是反映時代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我們要利用前人留給我們的這些偉大而極具生命力的不朽作品、這些燦爛的文化瑰寶,來培養(yǎng)學生“學做真人”的人生態(tài)度、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傳遞健康的正能量。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潛心感悟和自我總結(jié),促進學生感性認識得以升華。因此,通過這些音樂題材的教學,充分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凈化心靈,促使學生感奮覺醒,更加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并為更好的將來而勤奮刻苦學習,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
(二)利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出動學生的內(nèi)心、感染學生
音樂教育要適應社會形勢的發(fā)展變化,與時俱進。根據(jù)目前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學教學將要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就是根據(jù)中學生階段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及目標興趣,自己選擇將來所要發(fā)展的方向是要向理論學術方面努力還是經(jīng)過學習直接進入實踐操作階段,即學術型和實踐型兩大類別。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教學也要做出相應的改革,利用教學陣地對學生的心靈和對生活的態(tài)度做出正確的引導和影響,并將這個目的貫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音樂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它的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力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比擬的,作為音樂教師對各類型的音樂作品也不能說是非常熟悉并準確把握,所以有時我們要與學生共同學習、互相學習。就如《師說》中:“弟子不必不如師,是不必賢于弟子”,尤其表現(xiàn)在通俗音樂方面,更易形成師生互學互教的學習氛圍,這就必然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濃厚的學習氛圍,最終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那么在眾多形形色色的作品之中,我們就應通過比較和鑒別之后有所選擇,甄選出一些優(yōu)秀的、被廣泛傳唱的勵志歌曲,如:歌曲《我相信》激勵、帶動學生要在生活中充滿陽光、充滿自信的對待自己的一切;歌曲《父親》感染學生要知道感恩上一輩的用心良苦、激發(fā)中學生學會擔當、對社會對父母有責任心。……正確運用這些優(yōu)秀的音樂元素對學生今后的人生抉擇和人生觀起到正面的影響。
三、學無止境,注重榜樣的力量不斷學習
對教師來說“教書育人”才是完整的教育,就如同我校的辦學理念:“點燃孩子們生活的的希望,引導所有的孩子學做真人”。做到這兩個方面,我們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認真對待教育教學工作,用心教育每一個和我們有師生之緣的孩子,事無巨細、以身作則,隨時都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和帶動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我們要始終堅實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學高為師”我們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教育生涯后勁十足;“身正為范”注重榜樣的作用,用自己“愛樂、樂樂”的思想、行為去感染帶動學生。
總之,讓我們肩負起音樂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使之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利用音樂語言的奇妙和它獨特的魅力,凈化著孩子們的心靈、為他們的成長傳播更多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1]杜永壽.中小學音樂教材論[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2]徐蕾.讓音樂教學充滿創(chuàng)造的魅力[J].黃河之聲,2008,(21).
[3]宋花.音樂欣賞課中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教育創(chuàng)新,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