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摘 要:課堂閱讀教學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下,聯(lián)系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shù)姆绞椒椒ǎ皶r糾正偏差,利用教材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平時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并且從不斷的閱讀中獲得文學與人生的修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真正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閱讀課堂。
關鍵詞:閱讀教學;有效課堂;激活思維;延續(xù)效能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閱讀理解題在各類的考卷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舊的教學模式學生早已覺得沉悶乏味,教師也覺得耗時多卻收效甚微。因此,如何使課堂閱讀教學輕松而有效,是我們語文教師迫在眉睫要思考的問題。我在實施有效課堂的過程中,作了以下的思考與嘗試。
一、激情導入,為有效課堂創(chuàng)設氛圍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彼裕覀兪紫纫鎸Φ膯栴},是如何引導學生親近文本,怎么樣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課堂的導入更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在教學《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問學生: 樹葉是什么顏色的?果然,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綠色”。我追問:那秋天到了呢?那時候,同學們都啞然而尷尬了,我接著說:所以啊,同學們別被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捆綁了自己,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是怎么說的……這樣,學生的好奇心被牽出來了,學習勁頭就上來了。再如教學《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我設計這樣的導入:有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實驗,把一只青蛙扔進開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會用力一蹬,躍出水面,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后來,把青蛙放在一盆溫水里并逐漸加熱,由于青蛙已慢慢適應了那愜意的水溫,所以當溫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青蛙便再也沒有力量躍出水面了,你說,這只青蛙的結局會是怎么樣呢?在同學們興致勃勃的發(fā)言中,師生進入了新課的探究。
一個漂亮的導入,的確能起到“動一發(fā)而牽全身”之妙。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設計漂亮而精彩的導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誘發(fā),思維之門盡情打開,從而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為構建有效課堂打下基礎。
二、巧妙提問,激活學生思維提升效能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殿堂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巧妙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它既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又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俗話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積極的思維往往是因疑問而起的。在教學《莊子故事兩則》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故事中的莊子和惠子,你喜歡哪一個?通過回顧課文,學生在討論的時候自然分成了兩組,展開討論之后,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對于莊子和惠子,是不能簡單地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同樣道理,我們認識事物要從多角度去思考。這樣的提問,不但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增強了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再如,《范進中舉》一文的探究,我是這樣設計練習的:首先提出“本文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個問題,然后讓學生思考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接著問:范進中舉到底是科舉制度體系下的受益者,還是受害者呢?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此時,我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問道:不同時代的教育制度給人帶來什么不同的影響?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提問技巧,努力將學生帶往更為廣闊的思考領域。
課堂提問猶如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面,激起學生的思維漣漪。正如夸美紐斯所說“孩子的求知欲是被老師激發(fā)出來的”,學生有了求知欲望,實現(xiàn)有效課堂就有了保證。
三、創(chuàng)設情景,活躍氣氛提高學習活力
隨著課堂的深入,部分學生會不自覺地進入旁觀師生對話的狀態(tài),并且會喪失學習的興趣。此時,需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語文課堂回到生活,使其變得有血有肉,增添語文的趣味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好地理解課文。例如教學吳敬梓的《范進中舉》,這文章有很多場面適合課堂表演,教學時可讓學生模擬范進中舉時的拍手、跌倒、大笑、瘋跑等動作,同學們忍俊不禁,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課文中惟妙惟肖的刻畫通過即場表演,更使學生印象深刻,很快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寫手法有了較深的認識。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學生把課本里的文字變成了可見的情境,營造了體驗氛圍,從而加深了學生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拓展探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有目的、有選擇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引發(fā)學生認知上的沖突與思考,激發(fā)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獲得知識的欲望,為實現(xiàn)有效課堂添磚加瓦。
四、練習典型,鞏固知識提高課堂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yè),要有啟發(fā)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性抄寫,以利于減輕學生負擔。但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學普遍存在高能耗低收效的問題,特別是課堂練習當中出現(xiàn)的練習方式單一陳舊、大量運用題海戰(zhàn)術的方式,導致的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學習效率低下、學生感覺語文學習枯燥的現(xiàn)象。所以,課堂練習的設計,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學《楊修之死》一文,我先要求學生深入文本閱讀,然后設計課堂練習:請找出“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shù)犯曹操之忌”的幾件事,再用小標題概括出來。通過回顧課文內容,人物的性格特點就表露無遺了。這種練習既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時,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內容,比枯燥乏味地講解更容易接受,學生也樂意參與,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五、評價中肯,給予信心延續(xù)學習效能
課堂隨機評價是課堂學習的催化劑和點金石,也是課堂師生情感交流的紐帶。恰如其分的評價,能使課堂充滿活力,促進學生主動地發(fā)展。其實,除了日常使用的評價量規(guī)外,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句貼心的話也是評價。例如,學生在課堂上沉默或者回答問題聲音小,大多是因為缺乏信心,害怕說錯了老師會責備,同學會笑話。此時,就不能吝嗇我們的鼓勵了。有一回,有個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很小,其他同學都把異樣的目光投向他,他窘得滿臉通紅。我想,如果我溫和地叫他坐下,這同學的心理也會留下陰影。于是,我微笑著并幽默地說:啊,聲音真美妙,只是音量有點小了,我來調節(jié)一下吧!然后在空中做一個擰開關的動作。這樣,剛才的尷尬消除了。這位同學爽朗地說出了正確答案,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
恰如其分地給學生豎一下大拇指,或者溫和地說一句“沒關系,我們一起繼續(xù)努力”,都能給學生無限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發(fā)展到主動學習,讓課堂的有效性得到延續(xù)。
課堂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下,聯(lián)系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shù)姆绞椒椒?,及時糾正偏差,利用教材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平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并且從不斷的閱讀中獲得文學與人生的修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真正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周泉,丁貴興.課程標準(2011)導讀與教學實施(初中語文)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曉梅,張英宏.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
出版社,2004.
(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都城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