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娜
【摘 要】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對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患者予以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后呼吸頻率與心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jié)果在對40例患者進行護理后,效果很好,患者呼吸頻率、二氧化碳分壓、心率以及血液酸堿度均得到改善,患者滿意度高,36例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病情好轉(zhuǎn)繼而順利出院,4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致使治療失敗。結(jié)論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在其治療時期,予以綜合護理干預,能夠保障治療成效,減少住院次數(shù),保證患者生活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 B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alysis of Patient Care
Li Chengna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Respiratory Medicine,76000)【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are methods and effects.Methods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treated 4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ere observed to be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rate and heart rate,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s.ResultsIn 40 patients after nursing, the effect was very good,patient respiratory rate,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heart rate and blood pH were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is high,36 patients condition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n was discharged,and 4 patients had lung infection resulting in treatment failure.Conclusion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in the treatment period, b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rot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spiratory failure;care analysis在臨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傳統(tǒng)治療方法主要是應用鼻導管吸氧、呼吸興奮劑、支氣管擴張劑以及激素等,療效欠佳。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當前在該病的搶救過程中,采用機械通氣,運用無創(chuàng)性正壓通氣技術(shù),結(jié)合護理干預,控制患者氣管插管頻率,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安全性與可靠性較高[1]。本文主要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相關(guā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選擇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在42.3±4.2歲之間。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切片證實,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診斷標準,伴有呼吸困難、咳嗽、濃痰性癥狀,出現(xiàn)肺實變體征,予以胸片X線或CT檢查后,表現(xiàn)為斑片狀浸潤陰影。
1.2一般方法在所有患者予以無創(chuàng)性呼吸機治療時,給予護理干預,主要從五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呼吸護理。保證患者擁有足夠液體量,堅持多次少量飲水原則,加溫濕化器,使患者主動咳嗽,保持痰液引流通暢;第二,心理護理。強化與患者溝通,消除不良情緒,樹立樂觀心態(tài),積極面對人生;第三,飲食指導。指導飲食搭配,戒煙酒,忌油膩、生冷、辛辣食物,提高自身纖維素,保證大便的通暢;第四,認知護理。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該病發(fā)病原因、飲食細節(jié)、并發(fā)癥以及預防措施;第五,用藥護理。觀察患者病情,遵從醫(yī)囑,選用合適抗生素,應用祛痰藥以及支氣管擴張劑等,控制感染。
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呼吸頻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壓、血液酸堿。術(shù)后開展護理滿意度問卷調(diào)查工作,分為三級:滿意、較滿意、不滿意。發(fā)放40份,回收率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P<0.05時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在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于治療前后予以護理干預,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治療后病情得到好轉(zhuǎn)順利出院有36例(90%),4例(10%)患者因肺部感染而導致治療失敗。術(shù)后予以營養(yǎng)支持等護理干預后,患者呼吸頻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壓、血液酸堿均得到明顯改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于術(shù)后開展?jié)M意度問卷調(diào)查工作,滿意患者占30例(75%) ,較為滿意患者9例(22.5%),不滿意患者1例(2.5%)。
3結(jié)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一般肺氣腫以及慢性支氣管炎等諸多疾病均會誘發(fā)該病[2]。在臨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已成為呼吸內(nèi)科中的一項危重病癥,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隨著當前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使用傳統(tǒng)的鼻導管吸氧、支氣管擴張劑等方法進行治療療效欠佳,目前主要采用無創(chuàng)性正壓通氣技術(shù),結(jié)合護理干預,治療效果頗佳[3,4]。本文研究顯示,予以所有患者無創(chuàng)性呼吸機治療,給予護理干預,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血液酸堿以及二氧化碳分壓均得到顯著改善,同時所有患者護理滿意度均表現(xiàn)良好,充分表明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療效。具體來講,患者在接受氧療前,需要保證呼吸通暢,加強護理干預,相關(guān)護理人員清理患者口咽部,避免分泌物進入氣管,幫助患者拍背,促使患者咳出痰液。在進行氧療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控制氧濃度,保證患者足量供氧,防止引起患者麻醉,予以膳食指導與營養(yǎng)支持,控制體內(nèi)產(chǎn)熱與能量消耗,提高免疫機能,預防感染,改善呼吸功能以及排痰功能[5,6]。
綜上所述,加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干預,保持氣道通暢,予以排痰與膳食指導,有助于預防感染,保證患者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莊艷,萬云平.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失敗護理原因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2):206.
[2] 陳葉萍,鐘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10,3(7):647-649.
[3] 夏體夢,任啟勤,楊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呼吸機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1,54(3):582.
[4] 張艷.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2):214.
[5] 馮德榮.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2):14-15.
[6] 蘇慶玲.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觀察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5):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