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繼祥 程毓敏
(浮梁縣第一中學 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400)
2013年高考江西理綜全國新課標Ⅰ卷,考生再次驚呼高考物理 “狼來了”!物理試題的“難度”集中體現在第24和25兩道計算題上,考生反映題型非常新穎,大大超出了平時的訓練模型,感覺讀不懂題意,因而無從下手.據統(tǒng)計,江西考生這兩道計算題的得分率僅為28.7%.
是什么原因造成高考江西理綜物理之殤?
【例1】(2013年高考江西卷第24題)水平桌面上有兩個玩具車A和B,兩者用一輕質細橡皮筋相連,在橡皮筋上有一紅色標記R.在初始時橡皮筋處于拉直狀態(tài),A,B和R分別位于直角坐標系中的(0,2l)、(0,-l)和(0,0)點.已知A從靜止開始沿y軸正向做加速度大小為a的勻加速運動:B平行于x軸朝x軸正向勻速運動.在兩車此后運動的過程中,標記R在某時刻通過點(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長是均勻的,求B運動速度的大小.
圖1
解析:設B車的速度大小為v.如圖1,標記R在時刻t通過點K(l,l),此時A和B的位置分別為H和G.由運動學公式,H的縱坐標yA和G的橫坐標xB分別為
xB=vt
在開始運動時,R到A和B的距離之比為2∶1.因此,在時刻t有
HK∶KG=2∶1
由于△FGH∽△IGK,有
HG∶KG=xB∶(xB-l)=3∶1
HG∶KG=(yA+l)∶(2l)=3∶1
聯立解得
點評:
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假定橡皮筋的伸長是均勻的”,正確理解并應用這一信息,畫出直角坐標系, 標出A,B,R始末位置,依據題中的幾何關系與比例關系,后面就很直觀很簡單了.該題凸顯了基本數學能力的應用,不是靠平時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能起到作用的.
大多考生不習慣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而是根據平時的物理思維習慣,把重心放在分析點R的運動模式上,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物理方法去解題.
本題卷面分13分,江西考生平均得分4.3分;
啟示:
在高考諸多能力要求中,分析理解能力和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是制約物理學科成績提高的最大問題.因此,在物理教學與學生學習中,要特別注重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
【例2】(2013年高考江西卷第25題)如圖2,兩條平行導軌所在平面與水平地面的夾角為θ,間距為L.導軌上端接有一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為C.導軌處于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導軌平面.在導軌上放置一質量為m的金屬棒,棒可沿導軌下滑,且在下滑過程中保持與導軌垂直并良好接觸.已知金屬棒與導軌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忽略所有電阻.讓金屬棒從導軌上端由靜止開始下滑,求:
(1)電容器極板上積累的電荷量與金屬棒速度大小的關系;
(2)金屬棒的速度大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
圖2
解析:(1)設金屬棒下滑的速度大小為v,則感應電動勢為E=BLv.
平行板電容器兩極板之間的電勢差為U=E.
設此時電容器極板上積累的電荷量為Q,按定義有
聯立解得Q=CBLv
(2)設金屬棒的速度大小為v時經歷的時間為t,通過金屬棒的電流為i,金屬棒受到的磁場安培力方向沿導軌向上,大小為
fA=BLi
設在時間間隔(t,t+Δt)內流經金屬棒的電荷量為ΔQ,按電流的定義有
又因為
ΔQ=CBLΔv
聯立上式可得金屬棒受到安培力的表達式為
fA=CB2L2a
對金屬棒受力分析,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fA=ma
解得
可見,金屬棒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t時刻金屬棒的速度大小為
點評:
第25題卷面分19分,江西考生平均得分4.9分.
啟示:
今后物理教學及學習應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深度,重視以基礎知識為依托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強化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過渡,尤其應注重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分析應用信息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用牢固掌握的知識進行判斷,用敏銳的觀察力進行分辨,用靈活的思維能力進行分析”是新課標的能力目標的要求.
(1)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深度.高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要是考查考生對一些基礎知識理解的深廣度.在學習過程中,要把重點放在對一些最基本知識的掌握理解上.首先是重視課本,其次是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形成知識網絡,最后是抓好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應用.通過分析比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內涵外延,掌握原理和規(guī)律的本質,在深刻理解和有效運用上下功夫.
(2)重視以基礎知識為依托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高考多年的重點始終是高中各學科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但純知識性題目的考核逐漸在減少,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多的知識應用性題目,因此教學中更應強調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3)不能一味重視題型的訓練.很多師生喜歡將各知識點歸納為若干種典型題型,針對各種題型總結特定的解題方案.江西省首批特級教師黃恕伯曾說,這種習慣極大地束縛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易形成解題的思維定勢,缺少了自己的主觀分析和判斷能力,一旦遇到未曾見過的題型便手足無措.縱觀今年高考江西物理之殤,黃老師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有先見之明.
總而言之,新課標以及以此立意的新高考帶來了新的思維模式,教師、學生都得去適應這種變化.